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国际金融论文,香港论文,地位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8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3753(2001)01—0019—04
回归以后,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继续保持着稳定的金融秩序,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依然发挥着各自的功能。特别是特区政府在1998年8月成功地抵御了国际投机基金的轮番冲击后, 捍卫了以联系汇率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保证了经济政策的连续和社会的稳定,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的香港金融业渐趋成熟,比以前将更有实力。然而在新世纪里,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香港也将面临着亚洲其他金融中心对其现有地位的严峻挑战,但毫无疑问,香港能够以其过硬的条件、明显的优势迎接挑战,继续保持并不断加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一、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优势和雄厚实力
香港现有的金融优势和雄厚实力是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可靠基础。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经过20多年的巩固和发展,香港目前已拥有亚洲最发达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拥有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规模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健全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以跨国银行的分支机构为主的、以境外货币资本借贷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中心。
1、金融机构众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从60年代中期开始, 伴随着香港经济现代化、多元化进程的加快,经过贸易金融和产业金融两个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香港金融业蓬勃发展,不断壮大。随着回归及香港政府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香港的经济逐渐复苏,银行业实力逐渐增强。到1998年12月底,香港认可的金融机构总额为333 家(来自33个国家及地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见表1。 由于香港位处战略性位置,拥有优良的通讯网络,对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基本上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没有划分本地和离岸业务,对资金进出没有限制,这种宽松的环境,加上低税制,因而全球主要银行汇聚于香港,以对外交易额计算,香港是第六大国际银行中心,云集香港的国际银行数目是世界最多的,如表2。
表1 香港认可的金融机构构成(截至1998年底)
数目(家)
由境外投资者设立对客户的存款
负债总额(亿元)
持牌银行
172 156(141在境外注册)29085
有限制持牌银行 6058
362
接受存款公司
1018799
总数
333
301 29546
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年鉴》1999年版
表2香港海外银行数量
时间
1985 1998
亚洲排名 21
世界排名 54
资料来源:《港澳参考》1999、16
根据《银行家》杂志1998年排名,世界最大的500百家银行有213家在香港设立了126家持牌银行、37家有限制银行、16 家接受存款公司和53家代表办事处。1999年全球100家最大型银行中,便有79 家在香港设行。众多的金融机构,带来雄厚的资金实力,至1999年6月底, 香港银行业的客户存款为2.99万亿港元,比1998年底增加1.3%,银行资产为6.73万亿港元。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香港境外的金融需求将相应增加,华资银行会因内地开放而进一步成长壮大,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今后将更加巩固。
2、香港金融市场体系比较齐全和完备。 香港作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金融中心,已形成一个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体,以银行业为中心,包括外汇、证券、黄金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门类齐全而又高度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如表3。
表3 香港金融市场排名(截止1998年底)
外汇股票黄金银团贷
衍生工
基金
保险公
交易额
市值
交易量
款签约
具交易
管理
司数量
亚洲排名 32 1 1
2
1
世界排名 5
11 3 4
7
资料来源:《港澳参考》1999、16
(1)香港外汇市场规模大,海外存贷业务多。 由于香港发达的银行业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香港外汇市场不仅在规模上空前发展,而且迅速实现了国际化。香港是亚洲唯一不对本地业务、在岸业务、离岸业务加以限制的金融中心,允许海外金融机构进行任何境内或境外的金融活动。根据国际管理发展协会的《199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以外国金融机构加入本地市场的机会来说,香港排名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新西兰。目前世界各大银行几乎都在香港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交易,使香港成为国际资金存贷和流转的重要中介。在这里进行交易的货币种类多(经常交易的币种达到10多种),每天外汇交易额平均高达910 亿美元。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至1999年12月底,香港外汇基金资产总值达10144亿港元,人均14.99万港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1%,外汇基金累计盈余达2913亿港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2%。到2000年3月底, 香港拥有外币资产为938亿美元,较2月份增加7亿美元,稳居世界第四。 外汇资产的雄厚实力,成为保持港币稳定的可靠保障。目前香港己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和新加坡的世界第五大离岸金融中心。
(2)香港股市繁荣活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筹资者。 香港回归后,由于遭受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香港股市经历了一场大风雨,恒生指数曾一度暴泻至1998年政府入市前的6544点,截至1998年底,香港股市上市公司有680家,上市证券1246只,股票期权有17个别类, 市价总值仅为26,617.13亿元,在全球股票市场的排名由1995 年的第五名下跌到第十一位。然而在经过金融风暴冲击的教训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1999年香港经济环境开始好转,大量外资开始回流,恒生指数逐渐上升。1999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接连突破多个千点关口,1999年7月5日,恒生指数以14506点收市,成交量放大至145亿元。1999年11月中美签署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次日,恒生指数劲升372点,报收14562点, 创下金融风暴以来最高点,外加上特区政府成立外汇基金管理公司,并推出“盈富基金”上市,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同时创业板块于1999年11月25日挂牌,这些都对股市注入了新动力,致使香港股市在1999年曾创历史新高17138点,年终以16926点收市,比1998年上升6913点,升幅达七成。2000年以来股市在网络科技股的带动下又屡创新高,3月8、9 日两次冲上18000点高位,3月27—29日最高点达到18397.57点,现又逐渐回落。香港联交所在1999年11月推出创业板迄今4个多月时间里, 已为16家公司集资约80亿港元,远远超出亚洲其他主要同类市场在1999年所筹集的数额,预计到2000年4 月底通过这个市场筹得的资金总额会增至94亿港元,这不仅推动了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2000年3月期交所与联交所及相关结算公司合并后, 香港股市交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运作效率将得到提高,2000年股市交易印花税又降低了10%,同时,2000年4月8 日, 香港联交所与美国的Nasdag又签订了双边上市协议,安排两地公司相互在对方市场上市,这项试验计划如果成功,将确立香港作为亚洲时区内买卖全球股份的主要中心地位,香港最终成为连贯欧、美、亚三大时区内的24小时交易平台的支柱之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香港经济复苏及中国加入WTO 等多项利好因素的带动下,香港股市中长期走势将稳定向上,香港将重新成为世界十大股市之一。
(3)香港黄金市场是套汇套利的理想中转站, 有良好的国际声誉。香港的黄金市场处在纽约、伦敦地区中间,其营业时间是在纽约金市收市后至次日伦敦、苏黎世金市开市前这段时间内,正好填补了欧美主要黄金市场营业时间的空档,连接了美、欧、亚的三大黄金市场,有利于投资者和投机者不断进行对冲、套戥、买空和卖空的不同活动。其参与者主要是银行、各大国际及本地金行和黄金交易公司,每年进出量超过了300吨。同时由于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外汇黄金可以自由进出,这对国际金商来港交易,又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世界四大黄金市场之一。
(4)香港还有一个较为健全的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所自90 年代以来,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如股票期货、红筹及国企指数期货及期权、日转期汇、三个月港元利率期货等等,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此外,香港的基金市场也较发达,全港共有800多个经认可的基金,其中80%为开放式基金。
3、香港金融业经营作风稳健,经营基础稳固。 香港金融业稳健的经营作风,电子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将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1)香港奉行“积极不干预主义”政策,金融自由化程度高。 香港没有中央银行,其央行的职能主要由实力雄厚的私人商业银行(如渣打、汇丰)来承担,因此,对金融业的监查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
(2)为了促进银行业的集中, 保证某些私人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香港实行三级银行体制,即把银行分为持牌银行,有限制持牌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这三种机构不仅在申请牌照或注册时,所要求的条件各不相同,而且在经营存放款业务方面也有不同范围的限制,这使一些素质差、经营不善、实力不足的财务机构退出经营,有利于保障储户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金融的稳定。
(3)香港的法律体系健全。 香港虽然不注重运用经济或行政手段对金融业进行直接调节或干预,但十分强调金融法制化管理,通过制定并不断完善各种金融条例、法案,定出金融行为的准则。如在遭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以后,香港政府为了堵塞漏洞、巩固香港金融市场,于1998年9月及时推出了《30项措施》,从6个方面(包括加强监管股票卖空活动、改善市场系统、加强执行法规、完善风险管理、增强监控跨市场操控的能力和加强处理危急情况的应变能力等),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系统的监察功能和透明度,加强其抵御投机冲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4)面对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电子化的发展, 香港金融业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1999年香港不少银行相继推出了流动电话、网上银行、电子商贸等新型服务,同时,从1999年开始,香港金融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自由化、国际化改革:1999年7月, 香港金管局宣布一连串增加银行业竞争力的改革建议和开放措施,包括撤消剩余的利率协议、加强对存户的保障、检讨把现行的三级制发牌制度转为两级制的方法等;1999年9月放宽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的限制(准许外资银行开设3家分行,不再只限制1家);有限制牌照银行获准进入即时结算系统;2000年3月份香港金管局委托汇丰银行为香港美元结算系统的结算机构(将于第三季度开始运作),目的是提高在亚洲时区内进行美元交易的效率,实施美元结算后,届时香港可建立一个新的资本市场,在亚洲区为全球和本地投资者提供一系列以美元结算的金融新产品,可让投资者以美元为买卖单位,使本地股票及债券市场国际融资的吸引力大大提升,以美元结算亦可为创业板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吸引外资公司及国内企业到香港上市,从而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00年3月6日,香港金融业又早夺先机,进行了金融市场架构的重大改革,将香港证券交易所(联交所),期货交易所及相关结算公司按计划进行合并,成立新的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此举意味着香港金融业敢于改革创新,并显示出香港面对竞争和挑战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两所合并后使香港证券交易规模扩大,成本降低,运作效率及透明度提高,将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2000年4月2日特区政府又推出《证券及期货条例草案》咨询文件,目的是为了改善目前香港有关证券和期货的条例和监管法规比较混乱的局面,从而使香港的规管架构更现代化,使香港的市场监管水平向国际标准更加靠近。以上种种对提高香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是一个云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国际银行,从事本地或离岸的多功能金融交易的实质性金融中心。
二、与新加坡的金融业相比,香港所具有的优势
同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多年来被人们认为是构成香港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两者为争夺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近几年来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已具有了较大的规模,甚至个别金融市场的规模超过了香港(如外汇市场),并且在提高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方面具有交易成本低、产品种类丰富的优势,加之东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较好的经济环境,但在目前情况下,新加坡要完全替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为时过早,因为香港与新加坡比较具有以下几点明显优势。
1、区位优势不同。香港地理位置独特, 这是新加坡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永远无法取代的。香港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与一个庞大而富有潜力的市场——中国大陆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尤其是香港回归以后,依然是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在“一国两制”的模式下,香港与内地建立起了更加密切的金融合作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大陆还会为香港金融稳定提供大力支持。截至1998年底,香港在中国内地共设立了34家营业性金融机构,占全国外资营业性机构的1/4,同样在香港有1800多家中资企业。到1999年底,外商对华实际投资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其中香港对内地实际投资额占内地吸引外资的60%左右,同时香港还是内地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最理想场所,到2000年2月止,在香港股市集资上市的内地企业共45家,集资逾725亿港元,预计今年内地将有逾百家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随着我国加入WTO 的进程越来越近,内地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特别是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保险、电信、外贸等服务业,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到国际资本的循环中去,中国与全球贸易及投资往来将会增加,更多外国企业会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而香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将会继续发挥着“国家融资中心”的功能,其作为中国与国际资本之间的桥梁和中转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这为香港保持和增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切实的保证。而新加坡所处的东盟地区的经济虽正在迅速发展,也需大量资金,但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前景和资金需求相比,东盟地区要逊色得多。
2、经营模式不同。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采取的是内外完全统一的自由集成性模式。1999年12月1日, 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合办的《2000年经济自由指数》报告书中,连续6 年把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2000年1月15 日在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香港经济研究中心和美国卡托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世界经济自由度2000年报告》中香港也再一次被列为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中最自由的经济体系,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国际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构架下,继续维持原有社会、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变的认可,香港成为国际全融中心的有利条件没有变。而新加坡金融中心的模式则是“境内管制,境外自由”,为了防止离岸国际业务和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冲击,新加坡对银行实行分类管理,其金融活动是在政府的积极参与、监管下进行的,显然,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香港的模式比新加坡更具有竞争性。
3、发展趋势不同。新加坡和香港在金融业务上各有优势, 主攻方面上也各有侧重。香港由于银行的高度密集,发展成为“银团贷款中心”,1997年,通过香港筹集的银团贷款总额是日本的10倍,新加坡的7 倍,而新加坡是主要发展亚洲美元市场,显然这两者发展的不同特点,在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具有竞争的方面外,还具有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这对稳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又是十分有利的。
三、香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基础设施
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现代化的通讯设施,为资金迅速、安全集散提供了可靠保障,为香港保持和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目前香港已形成了一个海上、陆上、空中、地下、水下等方面的立体化和多功能的交通运输网络,有世界最繁忙、操作效率最高的国际空港——香港新国际机场以及世界第三、亚洲最佳的天然良港,这有利于加强香港与周边国家地区在经贸方面的联系,成为亚太地区贸易中心。同时,香港的通讯设施也相当发达,1998年底,香港100人中便有71部电话和54条电话线, 这不仅是亚洲电话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全球电话服务最普及的地区之一。世界一流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及营销环境,使香港成为世界公认的最佳营商城市之一,近一年多来,各跨国高科技公司都看好香港,到1999年6月在香港设总部的公司已达840家,设立办事处的公司达1650家,已成为亚大地区吸引跨国公司最多的地方,这些都为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新的世纪里,香港以往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没有改变,经济结构也很快已经转型,令香港的竞争力再次提升,新加坡在短期内也很难替代香港,特别是特区政府在公布长远发展大纲中表示,未来30年要把香港建成亚洲首要的国际都会,成为与纽约、伦敦鼎足而立的世界性中心城市,这些都表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当然进入21世纪,资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加上全球金融业不断整合,这意味着香港金融业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香港作为一个自由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抓住机遇,时刻紧跟国际市场步伐,加强市场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市场监管,继续巩固和发扬自己的优势,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化劣势为优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整体经济竞争力,才能在21世纪的全球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收稿日期:200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