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网无为供电公司集抄班,负责全县低压居民和公、专变共计46.4万余只电能表的抄、核、收工作。班组成员共10人,其中班长1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8名,技师1名,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7名,平均年龄28.1岁。班组成员分为2个小组,信息组3人负责用电采集系统维护、营配贯通、SG186系统管理员工作和日常稽查工作。抄表组6人负责全县所有电表的抄核发行工作。结合班组实际工作特色,以同业对标的指标考核为基础,推广实施工作积分的以分计酬机制,积极开展一线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强化工作积分制的激励强度和效度,在激发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施的背景
按照省公司在班组推广以“正向激励”为导向的“工作积分制”绩效考核,提高了一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客观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集抄班信息组涉及的采集成功率、营配贯通一致率、营销稽查业务规范率,为省、市公司同业对标考核指标,抄表组的抄表及时率、抄表正确率、数据上传正确率、退补电费正确率,直接影响到优质服务水平和防范客户投诉风险。原先班组考核指标只占积分制权重的30%,指标的重要性没有在积分制中体现。
二是具体工作由班长分配给班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班员都是年轻大学生,工作量相差无几,导致月度工作积分比较平均,不能很好的体现出绩效考核的作用,对员工激励作用不明显,容易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挫伤了班组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主要的做法
(一)提高指标权重,体现正向激励作用
为贯彻落实公司营销同业对标考核要求,紧紧围绕营销部重点工作任务,优化指标构成、权重分配和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班组日常基本工作任务和关键任务,切实发挥同业对标“找标杆、学经验、促提升”的作用,合理进行班组人员内部分工,并对照省、市公司下发的同业对标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确定指标评价标准,并增加同业对标的完成度的积分权重,有原先的30%提高到60%,充分体现以同业对标为抓手,体现正向激励作用。
(二)细化日常工作,保障工分计算科学化
如何科学合理地准确记录工分,关系以分计酬能否落实,关乎每位员工的切实利益。对于现场作业工作,收集工作样本,建立参考工作。如某台区采集成功率低,安排班员进行现场排查、处理故障,取平均时间作为台区采集运维参考工作,制定现场采集运维参考工作目录表。实际工作当中实录工作在参考工作80%范围内的以实录工作直接记录工分;如遇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实际作业时间超出参考工作20%的,协商确定作业工作。参考工作的建立有效避免了拖延时间、虚记工分的情况发生。所有员工作业工作记录在班组内部按日晾晒,出现分歧当日沟通解决,工分记录得到了员工的普遍认可,当日劳动价值直接体现。
合理运用角色系数,调整角色系数上下限范围,即角色系数取值范围由原来的0.8~1.1,调整到0.5~1.3,引导向技术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工作条件艰苦的工作承担人倾斜。通过修正班组角色系数表,科学运用协商评估法,起到有效的正向激励。
对于不定期、作业时间不宜计量或难以计量的非作业性工作,如台账记录、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维护等内勤事务性工作,按月参照作业工作协商给予工分奖励,鼓励员工主动承担。如4月份新入职员工主动承担营销稽查系统维护工作,保障当月的稽查数据准确率指标100%,公司营销部得到了芜湖市公司加分。工作积分仅次于班长,不仅直接体现对该员工的“多劳多得”,也有效地激励其他员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固定性工作为基础事项,以承担专项工作任务、为部门取得奖励,如QC成果、管理创新、典型经验等,按月提交部门领导,以协商评估的方式,对奖励事项给予一次性工分奖励。
(三)共同协商完善,以分计酬机制有效落地
推行伊始,如何取得班组员工认同是该项工作能否有效推行的关键。班长以营销同业对标占公司同业对标指标权重为切入点,向员工宣贯,以同业对标指标为核心,作为班组的核心工作任务。全员参与,共同协商,确保顺利推行。在推行过程中全程跟踪,及时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多次协商角色系数、班组工作任务的工分核算等实施问题,及时跟进实录工作、沟通反馈、记录公示、结果兑现各环节,并针对过程中存在的如何调动班员积极性、保证工分记录真实性、工作以分计酬奖金兑现比例等问题,征求员工意见,反复探讨解决路径。
通过“班组绩效成果发布”形式,公开绩效成果,晾晒工作成效,相互借鉴工作经验。通过班组内部按日晾晒所有员工作业工作记录和任务工分,员工及时知晓当日工作项目的量化奖金,劳动价值直接体现。同时,员工根据工作积分考核情况,主动查找自身差距,改变工作思路,寻求新的工作方法。
公示量化绩效考核结果,收集员工对分配方案和发放结果的优化完善建议,使机制更加公平合理,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生产积极性。
(四)突出班长作用,建立“绩效-培训”双向联动
班组长作为一线员工绩效经理人,突出绩效经理人的沟通、整改和提升,通过绩效管理更加精准的查找班组班员在思想、理论、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计划的实施,解决员工存在的问题,增强员工的信心,充分激活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其绩效改进。通过对绩效好的员工实施奖励性培训,对培训不认真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等手段,强化“绩效-培训”双向联动。
班组长对班组员工业绩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不同类别员工采取不同辅导措施:对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较好的员工,作为团队技能培训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其辅导作用;对于工作态度好,工作能力不足的员工,加强关键技能的培训辅导,推动其向骨干方向努力;对于工作能力低、态度存在问题的员工,加强基础知识技能和工作要求的培训指导。
三、实施的效果
(一)机制盘活班组,指标业绩和荣誉双丰收
通过提高三项同业对标指标权重为抓手,细化日常工作。以分计酬后,基层班组员工想要多挣奖金,可以通过多承担现场采集任务、发现缺陷、参加竞赛调考、积极开展管理创新项目等多渠道实现,劳动价值得到直接体现,形成了更加公平、准确、合理的奖金分配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薪酬激励的强度进一步提高。指标对比情况:2018年采集成功率指标值99.13%,同比2017年提升了0.08个百分点,营配调贯通管理成效指标值98.89%,集抄班负责的两项指标均达到A段。
(二)强化履职能力,班员工作执行力增强
随着奖金分配权限下放、员工业绩公示制度建立,极大促进了班组绩效经理人主动履职。员工量化业绩直接兑现奖金的分配机制,促使班组绩效经理人更加关注员工诉求,主动与员工开展绩效沟通;通过工作业绩周分析,及时调整工作分配,合理均衡安排工作、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做到量才适用。一线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机制盘活班组,指标业绩和荣誉双丰收
通过班组人员年龄结构、工种类别、技能等级等已有基础信息,立足于实际同业对标重点工作,针对一线员工工作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分配。结合职业目标指定适合自身个性化发展,发掘员工技能的优势项,拉大班组员工直接的收入差距,原来的“大锅饭”模式下收入差距不超过200元,现在通过同业对标的考核正向激励,收入差距最大能达到600元。例如原先抄表例日,抄表班的抄表工作当天需要8小时,如今只需要5.5个小时,工作效率同比提升了31.25个百分点。
论文作者:徐瑞,张悦,梅江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工作论文; 员工论文; 班组论文; 同业论文; 工分论文; 指标论文; 绩效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