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266000
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话题,在近两年,显得格外重要。为什么?因为,“得语文者得天下”。因为,语文学科近两年的中高考阅读面悄悄变了,出现的考试内容什么类型的都有,比如科技、历史,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考量远远高出平时老师教的水平。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是得益于课外。
2018年统编语文教材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读书为要”,而且“新教材专治不读书”。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源泉来自课外。其实,这两年的语文教学,也开始重视课外阅读,增加了一定的阅读量,但在笔者看来,好多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喜欢读、不会读,他们感受不到读书带来的乐趣、好处。
鉴于目前的形势(从功利性来说,以考试为目的),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该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而且,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为了让每个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从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要先有阅读兴趣。兴趣是一件事持之以恒的动力。所以,要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读本。选择与孩子阅读能力层次匹配的阅读材料。可能大多数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给孩子买了那么多书,可是他就是不愿意读。为什么?不是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而是因为,这不是他们喜欢的读物,他不感兴趣。所以,要培养阅读兴趣,我们就要依照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来推荐书籍。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和老师可以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并且绘本篇幅不要太长。绘本因为颜色鲜明、丰富,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篇幅不长,孩子不会感到厌烦,很快就可以看完,由此,阅读的种子在他们心里发芽,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你就可以静待花开,不用担心孩子长大以后不读书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就不仅限于绘本,阅读的量、阅读的面可以适当加大。
二、抓住阅读黄金期,博览群书
在许多作家、学者的成长经历中也少不了青少年时期的博览群书。大量的阅读,形成了他们强大的语文能力。看一下我们身边那些学习好的、发展全面的孩子,他们也有一个特点,也是喜欢读书。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15岁之前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期,而小学阶段又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家长和老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大量阅读、广泛阅读。不要只局限于一类题材。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这个时期,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尤其要多读那些文学名著。文学名著的启迪、教育和引领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深远。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实现心灵的成长。
三、丰富阅读方法和阅读形式,助力阅读
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有精读、略读、快读、跳读等等。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和略读。精读就是仔细地读,反复地琢磨研究;略读,就是把书粗略大体地读一下,领略主要大意、主要观点即可。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作品。阅读形式要多样化。统编教材特别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非常注重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亲子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形式。另外还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师生共读、家校共读,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阅读活动的指导,丰富阅读形式,增强阅读效果。
四、引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好多孩子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这就是缺乏阅读最直接的后果,那些整天泡在手游、电游的孩子尤其如此。所以要让学生平时阅读时多注意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多用心去读去背好词、好句、好段,让那些有诗意的、有创意的、读起来回味无穷的文字在自己的心里扎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慢慢地,就会写出优美的语言文字来。
五、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
阅读的过程也可以是一种分享的过程。把你的书评、读书心得、你的感受与他人分享、交流,同时你也会汲取他人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而且,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示的过程,它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不管家长还是老师,请重视课外阅读,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一字一世界,一书一天堂。让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成为“悦读”。
论文作者:刘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孩子论文; 习惯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过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