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的影响_科技论文

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的影响_科技论文

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科学技术进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对科技进步也起重要作用,而且不同的经济环境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是不同的。我国科技进步长期以来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运行,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过渡到以市场经济为运行环境,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既产生了过去没有的积极影响,又产生了由于对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一些新观念、新方法运用不当的消极影响。文章提出发展科学技术,要有效地利用市场经济环境的积极影响,同时仍有必要继续保留和发挥计划经济时期曾产生的能够促进科技进步的积极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科技技术 关系

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经济发展又会促进科技进步。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已经从经典科技发展到高科技,而且科学技术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使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所以,我国大多数学者对科技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更多地是论述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这些作用表现在科技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科技进步加快了各国经济的国际化以及加剧了国际间的激烈竞争等。那么经济发展又是如何推动科技进步呢?学者们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一方面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物质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科技进步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经济发展为科技研究提供经费和设备,使科技研究得以进行下去。对于经济发展如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问题,我认为上述研究结果还远远不够。因为,虽然宏观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作用是体现在上述两个方面,但是,微观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作用却颇为复杂,不同的经济环境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的经济环境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规律。

我国长期以来科技进步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运行,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过渡到以市场经济为运行环境,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产生哪些影响呢?这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

1.市场经济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

关于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现代研究认为是“P→T→S→T→P”,即生产促进技术发明,技术推动科学发现,同时,科学又推动技术发展,技术运用于生产,推动生产的发展。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生产发展需要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生产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范围来看,是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过去我国在计划经济下,各个经济组织特别是企业,它们的生产、流通、交换、资源配置都是通过权力下达计划而实现的。企业生产几十年一贯性,企业不参与市场竞争,而主要是以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指标为己任。企业生产缺乏竞争压力,企业也就缺乏技术进步的自身需求和意愿,生产发展动力不足。企业只有生产权和经营权,而没有自主权,所以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形式堵塞了新技术的采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从根本上,这样的生产不可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主导的配置社会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产品推向市场,资源也来自市场。这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再取决于国家计划,而是取决于能否占领市场。谁能有效地利用资源,谁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谁能最先看准市场的需要并准确地利用,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开发新产品。这样就增强了对科技的需求。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在发展经济中,人们强烈意识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现代世界市场上竞争最激烈的是科技的竞争,这样,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长入经济的速度,所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结果说生产是科技进步的动力,不如说市场竞争是科技进步的动力。市场竞争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他们对科技的需求,给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市场经济促使技术引进机制的变革

现代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技术势差”,工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已远远走在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的前面,所以,在技术发明中已经没有必要甚至没有可能完全不顾国外的先进技术而独自“闭门造车”。这就存在学习、引进先进技术的问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也重视技术引进,但由于政府调控作用过强,而企业又不是技术进步的真正主体,再加上缺乏引进方面的技术监督环节,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所以,在技术引进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重复引进和短期行为严重;重“硬件”引进,轻“软件”引进,消化创新不力,同时也未能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形势制订明确而统一的国家技术引进战略与政策。尽管不断进行技术引进,在技术引进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未能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和对技术进步的推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加强发挥宏观规划、指导、协调的作用,以市场经济为杠杆协调生产单位、设计单位、制造单位、研究单位的合作关系,力求这些单位处于最佳状态和优化结合,使之合作密切,组织企业联合投资,高起点引进,高水平建设,规模生产、占领市场,避免重蹈重复引进、分散建设、无竞争力的旧辙。以企业为技术进步的主体,这样导致技术引进上开始出现五个方面的转变:(1)在引进主体上,从以国家为主向以企业为主的转变;(2)在引进方式上,从进口“硬件”为主的低级方向向多样化以引进“软件”为主的高级方向转变;(3)在引进对象上,着重以产品导向引进向更加重视引进产业基础技术和主导技术的转变;(4)在引进目的上,从以生产使用和“进口替代”为目的向消化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为目的转变;(5)在宏观调控上,从国家命令包办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制健全,企业为主体,政府有调控的有序机制的转变。这五个方面的转变,虽然还未全面出现在各个企业的技术引进中,大部分企业还未完全运行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但在一些地方出现的这五个方面的转变所产生的效果会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和企业,这样会促使我国在技术引进上开始摆脱“引进——停滞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进入“引进——消化创新——投入国际竞争”的良性进步轨道,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而且有助于我国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科技进步。

3.市场经济促使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关键,引进技术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激发技术创新。技术是科学与生产的相互关系的桥梁,处于中介地位,通过技术创新这一关键性环节,把科技进步与生产发展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这种结合的新产品与新工艺并开拓市场,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科技史表明,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会带来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例如,蒸汽动力技术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推动了新兴的产业部门的崛起和工业生产体系的全面改革。但是对于具体国家来说,科技创新是否必然引起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这取决于该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经济的需求。以电力技术的发展为例,完整的电磁学理论是由英国的麦克斯韦首先提出来的,而且第一台电动机模型也是由英国的法拉第首先制成的,但电力技术发明之后,其作用对于美国、德国经济的发展却大大超过了英国。所以,在科技史上有由英国人种下的电力革命种子却首先在美国和德国开花结果之说。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国在那个时候接受新科技的经济体制和经济需求远不如美、德,满足于蒸汽动力技术应用带给他们的利益,技术创新与生产发展相脱节。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技术创新不断出现,但技术创新大多是国家出资,科研机构是创新主体,技术成果更多地是科技研究水平的一个标志。所以,尽管技术成果逐年增加,但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未及时地应用于生产,发挥它的经济功能。

有组织的技术创新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德国化学工业首先组织了他们自己的专门的研究和发展实验室,雇佣完全学术性的科学家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以期发现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流程。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这种形式的技术创新传入美国,从此,美国企业逐渐开始从依靠专利取得暂时的保护转向依靠其专业研究部门的成果,以便保持自己的支配地位和优势①。

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职能,在我国是从市场经济建立之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企业在决策管理、经营、生产、组织结构诸方面发生变化,独立的企业家阶层出现,企业不仅具有经营权而且具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必须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决策者开始把注意力集中于战略管理决策层次上,他们要追求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占领市场,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自然会认识到不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去占领市场,就难以生存和发展。这就为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因而,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始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自觉行动。企业吸引、组织科学家、工程师进行科研,企业为科学家、工程师提供就业新机会和科技研究的重要场所,(如星期日工程师的出现),研究经费由过去的国家提供改为现在的企业提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加强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也促使发展科技观念的变革,由过去的以追赶先进技术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创新为主。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技术进步。

4.市场经济加速了科技商品化

我国从建国以后,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逐年增加,据《中国科学技术四十年》一书中的统计,到1989年,我国科技人员总数是594.89万,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是4690个,科研成果非常多,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都尤为突出,但真正投入生产和产生经济效益的却只有少部分,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成果不具备商品化的条件,尽管水平高,却不能长入经济产生效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类科研机构在政府的扶持下尚可生存下去,但随着市场调节机制的出现,导致这类科研机构举步维艰,甚至解体或重新组合②。

市场经济体制为科技进步提供的运行条件就是科技商品化。在市场经济中,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大量的是个人、企业、社区和社会团体的直接需求,少量的才是由政府部门所代表的社会和大众的需求。这样过去那种无偿使用或廉价使用科技成果的现象将逐渐减少,代之而来的是需求与供给双方都要通过市场交换形式使用科技成果。对于供给者来说,为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科技生产,其产品即科技成果要得到需求者的评价、承认,方可获得报酬,对于需求者来说,科技成果对他们有意义,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才肯支付报酬。这种交换,在市场经济中主要也是通过货币表现的③。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不再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多少为重要标志。这种科技实力并不必然导致科技进步。科技研究工作,科技成果只有与企业经济发展相关联,或与社会大众需求相关联,体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企业乃至政府增加对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才能显示科技进步。所以,有实力并不说明必然有科技进步,只有在这种实力的基础上进行的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得到企业和社会上的认购,才有科技进步。

科技成果商品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把企业推向市场,而且把科研机构也推向市场,科技成果推向市场。科研机构能否生存下去并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占领市场,创造的科技成果是否具有商品化条件,市场导向作用。所以,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下科技进步运行的基本条件。

5.市场经济促使科技激励机制的合理化

科学技术进步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直接的因素莫过于人即科技研究的主体——科学家,工程师,能否激发出他们的科研动机,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内在潜力和创造性,为实现所追求的科技进步的目标而努力,是科技进步的关键所在。离开了研究者的努力工作,即使有再完善的客观条件,科技进步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科研动机和科研行为并非完全由于激励机制的作用,那种甘于清贫、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传统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在尖端科技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献身精神感动、激励着后辈的人们。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除了仍然倡导以传统文化中凝结的献身精神,高尚思想作为从事研究的激励力量外,也不断制定并完善着一系列的激励制度,产生了各种的激励方式。这些激励方式也曾发挥过作用,但这些激励方式延续到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作为一种手段,其不合理之处逐渐暴露。明显地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一是激励强度不够,造成吸引力和推动力不足。例如在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力量集中的地方,进行科研项目研究与不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没有太大差别,出成果与不出成果没有太大差别。在这种平和无刺激的氛围中,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懒惰、消极的习性,使具有的积极性创造性逐渐丧失在时间的流逝中。二是激励主体和客体单一。长期以来,在从事科技研究过程中,激励主体始终是国家,无论哪一方向的研究成果,无论哪一部门或行业受到科技之益有多大,都是由国家提供研究经费,由国家进行奖励。同时,激励客体总是研究整体,研究组织,被激励的直接对象并非是贡献最大的人。这种激励方式的运作,再加上在科技成果的评估过程中,过份的人事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正的评估结果,致使我国庞大的科技队伍,科技力量的作用未能真正发挥,也直接影响着科技进步。

旧有的激励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过渡到市场之后,对过去的激励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其逐渐调整不合理之处,向合理化方向转变。这种转变明显地表现在纠正激励主体客体单一的现象。科技激励开始按其经济性质来决定对象和重点,激励主体开始多样化,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一般由受益的经济组织提供激励,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长远、公益性质的科技成果,一般由政府提供激励,激励主体是受益的组织和个体,有政府、各类企业单位个体企业等,被激励的直接对象,即激励客体由单一的组织逐渐让位于具体的做出贡献的人,直接激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激励客体除了组织外还有个人。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明显的表现。首先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近几年在内地,都曾重奖过做出重大发现和发明的研究者,同时还有破格评职称、享受特殊津贴的制度形成等,建立了以“人”为直接激励对象的激励制度,这种激励制度不助于激发起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人的积极性,又有好的客观环境,有利于科技进步。

以上分析了市场经济环境对科技进步的作用,都是正向推动科技发展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本身有优于计划经济之处,如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经济动力,而计划经济缺乏动力;市场经济的信息成本大大低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它的体制结构具有充分的弹性和高度可塑性,因而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无限的发展潜力。市场经济在某些方面克服了计划经济不利于科技进步的一些缺陷,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经济环境,使科技在新的动力,条件、基础下加快发展的步伐。

二、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建立之中,对于在这个体制下出现的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机制理解有误或运用不当,也会给科技进步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主角是企业,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这种利润原则也强烈地刺激着科技研究,以市场经济的利润原则,用管理生产的方法取代科学原则去管理科学研究,把科研目的完全等同于生产目的,不顾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也给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危害。现在已有一些不良现象出现。

在人才合理流动的同时也出现了有创造性能力的科学人才流失现象。从我国科技人员的统计数据上看,从人数上看,有非常雄厚的科技实力,但在高等院校,重要科研部门,以及乡镇企业的科技项目研究中,又缺乏科技研究人员,从而使承担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相对不足。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由于工资相对低,一些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搞不正之风,也使科研人才的专业特长难以发挥,因而出现了科技人才弃研经商,研究领域难以留住人才的现象。

市场经济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从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上都力图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多样化的趋势,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专业,在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同时大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通才和专才。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把学校推向社会。在国家不能完全承担学校所需全部经费的情况下,希望全社会资助办学,怎样协调国家管理和社会资助学校教育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办法,能否进行普遍推广还有待进一步检测和评价,总的说来,我们现在处于探索解决方案之中。但很多学校出现了办班混乱、质量降低等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学校这座在人们心目中神圣的殿堂也因此而受到某种程度上的玷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允许个体企业发展,而且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行业增多,择业面宽,同时社会上确有一部分人文化素质并不高但却先富了起来,这就造成了学校乃至社会性读书与学习热情下降,厌学风气出现。但政府管理的各个部门又把文凭作为评职称、晋级的条件之一,这就出现进学校受教育的人数并不减少,表面上的受教育人数增加掩盖了实质上的知识素质下降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科技发展的后备研究力量。

市场经济促使科技成果商品化,加速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在科技研究方面急功近利,把学道混同于商道,把科研当成买卖,当作生产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那些能够带来直接利益的项目研究会得到重视,得到巨额资助,而那些给人类增加知识,繁荣文化的基础研究不被重视,难以开展下去,影响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建国之后,曾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出现重科学轻技术的政策倾向,虽然科学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技术落后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腾飞。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科技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决定作用的认识,随着我国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重视经济发展的决策的实施,随着我国对过去制定的科技规划和政策的反思,认识到在重视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发展技术。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技术的规划,从人力,财力等方面为发展技术创造条件,使我国的技术研究成果逐年增多,还出现了居于世界前列的先进技术。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把科技研究过程和成果都与现实的经济需求相联系,在经济需求这把尺子的衡量下,一些科学研究课题的经济效益并不能在短时期内显示,而且一些这类课题更多的是给予人们关于事物本质的新认识、新理论,并不显示经济价值,这就难以受到重视,难以发展。这种倾向持续下去,会不会导致我们在科技发展中犯与过去的错误相反的错误呢?即重技术轻科学呢?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环境为科技进步提供了一些计划经济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为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科技这一特殊的领域完全用市场经济机制进行调节,也会给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计划经济环境下未曾出现过的危害。科技研究不同于企业生产,所以,科技研究既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环境提供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加快发展的步伐,又要遵循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使科技发展趋于“健全”。

我国从建国之时起,科技发展一直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中运行。除了“文化大革命”这一政治运动严重地冲击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外,其它历史时期,科技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科技实力得到加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贡献。科技成果硕果累累,如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最先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标志着我国在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面,继续居于世界先进地位。1970至1988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八颗按预定计划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世界上掌握卫星回收技术仅有的几个国家之一。闻名于世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我国用国产材料自行设计研制成功了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等等。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农业科学、高能物理、计算机科学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方面,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计划经济环境下逐渐形成并完善的各项科技进步的规划、管理制度、政策保障了科技的持续发展。

本文探讨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并非是否定计划经济对科技进步的作用,而是在于说明市场经济环境对科技进步的作用和影响有许多方面不同于计划经济,对于这些不同,我们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同时,对于积极影响要正确地加以利用,对于消极的影响要及时地加以消除。

计划经济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对科技进步的作用各有缺点也各有不同的积极效果。这些积极效果明显地表现在市场经济环境把科技研究过程及其成果推向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强了科技研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市场需求也成为制约科技发展规模、方向的一个指标。计划经济下,由于国家注重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注重稳步投入科研经费,注重培养科技研究实力,所以有利于科技理论成果的取得,特别是基础性研究成果相对更多一些,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发展科学技术,既要有效地利用市场经济环境,抓住时机,加快发展的步伐,又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计划功能,对于曾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并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的一些方针政策应该保留下来,使其继续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

(收稿日期:1994年12月2日)

注释:

①盛世豪:建立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科技日报,1994年5月2日。

②国家统计局科技统计司编《中国科学技术四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③滕福星:科技进步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的特点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10卷,4期。

标签:;  ;  ;  ;  ;  ;  ;  ;  ;  ;  ;  ;  

市场经济对科技进步的影响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