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五国元首会议_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今年7月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五国元首会议_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从7月阿拉木图五国首脑会晤说开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拉木图论文,首脑论文,开去论文,五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7年3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国家元首和俄罗斯总统特使在阿拉木图会晤,发表了联合声明。这次会晤是1996年上海会晤和1997年莫斯科会晤的延续与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友谊,增强了共识,扩大了合作。从上海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阿拉木图,三次会晤跨上了三个台阶,五国领导人在构筑睦邻友好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创了地区安全合作的新模式,这对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影响深远。

平等信任,构筑睦邻友好,堪为典范

中国与俄、哈、吉、塔四国山水相依,世代为邻,有渊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历史,也有近代和现代史中出现的风雨和阴霾。90年代初以来,五国领导站在历史的高度,顺乎世界发展潮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在改善、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具成果,举世瞩目。

(一)关健时刻伸出友善援助之手。1991年12月前苏联猝然解体,原15个加盟共和国均以独立国家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识。值此关键时刻,中国及时向新独立的俄、哈、吉、塔等国伸出友善援助之手,尊重它们的历史选择,并遵循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等和平共处各项原则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国是最早承认它们主权的国家之一,也是在其首都最早设立外交机构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除加强正常的经贸往来外,中国还向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哈、吉、塔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和物资援助。中国的无私和坦诚,博得了邻国的尊敬和依赖,并为尔后双边、多边合作的顺利发展揭开了序幕。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由衷地指出:“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发展前景取决于是否能同邻国特别是中国建立密切友好的关系”;哈“把同中国的关系放在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吉总统阿卡耶夫说:“中国是最先承认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之一,给予了年轻的共和国以最为重要的政治上的支持,吉对此记忆犹新,十分珍视;“吉中两国关系是大国与小国平等相待、互利合作的典范”。

在国家安全、政局稳定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与俄、哈、吉、塔相互支持。中国支持它们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稳定政局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支持它们对极端宗教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所持的严正立场;对俄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表示理解,认为车臣是俄的内政,外人无权干预。俄、哈、吉、塔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与台湾发生任何官方往来;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行政地区;支持中国政府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立场,不允许任何组织或势力在其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

(二)互谅互让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与前苏联有着长达7500多公里共同边界。中苏双方早在1964年2月就开始关于解决边界和领土问题的谈判,但因种种原因,尤其是苏联领导当局拒不承认存在“有争议地区”,至使谈判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从80年代后期起谈判出现起色。苏总统戈尔巴乔夫1989年5月访问中国时双方草签了《中苏东段边界协定》。江泽民主席1991年5月回访苏联时正式签署该协定。

1991年底苏解体及独联体成立后,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的对象国,由原来苏联一家,变为俄、哈、吉、塔四家。在新的形势下,4国均面临巩固政权、振兴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的重大任务,需要一个和平宽松的周边环境,都希望与中国尽快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本着尊重历史,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本原则,两方五国之间的谈判速度加快。中俄于1992年3月互换东段边界协定批准书。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双方签署《中俄国界西段协定》,1995年10月互换该协定批准书,这标志着中俄两国边界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997年11月,中国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北京举行第5次最高级会晤时郑重宣布:根据1991年5月16日协定实施的中俄东段边界勘界的所有问题已全部解决,4200多公里的东段边界在两国关系史中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双方还将在商定的期限内完成中俄西段边界的勘界事宜。中哈、中吉之间的边界问题亦在顺利解决。1994年4月李鹏总理访哈时双方签署《中哈国界协定》,1997年9月李鹏总理再次访哈时签署《中哈国界补充协定》,1998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哈时双方签署第二个《中哈国界补充协定》。至此,中哈全长1700多公里的边界问题得到全面彻底解决。中国与吉尔吉斯共和国也于1996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比什凯克时签署了《中吉国界协定》,双方并同意继续就尚未协商一致的边界地段进行积极谈判,以尽快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

中国与俄、哈、吉等国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为睦邻友好关系夯实了基础,同时也为世界范围内各国间解决类似历史遗留问题作出样板。直面当今世界的一些热点地区和问题,无论是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印巴对峙,还是硝烟持续不断的巴尔干战火,大都根源于领土、边界、宗教、民族等历史情结。不妨断言,这些问题最终的理想解决办法,只能是通过和平手段的平等协商,互谅互让,而不是凭借武力和强权。就此而论,中国与邻国所共同作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正如江泽民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所指出的:“在国际关系中,边界问题历来就是非常敏感、复杂的问题,搞不好就会引发冲突”。中哈“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谓意义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将大大增进两国间的相互信任与友好,也将对两国同其他国家解决边界问题产生积极影响。”(注:新华社阿拉木图,1998、7、4。)

(三)积极推进互利合作。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俄及哈、吉、塔等中亚国家的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友好交往与合作逐渐步上了健康有序的轨道。在政治上,彼此的最高级和高层往来频繁,并形成机制。迄今,中国国家主席与四国中每一国国家元首的最高级会晤均已达到6次或更多,彼此就国家关系、地区安全以及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坦诚、认真、求实的讨论,把睦邻友好合作不断推向新高度,并为地区及全球的和平稳定大业添砖加瓦。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已建立起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成立了两国跨世纪友好组织——“中俄友好、和平和发展委员会”。中俄友好不是机宜之计,而是两个伟大邻国基于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江泽民主席指出:“这种新型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共同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完全符合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注:《人民日报》1996、4、25。)俄舆论称: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长远利益,而且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介独立而重要的因素”。“中国的发展对俄罗斯的触动比对任何一个大国都要大”。“中国不断发展,逐渐变成一个能影响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影响俄罗斯国内形势,甚至影响俄罗斯性质的极重要的因素”。“俄中关系将成为稳定、有预测性和相互尊重的楷模”。(注:俄《独立报》1998、7、9。)

中国与中亚邻国的政治交往不存在任何不可逾越的障碍。中国视中亚国家为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而中亚国家则把中国看成是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因素。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认为:“人类在21世纪的发展中很多方面将取决于中国,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了中国的份量”。“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同中国这样一个有前途、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建立合作尤为重要”,“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注:纳扎尔巴耶夫:《站在21世纪门槛上》,时事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阿卡耶夫总统指出:“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伟大邻国。中国在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等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吉只有推进与中国合作,才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获得更大的发展与繁荣”。(注:新华社比什凯克,1998、6、30。)

中国与俄、哈、吉、塔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日趋活跃,正在向纵深发展。中国是俄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1993年双方换货额曾达到78.7亿美元、创造了中苏、中俄贸易史上的最高纪录。随后两年因某些原因虽有所下降,但经两国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政策后近年来又重新回升。1996年4月俄总统访华时两国达成多项经济合作协定,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合作方向,争取贸易额有较大提高。双方同意把信誉好和实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及公司作为两国经济合作的主体,把能源、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农业、交通、高科技作为今后重大项目合作的优先领域。1997年11月叶利钦总统又一次访华,加强、深化双边经贸、科技合作仍然是两国领导人会晤的重点内容之一。双方就关于铺设天然气管道和开发凝析气田、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原则、界河个别岛屿及附近水域共同利用、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等方面签署多项重要文件。双方认为,中俄在经贸、投资、科技和人文领域合作的条约法律基础及组织机构已经具备,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重视发展与哈、吉、塔等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等领导人在访问中亚国家时曾就此提出许多重要主张和原则,受到普遍赞誉和好评。中国分别与各国签署一系列有关加强经贸、科技、交通、邮电等领域合作的文件,为加强、扩大合作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础。中国是哈在独联体外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1997年两国贸易额达5.27亿美元,创历史记录。目前中国在哈的合资企业已达350多家,分布在能源、轻工、机械、商贸、餐饮等领域。1997年9月李鹏总理第二次访哈时双方签署了中哈联合开发哈两个油田的跨世纪合同,开辟了两国经济合作的新阶段。中国向哈提供利用连云港运输货物的方便条件,这使地处内陆的哈及其他中亚国家拥有经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通向亚太地区的最近通道。中国是吉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吉中贸易额已占吉外贸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中国在吉的合资项目近200个,有些企业的产品不仅满足吉本身需求,而且销往国外。中国向吉开放公路和空中航线,并正在计划实施将两国铁路相连接的工程,为其进入世界市场鼎力相助。鉴于塔经济形势严峻,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次向其提供贷款、无偿援助和赠送物品。近年来随着塔国内局势趋向稳定,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扩大。中国是塔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纺织总会的华源公司已在塔建成总投资900万美元的合资纺纱厂,合资项目在逐步增多。

风云际会,创建地区安全,意义深远

(一)变多边共同安全的理想为现实。在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的国际关系史中,人们熟知冷兵器时代的远交进攻、合纵连横,熟知殖民时代的弱内强食、种族灭绝,熟知冷战时期的集团对垒,剑拔弩张,但却很难找到多个邻国在睦邻友好、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到共同安全的先例。这只是一种渴望和平的理想。到了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俄、哈、吉、塔五邻国终於把这一美好理想变为现实,并在继续将其充实、发展、完善。要较为全面深入地阐明它的意义和影响,就不能不对五国领导人的三次重要会晤作一简单回顾。

如前所述,中国与俄、哈、吉、塔建交后,在各国领导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起了睦邻友好大厦,从而为更加广泛深入的双边、多边合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1996年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总统叶利钦、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总统阿卡耶夫和塔总统拉赫莫诺夫在中国上海第一次会聚一堂,讨论地区和世界大事,签署了有名的历史性文件《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协定规定:中国与俄、哈、吉、塔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双方不进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范围和次数;相互通报100公里纵深地区的军事活动情况;彼此邀请观察实兵演习;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加强双方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边防部队之间的友好交往。五国元首认为,这项协定是一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军事文件,它对保持和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也将为五国双边和多边关系的持续和卓有成效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一年后的4月24日,上述五国最高领导人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再次会晤,在上海会晤和协定的基础上,把五国安全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将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睦邻友好相适应的最低水平,使其只具有防御性;互不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协,不谋求单方面军事优势;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裁减和限制部署在边境两侧各100公里纵深的陆军、空军、防空军航空兵、边防部队的人员和主要种类的武器数量,确定裁减后保留的最高限额;确定裁减方式和期限;交换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有关资料等。协定的有效期到2020年12月31日,经双方同意可以延长。这无疑是上海协定的继续和深化,是五国经历7年多的谈判而取得的具体成果。

以上两个协定与世人常见的关于地区军事安全合作文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於,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不以损害任何方面的利益为代价。参与国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不论国家大小,其权利和义务都是一样的。对参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它提供一个新的地区安全合作范例,即在睦邻友好的基础上,通过非结盟的平等协商,最大限度地减少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及活动,增加透明度,加强友好往来,从而在广袤范围内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并进一步推动缔约国相互关系的发展。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这两个文件将永远载入我们五国关系史册,并将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五国边境裁军协定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个关于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国家间文件,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它的签署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同俄、哈、吉、塔四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宁,促进五国间睦邻友好、平等信任、互利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冷战思维的安全模式,为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开辟了一条有益的途径”。俄总统叶利钦称五国边境裁军文件“具有突破性意义”,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该文件“在当今世界是没有先例的”,它的“实质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吉总统认为“五国最高领导人建立了军事领域合作的崭新的国际法基础”,它的意义”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高”。(注:新华社莫斯科,1997、4、24;4、25。)

今年7月的阿拉木图会晤,着重计论了进一步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加强五国经济合作等问题,发表了《中、俄、哈、吉、塔联合声明》。这次会晤与上两次会晤有所不同的是:会议参加者由五国两方改为五国五方,联合声明的内容不仅涉及与会国之间的安全和经济合作,而且就当前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表明立场和态度。声明高度评价上海协定和莫斯科协定对本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的重要影响;主张积极开展平等互利、讲究实效的经济合作;强调要共同打击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势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偷运武器、贩卖毒品等跨国犯罪活动;表示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努力制止南亚核军备竞赛和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等。这次会晤既是上两次会晤的回顾和总结,又是它的延伸和深化,其《联合声明》将与上两个协定一起载入史册,对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二)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辟道路。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冷战结束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尽快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渴望发展的国家和人民所关心的共同课题。在中国领导人与俄、哈、吉、塔领导人的双边及多边的友好会晤中,在共同发表的有关文件中,无不表现出他们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关注,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论断、原则和主张:(1)关于世界形势和格局。认为20世纪末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冷战结束的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大国之间的关系在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日趋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呈多样性。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时代的的迫切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2)关于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要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及其他国际法原则为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不得干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应成为发展正常国家关系的障碍;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垄断国际事务;排除经济关系中的歧视做法,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3)关于确立新的安全观。必须摈弃“冷战思维”,反对集团政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以对话协商促进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合作寻求和平与安全。中、俄、哈、吉、塔在安全方面的合作,可以成为冷战后谋求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的一种模式。可以说,中国与俄、哈、吉、塔睦邻友好合作的实际和三次历史性会晤的丰硕成果,都是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实践和贡献。

世纪交替之际,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同时也应看到,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远未绝迹,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的情况时有发生,经济往来中的不平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人还依然热衷集团政治,习以挥舞武力恫吓和经济制裁的大捧。但是,人类历史毕竟迎来了又一个大转折,新时代的曙光已经显现,由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国际事务、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化,越来越成为广大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奋斗目标,并已汇成了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中国与俄、哈、吉、塔之间睦邻友好和地区合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化,必将为全人类的这一历史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  ;  ;  ;  ;  ;  ;  ;  ;  

今年7月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五国元首会议_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