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中影响细菌培养结果的因素与对策探索论文_杨春艳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以及运送过程中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受细菌培养的微生物标本2302份,统计不合格情况及标本采集运送情况中的不合格影响因素。结果:本组2302份标本中,116份(5.04%)标本在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存在不合格因素,其中,标本采集不规范58.62%,采集时机不规范11.21%、标本标识不清9.48%、未应用无菌容器3.45%以及未及时送检17.24%。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以及运送规范管理是确保细菌培养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关键词】细菌培养;微生物标本;标本采集;运送;对策

微生物标本检验是临床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标本采集质量以及运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1]。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2302份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过程中存在的细菌培养结果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其控制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2302例,其中,男性1184例,女1118例,男女比例为1:0.94。年龄在18-85岁之间,平均为(50.5±10.6)岁。送检标本共2302份,均由医护人员采集并且送检。

1.2方法

统计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对细菌培养结构有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判定标准:(1)痰液标本非深部痰或者为唾液痰;(2)中段尿标本采集未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导致标本被污染(同一份标本检出≥3种不同微生物);(3)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标本未插入尿道以及宫颈内3cm深处采集,标本采集前未完善清洁卫生准备;(4)血液标本采集未在应用抗菌药物前进行采集,对发生患者未在发生寒战以及发热前采集;(5)采集量不合格,例如婴幼儿血液标本采集量不足1-5ml,成人不足5-10ml;(6)标本采集容器错误,例如胸腹腔积液、中段尿以及痰液标本未应用无菌容器装盛;(7)标本标识不清,对患者姓名、性别、采集部位、标本来源、送检时间等相关信息填写不完整或者涂改致使难以准确辨认等;(8)标本送检时机不合格,4℃下冷藏标本送检时间超过24h,常规标本送检时间超过2h,导致标本干燥或变性等。

2结果

本组2302份送检微生物标本中,有116份在采集、运送过程中存在不当因素,见表1。

3讨论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微生物标本质量控制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影响着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2]。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标本采集不规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占58.62%,其中又包括非标准痰液标本、中段尿留取污染、血液标本污染以及分泌物采集污染等,此外,标本采集时机不当、未应用无菌容器、标本标识不清以及未及时送检等也占据较大比重。非标准痰液以及痰标本污染主要是由于痰液标本采集不当所致。因痰液标本多是由患者自行留取,而临床微生物检验对痰液标本的质量要求较高,注意事项较多,部分医护人员未交代清楚相关注意事项,导致患者未理解和掌握正确留取方法,未分清痰液与唾液之间的差异,尤其是老年患者,极易出现取材错误;部分患者由于痰少或者痰液不易咳出等而影响标本采集。在中段尿采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也将影响检查结果,例如检查前未指导患者清洗外阴以及尿道口等,女性尿液标本被阴道分泌物所污染等。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未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导致血液标本污染,也将影响检查结果[3]。采血部位错误、采血时间不当等,对检验结果也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部分患者在发热及寒战发生后、应用抗生素后采集标本,均可导致血液标本中的细菌培养量降低甚至是无菌生长。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对电脑工作系统不熟悉等,对标本条形码打印或者书写不清晰,或者未与申请单同时送出,因标本信息不全而引起无检验结果或者检验不相符等。部分医护人员对于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规程掌握不足,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未选择正确的无菌容器或者污染容器装盛标本,导致标本污染。在标本采集后多是由护理人员送至实验室检查。但由于护理人员需要兼顾多项护理工作,或者对于标本采集送检方面的护理管理和培训力度不足等,导致标本送检时间延误,往往送检时标本已经干燥或者变性,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

为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提高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制定了以下控制对策:(1)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组织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相关知识讲座,宣传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并提高医务人员对于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同时,加强标本采集规范以及送检流程培训与考核,完善微生物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2)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责任制,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微生物标本能够按照相关规程正确采集、贮存、运送等,确保标本的及时性与有效性。(3)优化工作流程:针对不同的微生物标本制定翔实的标本采集、运送规程、检验目的与意义,完善标本送检、签收以及退回标准与交接登记,确保标本能够及时、有效地采集并送检。(4)加强护理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的职能优势,加强对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并分析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总结反馈和组织改进,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化水平。(5)加强临床与微生物实验室的沟通交流: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不合格标本进行汇总分析,并与临床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寻找不合格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标本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全面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5]。

总之,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过程中存在较多因素影响细菌培养结果,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完善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化管理,对于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黎七绮,张莉萍.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374-375. 。

[2]戴莉.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6,13(3):105-107.

[3]陶真,阴晴.微生物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09(41:389—390.

[4]杨柳,郭清莲,申及等.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2(1 4):1573—1574.

[5]胡阳.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6(12):30.

论文作者:杨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中影响细菌培养结果的因素与对策探索论文_杨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