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王海涛 1,赵洁2

王海涛 1 赵洁2

(1济阳县新市镇卫生院 ;2济阳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山东 济南251400)

【摘 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一定的探讨。方法:从我院选择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 例,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 例。治疗组采用三维正脊牵引治疗,口服自拟强腰益肾汤,配合针刺+ 骶管冲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自拟强腰益肾汤,配合针刺+ 骶管冲击的治疗方法。三维正脊牵引和骶管治疗每周1 次,共3 次,口服中药每日1 剂,7 d 为1 个疗程,针刺治疗每2 日1 次,连续治疗1 个月。2 组患者均在治疗1 个月后对临床疗效、疗效标准评分、疼痛VAS 评分比较,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0. 7%,对照组为74. 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治疗组疗效标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根据VAS 标准评分进行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三维正脊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有效率,增强疗效,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采用三维正脊牵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短期内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研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05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择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 例,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 例。治疗组: 男42 例,女33 例;年龄21 ~53 岁,平均年龄( 34. 2 ± 10. 1) 岁;病程3 d ~10 年,平均( 7. 5 ± 1. 5) 年; CT 或MRI 检查时L4 ~ 5 突出36 例,L5 ~ S1 突出28 例,L4 ~ 5、L5 ~ S1 均突出11例。对照组男45 例,女30 例;年龄23 ~ 55 岁,平均年龄( 35. 3 ± 10. 5) 岁; 病程5 d ~ 9 年,平均( 6. 0 ± 2)年;CT 或MRI 检查时L4 ~ 5 突出39 例,L5 ~ S1 突出27 例,L4 ~ 5、L5 ~ S1 均突出9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牵引

所有病例均采用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JYZ-IIB型颈腰椎治疗多功能牵引床,仰卧位,6分钟间歇一次牵引,牵引重量从体重的50%开始,并视情况逐步增加,牵引时间为25分钟。

1.2.2 推拿

继牵引后,患者仰卧,医生先在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下肢后外侧施滚法5-7min,以腰骶部为重点。然后医生双手掌重叠用力,沿脊柱由上至下按压腰骶部,反复2-3遍;然后,患者仰卧,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经,反复3次;患者侧卧位,采取腰椎定点斜板法,左右各1次。再按揉弹拨腰骶部及患侧坐骨神经分布区2遍;最后擦热腰骶部。

1.2.3 西药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及维生素类药物口服,严重的患者加用地塞米松,每次5mg,加入甘露醇(浓度为20%,剂量为125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一个疗程。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0. 7%,对照组为74. 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 组患者评分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按照疗效标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认为,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维正脊牵引使突出髓核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回纳或移位,从而解除或缓解机械压迫,强腰益肾汤培本固元,针刺疏通气血通络止痛,骶管冲击疗法抗炎镇痛,这样中西医结合治疗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是非手术治疗该病的理想的方法之一。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三维正脊牵引以解除或缓解机械压迫,增加了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纠正脊柱内外平衡以及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同时消除化学炎症、松解粘连,消除病因及体征。在诊断明确、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患者易于接受,并且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无创的特点。

运用三维正脊牵引床进行治疗时,患者俯卧,屈曲位成角能使椎间隙后部张大,有利于突出髓核组织还纳;纵向瞬间快速牵引能进一步增宽病变椎间隙,基于负压作用以及突然拉紧的后纵韧带的弹力,可促使突出组织向椎间隙回纳; 旋转牵引可松解腰肌痉挛,纠正小关节紊乱,松解突出的髓核与破裂纤维环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由于一次治疗的时间在0.3s 内完成,说明治疗时间极短,瞬间完成,可以避开肌肉、韧带等组织的保护,通过以上综合作用,使突出髓核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回纳或移位,从而解除或缓解机械压迫,进一步减轻对窦神经和神经根的化学因素刺激,有利于神经根局部水肿和无菌性炎症的消除,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和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为了稳定回纳或移位的髓核组织,防止对神经根再次产生压迫,牵引完毕后绝对卧床休息,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促进腰周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巩固近期治疗效果。在固定胸背部和臀部一定要定位准确,要使病变间隙正好处在适于旋转摆动的位置,这样才能使治疗更加精准,疗效也更加确切。

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起效快,而且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闵亚青.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

[2]龙威力.药罐疗法在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

[3]赵荧荧.针刺固本通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论文作者:王海涛 1,赵洁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_王海涛 1,赵洁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