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政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认同融入《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为例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政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认同融入《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为例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政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认同融入《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为例

曹为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政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强调知识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结合。政治学专业必修课《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翻转教学改革,致力于传统教学中诸多问题的改善,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寻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经验,集中力量于中国历代重要改革成败得失研究,推进该课程的内容改革;通过编制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翻转教学手册,加强翻转课堂的规范性和普遍性,推进该课程的过程改革。此外,构建较客观完备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对翻转课堂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流程控制作用。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国政治制度史

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课堂内,学生主要进行基于项目的创造性学习,在课前和课后,则由学生通过专题资料、视频讲座、在线讨论等互联网信息技术,自修基础知识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翻转课堂发端于北美,风靡于全球,在国内正呈现为方兴未艾之势。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翻转课堂具有重要教学价值,如何将之有效运用于各专业课程中,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设计。政治学专业课程既具专业的知识体系,又有很强的政治性。通过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现实政治问题的认知、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以政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国政治制度史》为例,探讨其引入翻转教学法的可能性和适应性。

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观察和思考的中心范畴。关于政治的学问,从来是中国人著书立说的核心命题。中国人对政治的观察、思考和言说,一向以历史为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为政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居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然而,考察高等院校《中国政治制度史》开设现状,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重历史规律的宣示,轻人事典制的落实。从纷繁的史实中抽象出一般规律,这固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面,但因重规律而轻史实,使学生缺乏对人物事件典章制度的基本常识,长此以往,不仅使历史类课程空洞乏味,更使学生失去对历史规律的辨证和判断能力。

重基础知识的记忆,轻经验教训的取鉴。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今日的历史。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运用,这种运用要求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设身处地的研究。过度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记识,模糊了学习历史重在取鉴的基本目标。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灌溉的物质条件决定了灌溉方式这个意识选择。水资源条件、种植资源条件、劳动力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矛盾等各种内在的条件,构成了选择高效节水灌溉的必然要求。选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不仅是辩证唯物论的内在需求,更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不仅是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国家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流体动力学侵彻状态下,弹体的运动方程同半流体侵彻公式相同。若κ→1,由式(11)可以得到流体动力学侵彻下,侵彻深度h为

翻转课堂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将之落实到具体课程中,除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特点寻找其适应性和有效性外,也需建构有普遍性和规范性的翻转教学手册。翻转课堂以学生自主有效学习为中心,但绝非无章可循。相反,它对任课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致力于提炼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翻转课堂操作手册。具体做法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翻转教学的七个专题。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七个专题小组对翻转教学过程作平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管理节点进行归纳,提炼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的因素加以综合。在七个平行的翻转教学过程记录基础上,编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翻转课堂操作手册。

1.强化涉历史类课程的现实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集中力量于中国历代重要改革成败得失研究。基于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涉历史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寻找现实政治问题的历史根源,或为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将教学内容集中于历代重要改革成败得失,极大增强了课程的现实感,使历史知识因现实需求而活起来,从而为学生们动手动脑、参与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内容框架。

2.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师生互动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统筹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管理,协调线上、线下两个学习维度,构建起既具创新性又有规范性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系。

二 寻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经验:《中国政治制度史》翻转课堂的内容改革

1.在教学过程中,以分组研讨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采取辩论、研讨、演讲等形式,不断培育学生对历史政治问题的考辩和判断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对《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进行内容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集中力量研究中国历代重要改革成败得失。另一方面,对《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进行过程改革,通过对专题研讨小组翻转教学过程的平行记录,归纳提炼普遍的难点和问题,进而设计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翻转教学指南。

2.注重人事典制的落实,区分人物、事件、论辩、制度四个层面,讲授史料收集、剪裁和使用等技巧。熟识人事典制,强化知识运用,前提是动手动脑。本课改将历代重要改革区分为人、事、论辩、制度四个层面,分别讲授材料收集、剪裁和使用等方法,使学生们初步具备处理历史问题的学术基本功。培养历史基本功,落实人物、事件、论辩、制度四个层面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使史实丰富充实起来,是避免历史知识沦为干枯教条的治本之策。

3.强调经验教训的取鉴,以专题研讨和辩论课堂为抓手,提升对历史政治问题的考辩和判断能力。涉历史类课程的重心不是知识记忆,而是知识运用。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就要选取适当案例、建构具体而微的历史情境,从而使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研究。专题研讨侧重对历代改革背景、目标、进程和影响的梳理,辩论课堂着重对改革中重大问题的辩论,有益于提升学生对历史政治问题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4.采取多种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相互补充以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本课改主要采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辩论课堂、课程中心、自媒体交流等教学方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集中研究中国古代十次重要改革成败得失,这在本质上是案例教学。为保障案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引入项目教学法。根据研讨专题和课堂辩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研究小组,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把握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报告写作的完整流程及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和常见误区。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主要用于师生探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课程中心则用于集中上传成熟材料,以为进一步研究的根据。这五种教学方法,各有其特点,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 编制有普遍性的翻转教学手册:《中国政治制度史》翻转课堂的过程改革

重历史情境的还原,轻现实关怀的引领。目前的历史类课程给人迂远而不切实际的观感,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现实关怀。不以现实问题为引领,寻找发生问题的历史根源或解决问题的历史借鉴,就不能引起广泛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随着介入治疗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外科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效果显著,不仅可减轻患者创伤及痛苦,同时增加治疗安全性。临床上脑血管病患者大多同时合并糖尿病,该类患者病情更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疗、护理难度。除积极进行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外,围术期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3]。

翻转课堂最初在理工类专业课程中兴起。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实验性较强的课程较易切入。相较而言,人文社科类课程的翻转教学难度更大。困难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人文社科知识需要较多知识积淀,这是实验和演算所不能代替的;其二,人文社科研究的不确定性较大,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评价体系较难设计。因此,在《中国政治制度史》这样一门要求较多知识积淀并有较大研究不确定性的专业课程进行翻转教学改革,必须有明确一贯的问题导向和课程设计。我们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重大课题,寻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基础和经验教训,就是赋予课程明确一贯的问题导向,使课程设计始终围绕特定主题展开,从而保证翻转课堂的规范性和客观性。具体而言,《中国政治制度史》翻转课堂的内容改革有以下四个重点: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估往往采取试卷考试等简单方式,师生关系被束缚于考试、升学等功利目标。实际上,以考试升学为目标是应试教育的必然逻辑。翻转课堂要求发挥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的积极性,协调线上、线下两个学习维度,精准管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因此,对翻转课堂的质量控制,必须建构起全新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以探索能力和协作能力为重点,注意学习节点的有效控制,客观记录和权衡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和过程。翻转课堂评价体系的建构,对翻转课堂将发挥重要的价值引领和流程控制作用。因此,应在编制翻转课堂操作手册基础上,总结主要显性因素和过程节点,构建起较客观完备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虽然存在相互交流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学生间关于学习的系统交流并不多见。在翻转课堂上,学生分组协作是学习的常态。学生在小组协作中会涉及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对方法的不同采取,以及任务分配的不同权衡。协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视角和观点对问题进行多元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提升。协作学习还能改善高校学生间普遍存在的陌生感,增加彼此了解,收获友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缺乏的。

儒家“大同”思想致力于建立的没有森严阶级等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这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社会公平,财富平均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转热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魏超平(4.9)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知识的教学往往占据课程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基础知识自身的特点,其教学往往呈现出千篇一律和僵硬刻板等缺点。在此情形下,教师很难发挥其主观性和积极性,以独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论视角,讲授能体现个人特色的课程内容。翻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对教师的这种束缚。由于学生在课前掌握了基础知识,熟悉了研讨材料,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更为自主、更有针对性地授业解惑。专题研究要求大量的课前准备、良好的课堂呈现和完备的课后评价,要求师生双方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于研讨交流,这就倒逼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教和学的能力,避免教学的低水平同质化现象。

传统教学模式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强调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较少顾及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锻炼为本位,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和专题研讨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控制进度。稍后,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知识整合、课堂展示等完成教师分配的课堂任务,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小组协作促进学习讨论与思维火花的碰撞。知识整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展示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逐渐熟练和成功展示又会增进学生对于主动学习、攻克困难的信心和兴趣。

另一方面,在调研中观察到新生代农民工会在手机中下载并保留众多种类的APP应用,但是在这些APP应用种类中并不完全是与工作相关的。如果APP下载数量越多,新生代农民工可能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和工作内容无关的APP应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他们真正用于社交和信息搜寻的时间,而这种时间的挤占则让新生代农民工忽略对于与工作相关情况的认真考察以及自身能力的细致分析,从而降低了其对于工作匹配的自我评价,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四 结论与讨论

翻转课堂最初在理工类课程中采用,人文社科类课程由于自身的特点,其翻转教学的可能性和适应性有必要具体探讨。课题组通过对政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翻转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两方面积累经验,认为在政治学专业课程的翻转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破立结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翻转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要勇于将教学主动权从教师转交给学生,全面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前、课堂和课后的职责和作用;要破除“一师独干”的传统教学观念,也要破除“多师接力”中“互不相干”的错误观念,建立配合默契、知识多元的翻转课堂教师团队;要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通过学术训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2.协调一致:处理好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各有其合理性。两者协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教师进行翻转教学改革,要考虑不同类型知识应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传授;要借鉴传统教学对于良好课堂纪律的维护;要建立适合于翻转课堂的全新考评体系,只有正确认识到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投入和效益的差别,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翻转课堂教学中。否则,翻转课堂可能滑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3.做好细节:做好课前准备和课程设计。翻转课堂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和设计。要评估好每一次翻转课堂所需的专业知识,在课前掌握好课程任务量;要注意视频录制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尽可能提高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的兴趣;要注意“多师接力”的配合,多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要发掘教师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注重协作,避免“单打独斗”的教学;要注重单节课的协同设计,通过多方面资料的收集整合,加强课程的知识容量和多元性。

4.拓展资源:多学科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持。翻转课堂往往是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和教学过程,教和学的过程中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方法,建设多学科、多领域的资源和数据库十分必要。要多引进不同学科的资源和数据库,拓展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要配备一定数量、受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训练的技术人员,以降低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翠.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转课堂新解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35-236.

[2] 林冬梅,李智涛.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述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39(1):76-79.

[3] 郑瑞强,卢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1):97-103.

[4] 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1):18-26+49.

[5] 曹为.《西方文化概论》教学中的三种矛盾与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2015,13(3):109-110.

[6] 曹为.关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教学的三点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7):93-95.

[7] 李斌,侯雨箫,魏岚.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7,4(20):151-152.

本文引用格式: 曹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政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认同融入《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28):210-21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8.083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项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认同融入《中国政治制度史》翻转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国历代重大改革得失研讨为中心”(2017-GX-29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曹为,男,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标签:;  ;  ;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政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认同融入《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