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沟通自信力及其培养路径论文

教师的沟通自信力及其培养路径论文

教师的沟通自信力及其培养路径

温永选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 沟通自信力是教师沟通素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取得沟通成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本文在分析教师沟通自信力内涵与作用、来源与构成基础上,应用心理学原理和神经语言程序学技巧,探究教师沟通自信力培育的路径与方法,以助力教师的职业成长。

[关键词] 教师沟通;自信力;培养路径

沟通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哪一样都离不开沟通,而教师的沟通成效取决于其沟通自信力水平。教师沟通自信力包括教师对自身职业、沟通对象和沟通过程的自信,教师只有厚植职业情感、掌控职业知识和扫除沟通障碍,才能不断培育沟通自信力,进而提升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一、教师沟通自信力的内涵与作用

(一)教师沟通自信力的内涵

教师沟通自信力是教师情感上认同自己职业、正向认知教育教学内容、积极评价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动能,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内容、对象、能力的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的程度。[1-2]

(二)教师沟通自信力的作用

心理学家马尔腾说:“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沟通自信力对教师开展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高低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不能取得成功,取得多大成功。教师沟通自信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导向作用。教师拥有自信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催生高水平、长时间维持的成就愿望和积极行为,并引导教师增强从教意愿和树立职业理想。(2)激励作用。自信力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动机,使教师行为显现出“积极、主动”的倾向,促使教师乐于业务学习、教学改革和教学反思,面对教育教学问题时总会拓展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取得新成效。(3)示范作用。教师不仅借助“言传”做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通过“身教”做学生的思想引领者。自信力高的教师更愿意信任学生,更能有效激励学生,并在言谈举止上传递自信的讯号,对学生树立自信心起到无形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二、教师沟通自信力的来源与构成

教师沟通自信力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和心理动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磨练和长期培育而逐步形成的。教师沟通自信力是多维立体、复杂综合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教师对自身职业、沟通对象和沟通过程三个方面的自信。

(一)对教师职业的自信

对教师职业的自信,就是对教师职业价值和专业性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具有强烈的从教意愿,树立“为天下育英才,为世人作师表”的教育信念,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教师拥有职业自信,就会将情感、兴趣、精力专注投入于教师工作本身,而不是执迷于工作业绩带来的荣誉和地位,那么教师就会产生教育教学沟通的动力,并保持教育教学沟通的兴趣,使得教师乐与学生互动、与同事交流、与家长沟通,享受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研,沉浸在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西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谓“美妙的心流体验”。[3]

(二)对沟通对象的自信

对沟通对象的自信,是指了解和掌控沟通对象的心理确认。教师的沟通对象主要是同事、家长和学生,而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最重要、最频繁的沟通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对沟通对象的自信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自信,相信学生有发展潜力而待发掘,具有闪光点且待发现,相信学生能够接受自己的思想教育而不断成长,能够接受自己的知识传授而逐步成才。总之,教师对学生拥有自信,就能够促使教师对学生成才抱有较高期望值,对学生发展抱有责任感,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会为学生获取的成功而自豪,进而催生和强化教师的沟通自信力。[4]

(三)对沟通过程的自信

“玉米遗传多样性高,基因组变异和表型变异都非常丰富,任何两颗玉米之间的差异,都比人和猩猩之间的差异大。”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刘海军说,“玉米是异交作物,连锁不平衡衰减很快,定位精度高,非常适合用来研究可变剪接的遗传机理。”

三、教师沟通自信力培育的路径与方法

智慧城市的改造,以路灯的线路和灯杆为载体,将传统路灯灯头更换成智慧节点。通过电力载波的方式来实现智慧节点的功能[2]。

1.正确认识恐惧

(一)厚植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尤其职业自豪感,是激发和保持教师沟通自信力的心理倾向。教师形成职业自豪感的基本路径是国家倡导、社会认可、学校帮扶和自我修养。首先,国家视教育为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加强教育领导,提倡教育民主,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改革,为教师形成职业自豪情感提供有力保障。其次,社会广泛认可教育和教师,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风气,是教师增强职业自豪感的巨大推力。再次,教师所在学校形成“起步有人引,跌倒有人扶,成功有人赏”的帮扶制度和激励机制,对教师激发职业自豪感、提升职业幸福感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自身通过知识学习、榜样比照、教育反思等途径,培育了为国家发展培育英才的国家情怀,为教育发展奉献才智的教育情怀,为学生成才倾情教导的学生情怀,进而建树自己的职业自豪感和教育信仰。以上所说的国家倡导、社会认可、学校帮扶属于外部因素,而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建立起来的职业自豪感是稳定可控的内部因素,它让教师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外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足够的职业自豪和教育信仰。

(二)掌控职业知识

恐惧源于无知,全方位认知沟通恐惧,有助于克服沟通障碍。一要知道,沟通恐惧是面对威胁或危险启动自我防卫机制的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美国曾有人做过“你最害怕什么”的社会调查,结果“当众说话”排在第一位,可见沟通恐惧是普遍存在的。二要明白,沟通恐惧也有好处,适度的恐惧使人在沟通中心存敬畏而不恶语伤人,使人担心沟通失败而做好充分准备,还可以激起活跃贯通的心理状态而点燃说话热情。

或许是因为童年受打击留下的心理阴影,或者是因为曾经的沟通挫败累积起来的负面体验,不少教师在沟通时总是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阻碍沟通的顺利进行和沟通目标的实现。为此,有必要对沟通障碍进行消除作业。借助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经验元素改变”技术,可以便捷有效地消减沟通恐惧。NLP认为,我们无法改变已发生的事情,但通过改变构成记忆的经验元素,就能改变事情带给我们的情绪。具体的做法和步骤如下:第一步,置身安静、无人打扰的环境,闭眼放松。第二步,找到主要经验元素。通过回忆或想象,回到产生恐惧的沟通现场,注意看到(内视觉)、听到(内听觉)、感受(内触觉)到什么,哪方面感觉最强烈就是主要经验元素所在。第三步,构建内心景象。如果主要经验元素是内视觉,就想象把所见景象移到电视机屏幕;如果是外来声音的内听觉,就想象声音发自一个音箱;如果是自言自语的内听觉,就把它想象成是在与另一个自己对话;如果是内感觉,则把它想象成有型、有色、有重量的物体。第四步,改变经验元素。通过想象,逐一从远近、动静、颜色、大小和轻重等方面,将内心景象调整到令自己感觉最舒服的状态。第五步,消除内心景像,想象电视机变小消失,音箱断线无声,与另一个自己告别,或者物体变轻消散,体会一下此刻轻松愉悦的感觉,然后睁开眼睛。如果觉得恐惧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则可重复上述步骤,亦可试着从其他内感官入手进一步改变经验元素。[5]

(三)扫除沟通障碍

古人云“气盛言宜”,丰厚饱满的职业情感和活学可控的职业知识确实非常重要,前者主要解决的是“不想说”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不能说”的问题。除此以外,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还经常面临一个“不敢说”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扫除沟通障碍,解决教师“不敢说”的问题?正确认识恐惧、主动消减恐惧、降低心理预期、借力成功经验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分析教师沟通自信力的构成与来源,也就明确了自信力培育的基本路径。教师通过厚植职业情感、掌控职业知识、扫除沟通障碍三条途径,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沟通自信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只有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学与练结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乐于学习。

Log4j是Apache基金会的一个开源日志项目。Log4j的日志信息可以输出到文件、数据库、控制台等,还可以设置日志的输出格式。只需通过一个配置文件即可灵活的配置Log4j,并可以选择ALL、DEBUG、INFO、ERROR等多种日志记录级别。Log4j提供了多种语言接口,可以在Java、C、C++、C#等程序中使用。

教师职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科学人文知识,是教师沟通内容的基本构成,是催生和支撑教师沟通自信力的物质基础。教师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将他人的、零散的、肤浅的职业知识内化为自己系统贯通、理解深刻、灵活掌握、随想随到、脱口能出的信息存储,才能在沟通过程中转化为独到见解、妙趣横生、滔滔不绝的沟通资讯,以此吸引沟通对象注意,激发沟通对象兴趣,获得沟通对象认可,并通过沟通对象的正面反馈,引发教师对沟通内容的积极确认,进而提升教师的沟通自信力。

2.主动消减恐惧

在充分认识到总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各公立医院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尽快落实总会计师制度,重点对财务管理的领导结构做出优化调整。与此同时,需要对医院经营与发展中的财务运营情况、资本性投资情况、资源配置情况等经济活动做出有效约束,使得医院的各项管理活动可以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此实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组织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从而构建起适应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机制。

对沟通过程的自信,包括教师对自己设置沟通目标、确定沟通内容、选择沟通手段、反思沟通效果等沟通环节的正向评价和心理确认,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对沟通成效和沟通内容的自信。前者指教师对沟通目标适宜性的心理确认和达成沟通目标的心理预期,对沟通内容、手段、环境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后者即对职业知识或沟通信息的自信,指教师对沟通所涉及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的认可确信,不仅确信知识本身的正确性,还确信这些知识的有效性,即教师相信自己传授的知识能够对沟通对象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3.降低心理预期

二要认真落实云南与周边省区市及长江沿岸省区市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与长江流域、成渝经济区和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加强资本引进、渠道建设、市场对接,深度开展资本和产业合作。

演讲心理学研究表明,演说者在演讲前都有一个预期心理,希望自己能够自信大方地为听众所悦纳,自己演说精彩被听众所接受,这使得演说者因担心达不到预期而萌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紧张心理,而且心理预期值与临场紧张度成正比。所以调低心理预期,能够有效缓解沟通恐惧。比如教师深信“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做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解不了学生问题、辩不过学生利嘴的心理准备,就能欣赏接纳、从容应对、坦然处置,而不是面红耳赤、强词夺理、心生挫败,以至于影响自己的教学自信心。[6]

4.借力成功经验

成功的体验永远是突破心理障碍、获取沟通自信的强大武器。[1]在成功体验面前,沟通恐惧往往不攻自破,所以解决沟通恐惧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获取足够的成功体验或经验,办法有三。其一,聚集过往成功。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总是有过成功的经历,这些成功都是宝贵的心理资源,是提升沟通自信力的直接或潜在动力,特别对于哪些心力柔弱、自信极缺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必须将其挖掘出来。具体做法是:先按时间顺序或类别,将过去成功的事件一一写下来;然后从其中一件入手,全身心地回到事件发生的现场,尽可能地回忆细节;接着按NLP“经验元素改变”办法,将现场光线调得更亮、色彩调得更艳、声音调得更大,让自己的感受更真切、心情更激动;最后让自己陶醉其中,直至情绪消退,再逐一回顾其他成功事件。上述办法可以将过往成功聚集放大,使沟通者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其二,借用别人成功。如果觉得自己成功经验不足,还可以借用别人的成功。一位教师看到、听到其他教师在公开课上妙语连珠吸引学生,在交流会上慷慨陈词博取阵阵掌声,在办公室里和风细雨感动得学生涕泣涟涟,如果仅仅心生羡慕而为其喝彩,显然是错过了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以借用别人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为例,正确的做法是:事后清静之时,先真切回顾事件的细节和始末,然后想象着把那位教师替换成自己,想象自己像他那样走上讲台、打开教案、扫视教室、引导学生、师生互动,你看到了后排听课教师的点头与微笑,觉察了全体学生的激动和惊喜等等,总之上课的是你,成功的是你,你感受到激动和自豪,久久不能平息。如上则可有效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或许有人担心这样做太假,可这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于我们大脑来说,只要是内心确认的真切想象和亲身经历的事件都一样是真实的,都一样能够在自己的内心积累成功自信的体验。其三,确保初次成功。诚然,对志存高远、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失败确实是成功之“母”,但对常人而言,失败尤其是初次失败,却极易产生心理畏惧、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的后果。所以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初次成功,不管是最初的课堂教学、教改研讨、大会发言,还是首次的学生德育、家校沟通,都应尽最大努力做好最充分的准备,确保首战告捷、一炮打响,因为哪怕是再微小的初次成功,都是持续构筑沟通自信、取得更大成功的导火索和“临门一脚”。

总之,沟通自信力支撑着一名教师从新教师走向老教师,从骨干教师成为教学名师,乃至于成长为教育专家,教师自己当然应该积极主动培育沟通自信力,政府和学校也有责任、有义务为教师提升沟通自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从而推动教师自信前行、奋发有为,不负国家、社会和时代赋予的神圣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胡贵勇,刘艳,李明刚.教师的教学自信及其形成[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114.

[2]刘敏岚.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65.

[3]卿素兰.用积极心理学破解教师职业倦怠[J].人民教育,2017,(17):62-63.

[4]郑友训.教学的自信:教师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6,(14):41.

[5]温永选.应用NLP技巧培养口才主体的自信与勇气[J].职业圈,2007,(7):105.

[6]杨欣.提升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自信力方式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60.

[中图分类号] G45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5823( 2019) 09-0127-03

[收稿日期] 2019- 06- 06

[作者简介] 温永选(1970-),男,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口才学与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李瑞]

标签:;  ;  ;  ;  

教师的沟通自信力及其培养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