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教育新境界的开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新时期论文,新境界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新时期中,深入提出和成功解决了我党进行思想教育的指导方针、路线、政策、任务等问题。邓小平既继承了我党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现代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新时期思想教育开拓出全新境界。
一、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思想教育中的极端重要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教育理论的精髓,它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使我党思想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自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两个凡是”成为阻扰拨乱反正、束缚人们思想的严重障碍,为了端正人们的认识,邓小平首先要求全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破除各种思想迷信。他反复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在邓小平思想教育理论中,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在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思想教育中,更加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也没有做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忠诚地继承了我党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在实践中勇于抛弃已被实践证明不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对中国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的新认识、新见解,并以此来教育人民,武装人民群众,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魄力和作为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严肃科学态度。
二、确定思想教育必须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态势出发,提出把全党工作重心坚定不移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他认为,思想工作决不能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必须通过思想教育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生活。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为此,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条件,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教育工作,把全党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纳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轨道。
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的生动体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思想教育领域的具体贯彻和应用,它对于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强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
三、明确新时期思想教育重点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在“左”的路线盛行时期,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扭曲的,是脱离社会主义实际的,尤其是脱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鉴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多次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就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全部战略和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到整个政治的大局。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赋于社会主义科学、准确、生动而具体的涵义。
邓小平同志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冲破重重思想束缚和障碍,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邓小平还根据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的不发达状态,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由此,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政策,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邓小平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了全新的阐释,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找出了全新的途径,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心从变革生产关系转移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党的思想教育领域实现了又一个历史性伟大飞跃。
四、强调新时期思想教育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行
邓小平反复强调,在新时期进行思想教育一定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指出,现在思想教育的任务是要广泛向人民群众宣传,在中国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因此,从现在起,直到下一个世纪,中国都要把经济建设摆在压倒一切的中心地位。
中国要发展,唯一可走的路是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摆脱贫穷,才能真正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又迫切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只有稳定,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社会发展长远目标的实现。为此,思想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在中国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搞社会主义,既不能采取过去僵化的模式,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进步,充分证明了我们在思想教育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性。
五、明确新时期思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
在新时期,邓小平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在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中的作用。邓小平精辟地指出,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加强思想教育,越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他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首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为此,必须极大地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邓小平思想教育理论中,特别重视对全体人民进行理想教育。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在强调理想教育的同时,邓小平也很重视纪律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中的作用,他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才有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成功。同时要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水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科教进步,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逐步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为跨世纪的优秀建设人才。此外,还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消除社会中的某些消极腐败以至丑恶的现象,以净化育人环境。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最崇高的理想,邓小平把更多的希望放在青少年一代身上。他指出,革命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进步,高校应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使广大青少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思想教育的一系列有关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入手,创造性地解决了新时期我党如何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战斗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为我党思想教育开拓了全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