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700
【摘 要】目的:观察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24h内FFP(新鲜冰冻血浆)与CRBC(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比例,按照100mL:1U的比例单位分组,其中A组(n=32,1:3,低比例),B组(n=32,1:1,中比例),C组(n=32,1:1,高比例),对三组凝血功能及其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B组和C组FIB、APTT、PT等凝血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差异(P>0.05);3组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冷沉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适当提高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对凝血功能障碍具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量输血;红细胞;血浆;凝血功能;不同比例
近年来随着临床急性大出血、外伤及大型手术、器官移植等临床大手术的逐年增多,需要接受大量输血救治的患者数量随之增多。虽然大量输血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是所有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大量输血不仅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容量降低,还会引起凝血因子稀释、体温降低等不良问题,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会增加凝血功能异常等危险,甚至引起DIC(弥散性血管内溶血)等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增加围术期患者感染率、二次手术率、死亡率。相关文献报道[1],FFP与CRBC的不同比例会对患者临床结局和生存质量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评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大量输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内科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正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0.6±7.8)岁。其中高空坠落伤12例,车祸伤55例,产后大出血10例,刀砍伤4例,外伤大失血15例。依据入院24h内FFP(新鲜冰冻血浆)与CRBC(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比例,按照100mL:1U的比例单位分组,其中A组(n=32,1:3,低比例),B组(n=32,1:2,中比例),C组(n=32,1:2,中比例)。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作统计比较,组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3组患者入院之后立即予以ECG(常规心电图)、MAP(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压相关监测,开通静脉通道两条,严格遵医嘱应用乳酸钠林格溶液等对血容量进行维持,发现失血量已经达到1000mL时,予以浓缩红细胞包和新鲜冰冻血浆进行输注,使血红蛋白始终维持在80-100g/L以上的范围内。MAP则始终维持在12-15cmH2O范围内。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入院时、24h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主要指标包括FIB(血浆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同时对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冷沉淀、住院时间等其他指标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借助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凝血功能指标及其他指标以()描述,予以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大量输血是临床治疗大型手术出血、产后大出血等患者的主要方法,其主要是指在12-24h内对患者快速输入与其本身全部血容量相当的或更多血液的一种血液输注方式,输血速度可达100mL/min。大量输血具有一定的原则性,通常需要先予以600mL的红细胞输注,然后再予以冷沉淀、血浆、血小板等其他成分。现代临床定义的大量输血主要为一次性或24h内输血量≥2000mL,输注的主要是RBC[2-3]。通过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使患者获取到大量红细胞,以达到提升其血红蛋白水平的目的,使其携氧能力显著提高,为维持患者的正常血容量,还需要输注相应量的胶体液和晶体液,确保血压等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状态,避免发生休克[4]。然而相比于普通输血,大量输血过程十分复杂,且会对机体交替渗透压及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破坏,输血的风险性比较大。相关文献报道[5],患者在接受大量输血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其生存率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所以,输血前非常有必要准确评估大量输血模式,以免出现不合理输血现象,切实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保证其生命安全[6]。
本次研究发现,B组、C组的FIB、APTT、PT等凝血指标同A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3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由此证明,大量输血适当提高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对凝血功能障碍具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小梅.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35-436.
[2]徐艳平,陈小艳.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17):265-266.
[3]孙玲玲,方卫平,汪萍等.围术期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大量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6):553-556.
[4]陈宝龙,彭家明.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29):16-17.
[5]龚大彩.不同比例输注血浆与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疗效影响[J].医药前沿,2015,5(36):130-131.
[6]詹以安,钱克俭,王联群等.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38(1):66-68.
论文作者:欧阳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红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血浆论文; 比例论文; 凝血论文; 功能论文; 指标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