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李伟强

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511340

摘要:重点介绍了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的具体施工工艺和关键施工技术,从模板设计与施工、钢筋的加工制作与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施工与防护措施出发,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也需要进一步精化,其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有直接关系。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帮助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安全性和质量,并改善建筑主体结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从而提升其经济效益。

1 模板设计与施工

1.1 模板的设计要求

建筑模板必须按设计制作,为混凝土制作提供准确的尺寸和位置,要确保建筑模板的自重能够承受较大的外部荷载。模板的设计和制作质量和混凝土的外观效果有直接关联,基于此,模板的设计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确保具有相应的强度、刚度并且便于拆装和能够多次周转使用,搭建出牢固的支撑体系。

1.2 模板的施工

在充分解读施工图纸的前提下对建筑物的结构尺寸等有准确把握,设计好立模和支撑程序,确保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程序配合良好。立好模板之后要对位置和尺寸进行校正,分别用垂球校正垂直方向、用钢尺校正水平长度,确保模板能紧密结合,对于需要振捣部位,要加强模板固定工作。为了提高模板的循环利用效率,要尽量简便的安装模板结构,加固联结构件应选用螺栓、木楔、拉条等。模板结构中的梁板结构承重较大,且当其跨度大于4m时,会出现地基沉陷和结构变形,因此,必须在跨中预留起拱高度,为了提高该结构中的模板周转效率,必须尽早的将混凝土施工中新浇筑的混凝土模板拆除。在拆除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温度,由此确定混凝土的拆模时间,确保混凝土模板工程质量。安装模板时应将硬木楔撑在柱的下端的坚实的桩基或垫板上,以避免建筑物在拆模时受到强烈撞击和振动。混凝土的浇筑要在安装模板工程完成以后立即进行,以避免模板变形。此外,还应该将肥皂水或润滑油涂抹在混凝土表面,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滑,便于拆卸和安装。最后要严格验收模板安装工程,及时发现安装偏差并进行调整。模板安装的偏差范围应符合表1规定。

2 钢筋的加工制作与安装

2.1 钢筋的加工制作

熟悉图纸时进行钢筋加工制作的基础,在图纸中对锚固方式及长度有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力求合理安排体内暗梁、暗柱节点处各构件的钢筋排放位置,确保节点复杂构件的加工质量。要严格按照图纸放样,要先试制钢筋,确保无误后再批量生产,避免出现钢筋挤压成堆现象。此外,要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开展钢筋焊接施工,施工人员要专业,正式焊接前要试焊,要对钢筋进行取样并进行力学试验,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如表2所示。

2.2 钢筋的安装

必须在地面进行的施工有钢筋断料、配料、弯料等工作,要确保周围无障碍物才可搬运钢筋,钢筋回转时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应将电线和其他临时电气设备架空。基础钢筋绑扎工作的开展需要将上部钢筋架起,摆放支架或马凳均可,并且要确保已经牢固绑扎主柱、墙体钢筋。当需要安装的柱筋大于4m时,要在假设的工作台上施工,确保牢固和安全施工。

对悬空大梁钢筋进行现场绑扎必须在脚手架上操作,而对独立柱头钢筋的绑扎则不能站在钢筋上,要使用专门的立人板帮助施工的顺利开展。钢筋的起吊操作要确保起吊的钢筋规格统一,长短统一。要及时清理钢筋头,钢筋堆放要整齐。尤其要注意高空作业的安全,不能在模板和脚手架上集中堆放钢筋、施工工具等,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施工规范。

3 混凝土施工与防护措施

3.1 混凝土施工前期

做好施工前的检查工作,确保模板、钢筋、预埋件等符合施工规范。检查时重点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尺寸等,确保接缝严密,还要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对照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对钢筋的规格、数量等也要确保准确。最后应该保持模板清洁,做好工作记录。

3.2 混凝土的施工防范措施

3.2.1 原材料

水泥材料的选用要考虑水化热,优先使用较低水化热的材料,也可通过一定的施工工艺降低水泥的水化热,主要通过降低混凝土温升值的途径实现。具体操作为控制水泥量在450kg/m3,将缓凝减水剂加入材料中,从而使水泥用量减少,使水泥水化放热速率放缓,从而使水化热程度降低。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火山灰、粉煤灰等活性混合材料,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同时能够降低水化热放量。

3.2.2 施工工艺

(1)为了避免混凝土在拆泵或堵管时出现冷缝,应采取自由式泵送式的承台浇筑方式,并配合塔吊工作。同时做好对浇筑层厚度和进度的控制,提高散热性能。下图1是两种具体的浇筑方案:

(2)要实时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并对监控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易出现冷缝,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要采取各种方式控制混凝土温度,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种加入碎冰水的形式,该方法可将新拌混凝土的温度被限制在6℃左右。但是应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所有的冰全部融化后进行搅拌以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3)做好混凝土的表面绝热工作,使温度下降的速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减小由于表面与内部之间的温度梯度引起的引起的混凝土应力,尤其是冬天施工的混凝土工程要充分利用绝热材料以尽量避免混凝土表面的热量的损失。

3.3 混凝土施工后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养护要遵循一定的养护期限,自混凝土浇筑开始时便进行计算养护时间,若使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要长于14d,若使用的是其他水泥,则应控制养护时长在小于21d的范围内,夏天应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1)蓄水养护混凝土:蓄水养护是一种保持混凝土温度的方法,需要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表面,等待混凝土凝结后将水补充进去,蓄水深度要大于85mm。要对水流量进行控制,以节省水量,使冷却水的温度维持在均衡状态。对混凝土进行蓄水养护,能够将混凝土的温升值控制在合理水平,并有效缩短养护周期。下图2为薄膜覆盖施工:

(2)在整个混凝土养护期间都要确保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采取一定的混凝土保湿方法使得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热潮湿,要注意不能使混凝土过于潮湿或干燥。有些混凝土工程会将一定剂量的膨胀剂加入其中以提高混凝土质量,此时要对混凝土进行富水养护,但是要注意气温没达到5℃时,不能进行浇水养护。基于此,针对不同的混凝土使用情况应该制定不同的养护措施,以提高混凝土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稳定。

结语:

在建筑主体结构中应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包括模板施工、钢筋施工和混凝土整体工程施工,必须做好每一环节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高,以帮助顺利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1]蓝宇.试论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5:38-39.

[2]余鸿生.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探讨[J].科技资讯,2014,02:54-55.

[3]王博.论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9:257.

[4]何立健.论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7:69-70.

[5]杨武.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85-86.

论文作者:李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  ;  ;  ;  ;  ;  ;  ;  

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李伟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