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代忠强

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代忠强

云南省建设注册考试中心 云南 650000

摘要:混凝土对于工程建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其作为原材料所占比重相当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筑的施工效果和质量,减少混凝土施工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期间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进而提升工程建筑的施工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简述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原料基本有沙子、石子、水泥浆构成,其是由沙子和石子作为混凝土的骨料或骨架,水泥浆填充在沙子和石子外面包裹而成的混合物。 水泥浆的既具有润滑作用又具有固定作用。硬化前,水泥浆在混凝土中充当润滑剂的角色;而硬化后,水泥浆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性,将混凝土中的沙子和石子牢牢的凝结在一起,这就是水泥浆硬化后的固定作用。 混凝土施工是城建混凝土工程中重要的内容,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城建工程的建设效果和质量。 所以,一定要不断加强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尽量降低裂缝的出现,不断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确保城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2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严格把控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在搅拌混凝土时,根据相关规定,其砂与石的比例要保持颗粒的分配是均合理的。并且在原材料允许的基础上,为了混凝土中的含气量不能超过 2.0%,且可以使坍落度在可控合理的基上,必须要使用泵送混凝土。其次,关于确定初凝时间,要在进行操作时按照试验时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投料,一定要记住不可随便延长水灰和实际进行搅拌的时间。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对用水量进行及时的调整。在高层建筑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时原材料砂的要求较为严格,首先要求它良好的粗细级配,砂料的细度模数必须要在2.0-3.3 之间的可控范围内,并且需要质地坚硬,同时,泵送混凝土需要根据砂石的颗粒级配与密度进行取样,检验其含泥量。除此之外,能够采用外加剂来改变混凝土的一些性能,例如,耐久性与和易性等,可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的同时适当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进行适当的调节。另外在选择外加剂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发生混乱,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自身的性能上进行全面的考虑。在施工时间的过程中,若原材料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情形,则需要根据报告中的坍落情况将原材料的调配比例进行控制,使其在可控的规定范围内。

2.2运输和搅拌

运输和搅拌是混凝土施工环节必不可少的工序。混凝土搅拌前要对构成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砂石料、石灰、水、各种添加剂等的质量符合施工标准。并根据混凝土结构要求确定混凝土结构最佳配合比,要通过科学计算,多次试验来确保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搅拌顺序和相关操作规范进行,同时要控制好搅拌温度,以此降低搅拌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转载次数都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运输过程中要通过涂刷防粘液的方式来降低离析现象的发生几率。运输到现场的混凝土还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在塌落度等指标满足施工标准的前提下方可使用,若发生混凝土离析现象,要经过二次搅拌处理后才能使用。

2.3基础浇筑

由于工程建筑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所以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进行基础施工时,必须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分类。就目前而言,常见的工程建筑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主要有阶梯状、大体积等几种形式,(1)阶梯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台阶的实际分布一次性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缝隙。(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采取分段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将相邻层之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避免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缝隙,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如果无法一次性浇筑完成的话,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设置基层后浇带的方式,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梁板浇筑

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建筑梁板选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案也各不相同。比如,在进行肋形梁板的浇筑时,施工人员大多采用赶浆法,按照阶梯式分布对梁体进行分层浇筑施工,然后在浇筑位置上升至楼板后,再进行板的浇筑施工。在进行楼板浇筑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确保虚铺的厚度大于板的厚度,同时确保振捣方向与浇筑方向保持一致,才能将混凝土板控制合理的范围内。

2.5捣实技术

在浇筑施工和施工缝两个步骤完成后,就要接着进行下一步,混凝土捣实的施工过程了。捣实技术的应用,使得混凝土在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被极大的强化了。因为捣实技术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内部分布均匀,并且密度适合,所以它对于强化混凝土的效果进行了强化,从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进行。

2.6温度应力控制技术

研究数据表明,对混凝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外界温度。 而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在工程现场施工时会释放出相当多的热能,很容易形成内外温差大,严重的影响了工程建筑的施工效果和质量。 混凝土温度应力指由于温度变化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应力。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应力常常会导致出现温度裂缝,从而影响整体的结构性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控制在工程建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可以提高工程建筑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2.7混凝土结构抗裂水平强化技术的应用

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结构常会出现裂缝问题,对此,施工人员就针对混凝土的自缩问题采取了技术措施,同时达到了提高混凝土结构抗裂水平的目的。施工人员所采取的比较常见的措施就是向混凝土材料中添加外加材料,以此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自缩现象的控制,继而防止结构裂缝问题的产生。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应用外加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矿物掺合料的投入剂量。在应用混凝土结构抗裂水平强化技术的过程中,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比较倾向于对金属纤维材料以及无机纤维材料的应用,这是由于这些材料对于促进混凝土材料的抗拉性能的提升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同时,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水平之间具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对具有抗拉性能的纤维材料进行应用的施工技术可以在工程建筑施工阶段得到推广。除此之外通过混凝土材料配置比例的优化也能够有效提供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问题进行精确的计算,提高混凝土材料配置比例的准确性也是一种强化混凝土结构抗裂水平的有效技术。

2.8 养护技术

因为混凝土极易过度的硬化、凝结,所以养护技术可以在此时发挥重要作用,保证混凝土的水化效果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保障。由于现在的土建施工工程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养护技术的难度现在也逐步增加。所以,在土建施工中运用养护技术,使混凝土发生收缩和产生裂缝的情况得到了有效规避。

结语

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对于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及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使得整个工程建筑施工期间易发生许多的问题,因此,混凝土的施工人员应该是工地的状况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从而不断地优化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促进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鹏 . 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17) : 121-122.

[2]王晓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 江西建材,2019(05) : 189-190.

论文作者:代忠强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  ;  ;  ;  ;  ;  ;  ;  

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代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