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探析论文_陈辉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探析论文_陈辉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30000

摘要:对于建筑设计而言,首要坚持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具有抗震作用,这是建筑设计的最基本要素。建筑设计能否达到抗震的标准,直接会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固性。如果建筑抗震设计不达标,不仅会降低建筑的稳定性,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想要达到建筑抗震设计的标准,则需要加强对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视度,制定合理的建筑抗震方案,增强建筑稳定性,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及使用性能。本文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现状及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抗震设计;结构;作用

随着地质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何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这是困扰每个建筑设计师的难点。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得知,在建筑师设计中,如果只进行建筑设计很难满足建筑抗震设计的需求,因而需要将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师们要区分好两者的关系,并将其融合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将建筑抗震设计的作用发挥出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当前较多人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知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抗震设计是结构师的工作,和建筑设计师没有关系,如果不将抗震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单靠结构设计的计算和构造工作,很难达到最终的抗震目的。因此,需要加强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使建筑抗震水平真正处于达标状态。

一、目前建筑抗震设计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我国在建筑抗震领域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如果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发展慢的问题,不能科学、合理、灵活的处理好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间的关系,虽然引用了较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抗震理念,但因为未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之未进行有效的创新,因而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弊端,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抗震设计研究面狭窄

建筑抗震设计中,未深入、全面的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顺序及程度,未将整体与局部细节融合起来进行设计,也没有根据实际的建筑物情况灵活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2、抗震设计缺乏工作经验

抗震设计中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缺乏充足的经验;对于我国目前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认识而言,非常的不全面,比如:地震发生的原因,如何预测地震,如何防治等等。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很难完美的将防震设计理念融入其中。

3、对实际情况收集少

我国较多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都是参考一些已有数据及参数,并没有进行实际考查。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其地质结构差异较大,其承载能力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建筑物设计之时,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计算,不能够只依靠固定的地震系数进行施工。比如:我国的地震降级系数其固定值为2.81,较多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时会直接将此数值应用到每个建筑设计中,这样当建筑物地区发生系数较大的地震时,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及可持续发展。

二、对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标准分析

1.概念设计理论与性能设计理论相结合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结合施工地的真实情况,做出科学、严谨的勘探与预测,收集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这样才能够将最优势的战略设计组合起来。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遵循其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从辩证角度、灵活角度着手,利用好抗震设计的原则,严格遵循并执行设计施工标准,并积累与借鉴优秀的经验,与实际的房建地相结合,合理的进行设计。

3、设计多级防震策略

以往我国的房建结构一般都是采取三级防震策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在新时代必须遵循新时代的防震目标,必须要采取多级防震模式,使建筑主体自身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建筑竖向布置的设计

建筑竖向布置设计问题,是指建筑设计中楼层结构存在的质量及刚度分布问题,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无论是何种类型或是多层、单层等,此问题都存在其中。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或者超高层建筑中,此情况反衬的尤为明显。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使用需求,比如:建筑的低层如果是大型的商场,那么其要求空间必须大,柱距必须大;如果高层是写作楼或公寓等,写字楼需要设置柱,且墙必须少,公寓则要多设置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鉴于此,由于建筑使用功能各不相同,自然会出现沿楼层或高度分布刚度和质量不协调、不均匀的现象,其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便是上下相邻的楼层由于质量和刚度相差较大,形成的突变,这是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必须要使沿着竖向结构的刚度均匀分布,尤其是在刚度较大的刚度转换层中,更要尤为注意。在进行概念设计时,要最大化的将剪刀墙布置匀称,并利用竖向的优势渗透到建筑的低端,同时还要考虑某一楼层刚度过小的情况,这样当地震来临时才能够实现降低扭转效应的目的。

2、有利于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

屋顶建筑的防震设计,是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据相关数据得知,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屋顶上过高或屋顶过重,这都会增加屋顶建筑的变形几率,自然地震的作用也会随之增加,非常不利于发挥抗震的作用。有的建筑物的屋顶建筑中心和屋顶之下的建筑中心不位于同一直线,这样当屋顶和屋顶之下的抗侧力墙一旦出现中断的现象,就会导致地震发生时的地震扭转力增加,无法起到抗震的作用。

因此,对于屋顶建筑的设计,应合理降低屋顶建筑的高度。选择强度大、质量轻、刚度匀称的材质,这样不仅能降低屋顶的重量,还能够使抗震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建筑屋顶的中心和屋顶之下的建筑中心必须要位于同一直线中。此外,如果屋顶的建筑较高,那么屋顶建筑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这样能使屋顶建筑的地震作用及突变性降到最低,确保扭转效应的降低。

3、有利于建筑平面布置的设计,提升建筑抗震能力

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布置设计,直接会影响建筑功能的实现情况及要求。比如:承重墙压力、房间数量、电梯井、单位房间内可利用空间大小等等,全部的内容在设计中都要考虑到,并清楚的标记于平面设计图纸上。平面布置设计图纸一旦形成,就很难再修改,就算能修改也会非常费时费力。

对于工业建筑或民用建筑而言,不同楼层的利用率必然会存在差异,这使图纸上本应对称的内隔墙水平显示的有所不同,有些楼层的主干墙体和承力柱都非常薄弱,如果突然发生地震,薄弱的地方会成为击破建筑的首要扭转点,很容易导致多折叠建筑的破碎。此外,由于电梯井抗侧力的刚度,当地震发生时会第一时间使整体建筑的中心发生侧倒和偏移。还有一些商用型的建筑物,一般都会临街,低层多是超市、小商铺等,临街的一侧无法设置墙体,因而刚性墙体会全部转移到另一侧,当地震发生时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建筑中可以设置内隔墙和外围墙,这样既能增强建筑物的刚性与强行,还能够使其进行分散的承重,同时,墙体与柱要坚持一通到底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及重量处于平衡状态,这样中间不会出现断层,自然能有效避免其突变的发生。

4、有利于提升高层建筑结构细节的设计,提升结构的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结构抗震细节设计能否成功,其关键在于对薄弱环节的处理及多层抗震设防措施的处理。结构抗震体系包含的内容较多,一般都是具有延性的分体组合,这样具有良好延性的结构构件通过合理的设计连接,必能实现协同联合工作的目的。当发生自然地震灾害时,主震一般对于建筑物结构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多次余震对建筑结构的损坏程度较深。因此,建筑抗震结构体系的设计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增加外部和内部的冗余度数量,并合理的增加分布屈服区,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以耗能为主的抗震性能要求。同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构件的强度,必须要科学处理好结构构件中的强与弱关系,确保构件具有有效的屈服时间,达到结构延性目的,提升抗倒塌的能力。

5、有利于建筑体型的设计,达到抗震目的

建筑的体型有多种,基础性的一般有平面形状、立体空间形状两种。如果从抗震的性能方面而言,平面形状设计中虽然图形很简单,但是却具有稳定性的抗震能力,比如我们熟知的三角形、方形及圆形等。根据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后建筑损毁数据分析得知,设计体型简单的房屋其损坏程度相对较小,有些甚至没有受到任何的破坏。而设计新颖、外观漂亮时尚的多元次建筑结构,相反会由于对角不对应而导致斜拉形状、外凸弧形的流线体型侧翼过长的外伸结构,因其质量复杂不规则,刚度统一性差,在地震中很容易发生主体扭转而毁灭殆尽。

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也要兼具建筑体型的合理设计,要将新颖、时尚的元素添加其中,当然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查阅更多的资料,想方设法将建筑体型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结合起来,达到两者兼顾的目的。

总结

毋庸置疑,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做好此基础性的工作,才能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才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志灵,徐毅安.简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80.

[2]严朝宗.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40.

[3]孙作芹.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221.

[4]李作琳. 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手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221.

[5]柳丽红. 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理念[J].科技资讯.2011(11):71.

论文作者:陈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探析论文_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