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网络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分析_图书馆论文

新世纪网络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分析_图书馆论文

试析新世纪网络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必然性论文,图书馆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尽管在今天甚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的文献采访和传统的文献检索仍继续存在和发 展,但是,信息网络化将成为图书馆建设的新模式和发展方向。

1 网络采访的必然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对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条件下如何获取信息,对图书 文献的新型品种谈得比较多,对如何利用电子邮件采购图书进行了初步探讨,也介绍过一些 国外的网上书店,但从整体上看,如何进行网络文献采访却讨论得比较少,也许是条件还不 成熟。目前,网络采访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主要从四个基本方面来认识:一是 全球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二是网上书店的大量设立和涌现;三是互联网上电子版文 献的 不断增加,成倍增长传输量;四是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这四个条件是图书馆网 络采访的基本条件和大环境。缺少某一条件,图书馆的上网采访就无从谈起。

图书馆传统的文献采访工作大多数是手工操作,计算机多为辅助条件,工作流程较简单, 要求比较低。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商务、网上书店、虚拟文献的发展,图书馆的传统文献 采访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选择,是继续坚持单一的传统的采访模式即有形采访?还是根据社 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社会的发展需要,采用当 代最新的科技成果,更新传统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内容、模式、规则,走双渠道采访之路?或 者是高投入、高起步,建立数字图书馆,完全走网络采访这种无形采访道路?这就要求图书 馆的文献采访作出科学的选择。我们认为,在我国现有图书馆条件下,尤其是党校系统图书 馆根据自身现代化建设实际,比较适合走双渠道之路。在保持传统市场、传统渠道、传统模 式、传统文献采访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早日进入电子市场、网上书店,建立新的模式, 采购虚拟文献,它有利于党校图书馆逐步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过渡和发展。

2 网上参考咨询的必然性

2.1 参考咨询技术手段逐步实现自动化

(1)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第一机械工业部科技情报研 究所,先后于1973年和1975年进行了检索试验。1976年中科院图书馆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 作建立了中文文献机读数据库,进行批处理的定题检索服务。经过20多年的探索、研制与应 用,截止1995年,全国公共、高校及科研系统3139个图书馆已建立各种文献数据库1076个。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据库建设将会有更大的改观。如以国家图书馆为组长,上海图 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等参加的“中国试验型 数字式图书馆”项目已于1997年启动,计划建设若干个多馆合作、具有一定规模、整体性较 强的数据库。由教育部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单位承担的“数字化图书馆 ”攻关计划,也在启动和实施。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单位也着手进行数字图书馆的研制与 开发。作为863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项目子课题的“中央党校数字图书馆”于2001年3月1日 ,由胡锦涛校长亲自点击开通,标志着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正式启动, 开辟了党校图书馆建设的新纪元。

(2)计算机情报检索逐步普及。我国的计算机情报检索经历了从脱机批处理,到联机检索, 直至今天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其中CD—ROM光盘——微型计算机情报检索与 网 络环境下的联机情报检索应用甚广。光盘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起步于80年代,主要是 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规模较大的科学院与专业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于1987年新馆开馆 之际,第一个CD—ROM工作站就开始投入使用。1995年,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广州图书馆1 995年建立了我国首家电子图书馆——广州中南电子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引进光盘比较早 ,其中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引进光盘的种数较多。但近年来,我国自己研制 和生产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 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资料数据库》等光盘应用十分广泛。各种光盘为专题查 询、回溯检索和定题服务,提供了很大便捷条件。

联机检索以网络建设为基础。9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成6条连接互联网的四大网络,其中中 国科学院的“中国科技网”(CSTNET)和国家教委的“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 非赢利性质的。

2.2 参考咨询的服务方式与内容多样化

80年来的参考咨询发展史,尤其是近20年的参考咨询实践,充分反映了参考咨询服务 的方式与内容是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果说,30年代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的任务为三类:一 是答复读者的询问;二是编纂指导读书途径的刊物;三是管理参考书。80年代,曾有专家将 一 般大型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方式和内容扼要分述为:一是解答咨询;二是编制书目索 引;三是定题服务;四是专题文献研究;五是书刊展览;六是累积资料。90年代,有专家把 科学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归纳为:一是开拓文献服务的新领域;二是开展情报信息深层 次加工,为教学科研服务;三是开展情报调研;四是开展科技成果查询;五是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为厂矿、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六是走向信息化市场。以上基本反映了90年代科学院 系统图书馆、大型公共图书馆和某些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党校系统图 书馆除了以上参考咨询工作外,还担负着提高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和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 考咨询的任务。

2.3 参考咨询的管理模式开始实现协作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参考咨询的手段和内容,同时也改变了参考咨询的组织管 理模式。“合作咨询、协作咨询”已成为促进参考咨询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90年代初,我 国图书馆界有人提出在图书馆开展“联合咨询”的设想。1998年,国家图书馆牵头筹建了“ 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该协作网吸纳全国各类型图书馆为网员,所有网员都可以 信息提供者与信息需求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信息交流活动。以中科院、北大、清华三家“中国 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NCFC)为核心,已建成中科院百所联网支持下的文献信息共享系统 ,覆盖了中国科学院所属的12个分院123个研究所(24个城市)。以清华大学为网络中心的10 个节点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已向全国高校辐射,全国高校上网数已超过500家。此外 ,还有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网,文化部主持的中国图书馆信息网即“金图”工程,也在建设 之中。同时,以中关村“中国教育与科研示范网”为中心的北京地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以上海图书馆为龙头的上海地区及福建、江苏、山东等省也 建设了网络环境下以协作化为特征的图书馆网络系统。合作咨询服务在我国仅仅是开始,但 却是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广泛普及,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大 范围地实施合作咨询已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3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必然性

3.1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于20世纪末拉开序幕的。1998年李岚清副总理和江泽民总书记 先后视察了国家图书馆,并作了重要指示。在李岚清副总理的亲自过问下,1998年年末,国 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先后签署了资源共 建共享合作协议。1999年岁首,在国家图书馆倡议下,全国100多家图书馆情报单位的负责 人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通过了《文献信息资源共 建共享倡议书》,诚邀全国图书情报单位加盟,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 愿参加”的原则,建立了以国家级文献信息网络为主导,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基础的 全 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

3.2 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建设必备的工作平台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在操作和运行中,需要三种必备的工作平台,即技术工作平台、管理 工作平台和法规工作平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是指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共享 活动的计算机和通讯体系结构,其组成元素包括计算机系统、系统与应用软件,以及电子通 信网络等。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工作平台,是指信息资源共享观念体系、协调组织、 管理方法和程序等“软件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法规平台,是泛指各种与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由于规章制度逻辑上属于管理平台的范畴,在此主要讨论 超出协调组织权限的政府政策和法律问题。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能没有平台,平台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同活动的承载体,平台 的建设取决于将要开展的活动,然而平台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反作用于其承载的活动,就会促 进或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及其效果。需要指出,一是技术工作平台建设和管理平台 建设的规律有所不同,技术工作平台的建设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当技术工作平台建立起来 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的主要是技术工作平台的维护和改进。所以,技术平台的规划 、造型和配套建设一定要从长远着眼,站的高一点儿,尽量关注技术的先进性和兼容性;二 是管 理平台的建设是持续性的,是日积月累而成型的,需要时时注意改进,不断趋向更高的水平 。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现在基本上处于建设平台时期,近两年来不少单位都提出了自己的数字 图书馆研究计划或项目,这是建立技术平台不可缺少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应该加强沟通和合 作,不要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建设。同时要注意管理平台的建设,不要造成技术平台建设与管 理平台建设的脱节。三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如建立图 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论坛、确定“拥有”型图书馆、建立图书馆闲置信息资源调配网、确 立分层次共享模式、发展无边界共享国际网等,并采取、实施渐进共享的方法。我们认为,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很快建成一个全国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的条件,如果操之过 急,反而会“欲速则不达”。但可以创造条件,加紧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某一行业、某一系 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如科学院系统、高教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全国党校系统等。分 期分批进行,最终实现全国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

标签:;  ;  ;  

新世纪网络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分析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