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理念催生“沙龙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农业论文,沙龙论文,理念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南省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近年,该村出现一种新鲜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捆绑式运作模式,当地村民每天都是“集体出工”、“集体劳作”,全村将处于散户经营的模式,改变为集约型统筹发展,走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已形成了沙龙村独特的“沙龙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现场]“集体出工”方式没什么不好
“下地干活喽!”4月12日上午8点15分,沙龙村的长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内,早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成片的大棚蔬菜,在农户的精心培育下正孕育着满满一个春天的希望。
与往常一样,村民罗章根早早地约好其他村民,骑着摩托车直奔基地出工。罗章根说,合作社每天实行8小时工作制,社员们每天都很早就赶来下地干活。“这种集体的组织形式,要比自己单干强得多,而且大家在一起干活很有干劲,每天也记工分,按季度结算工资。”
据该合作社社长罗长根介绍,合作社主要采取土地租赁、自愿入股、统一生产经营、年终按股分红的组织方式进行。社员基本工资按每个男劳力每天48元、女劳力每天30元计算,按季度予以支付,年终分配还在总收入中分别提取1.5%、0.8%作为公积金与公益金用于次年生产经营,其余利润按出勤与入股份额各占50%的形式进行当年度分红。据大部分社员介绍,自加入了合作社后,每年基本都可创收3万~4万元。
据悉,目前像长发这样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沙龙村就有3个。
[现状]一种模式带来效益乘数效应
1996年,新上任的村支书谭应梅组织了村里几十名党员和胆大、能干的村民首先示范,当年试种了几十亩蔬菜,可观的经济效益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于是,这种大棚蔬菜的种植第二年就成倍发展,第三年就扩大到600亩,第四年上升到1000多亩。到2004年,沙龙村注册了沙龙高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新产品引入、新品种试验和优良品种培植,不仅公司效益良好,发展迅速,且有效地带动了全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规模种植。数据显示,去年沙龙村的无公害蔬菜规模已发展到2600多亩,年产值已达千万元。
目前,经过不断的摸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沙龙村已逐渐摸索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沙龙模式”,建立起了适应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机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
[探讨]农民成为“集体化”下的分红者
“合作社只是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形式,只是一种原始的生产组合方式,不含高科技高层次的一种生产模式。”谈到沙龙村的专业合作社的话题,谭应梅说,去年以前村里一直都存在合作社这种形式,但是今年可能取消这种形式,取而代之的将全部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集约型农业经营模式。“农民在这种公司模式的运作下,虽然每天都是集体出工,集体收工,但是每天都实行八小时上班制,村民也都很接受和认同这种模式。”
“‘沙龙模式’与别的模式不一样,它的真正意义是要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谭应梅称,这种新型的捆绑式运作模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施专业化生产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应该种什么、产品如何销出去的难题,有效解决了农业低收入、慢发展、低效益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的瓶颈。
[分析]沙龙在进行一种有益的探索
浏阳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柳念国认为,沙龙村的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在浏阳的新农村建设中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柳念国认为,沙龙村的做法目前看是成功的,但也要注意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地发展,要形成成片的产业模式,建立一批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继而带动发展,努力抢占市场的占有率,这将能促进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他还建议,发展农村产业必须把握好能人的作用,将能人聚集起来。他认为农村还是有市场开拓能力的能人,如能通过公司把能人的效益发挥出来,对接市场,这将能顺利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联系电话:0791-852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