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_原教旨主义论文

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_原教旨主义论文

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地区论文,伊斯兰论文,民族主义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自本世纪以来,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已成为引人瞩目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思潮波及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影响更深,对当今国际局势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它直接影响到国际战略格局的均衡。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解,因此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本文旨在对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作浅显的探析,以使人们更公正地去理解它。

关键词 中东地区 伊斯兰 民族主义

一、中东地区民族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列强通过殖民侵略和掠夺,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东地区也未能逃此厄运。1798年7月, 拿破仑的军队侵入埃及,标志着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全面衰落。而后,中东大部分地区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主义列强,在政治上与当地封建主勾结在一起,加紧对人民双重压迫:在经济上,它们力图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服从于本国利益,旨在把这一地区变成它们的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实行渗入政策,对伊斯兰教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伊斯兰教的思想和道德价值观念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中东地区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反殖思想,领导了强大的反帝浪潮。

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伊斯兰民族主义和世俗民族主义,其中伊斯兰民族主义出现较早。从19世纪至二战结束,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摆脱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因为伊斯兰教在穆斯林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在穆斯林民族觉醒过程中,伊斯兰教便成为最重要的“催化剂”,而且从一开始,民族意识就与内在的宗教感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宗教兴则民族兴”的思维模式。其间所产生的各种要求民族独立的思潮和运动,大多依赖于伊斯兰教。而为民族主义运动提供组织形式的是经院学校、清真寺和朝觐活动等;运动的领导者即使是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也仍然是以伊斯兰教为意识形态的主体;并且运动的最终目标是伊斯兰的,而不是世俗的。世俗民族主义政党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才出现,它们也只是活动在少数几个国家中,且屈指可数。

二、伊斯兰民族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是为回击西方殖民主义而产生的,它是一种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以“吉哈德”为手段,以复兴伊斯兰为目的的思潮。其本质与本世纪初在世界各地兴起的民族主义以及各种救亡图存的运动没有什么区别,它要回答的问题同样是在资本主义扩张日益强盛的情况下,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复兴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在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中自19世纪至今的多种思潮,如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现代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大多属于伊斯兰民族主义的范畴。

19世纪中叶产生的泛伊斯兰主义是一种旨在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复兴伊斯兰教的政治思潮,是一种广义的伊斯兰民族主义。其首倡者哲马鲁丁·阿富汗尼终生致力于这种思潮的宣传和鼓动。他认为,西方殖民主义及西方物质文明对伊斯兰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伊斯兰教有被西方基督教国家消灭的危险。于是他根据《古兰经》中,“穆斯林皆兄弟”的思想,提出“全世界穆斯林联合起来”的主张,坚持全世界穆斯林团结起来,在奥斯曼帝国哈里发的领导下,在伊斯兰教教法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教大帝国。阿富汗尼主张穆斯林团结,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大帝国似乎与民族主义相矛盾,是一种排斥民族主义的思潮,但其实质上仍属于伊斯兰民族主义的范畴。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得出上述结论:从由共同信仰所鼓舞的穆斯林在共同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意义上看,泛伊斯兰主义就是一种从广义角度而言的伊斯兰民族主义。

将近现代泛伊斯兰主义思潮联在一起的中间环节是本世纪20年代哈桑·巴纳在埃及创立的“穆斯林兄弟会”。这是一个坚持泛伊斯兰主义的政治团体,其名称也是取自于《古兰经》中“穆斯林皆兄弟”的教义。“穆斯林兄弟会”把推翻在伊斯兰土地上的外国统治和建立自由的伊斯兰国家作为奋斗目标。哈桑·巴纳认为,哈里发是伊斯兰统一的象征,是伊斯兰各族相互联系的标志;所有的穆斯林是一个民族,伊斯兰祖国是一个国家。他所设想的“国家”不是英语的这个词的概念,而是阿拉伯语中“家园”的概念,它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所有穆斯林,其目标是打击反穆斯林的殖民主义国家。本着这种精神,“兄弟会”会员把自己视为伊斯兰教的急先锋,志愿与阿拉伯国家一起,参加了1948年5 月—6月的第一次中东战争。综上所述, “穆斯林兄弟会”的奋斗目标是泛伊斯兰主义的。

二战以后,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伊斯兰国家纷纷独立,但泛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呼声更高。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伊斯兰世界丧失了耶路撒冷的东城,这无疑是对伊斯兰世界一个致命的打击;加之,1967年7月麦考尔·洛汉纵火焚毁圣地耶鲁撒冷最古老、 最神圣的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震惊了整个伊斯兰世界。于是各国捐弃前嫌,团结在一起,共商伊斯兰之大策。这一时期的泛伊斯兰主义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泛伊斯兰主义”体系:在政治上,其目标不再是要求恢复哈里发制度和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教大帝国,而是强调全世界穆斯林有共同的信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伊斯兰国家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各国的繁荣与进步,反对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领导这次运动的中心不是一个统一的而是具有不同特征的多个中心:穆斯林大会、伊斯兰世界联盟和伊斯兰会议组织,其中伊斯兰会议组织产生的最晚,但最有权威和影响。它自1970年建立至1991年12月,随着阿尔及利亚和阿塞拜疆的正式加入,它的成员国已从冷战时期的46个增加到51个。

19世纪出现的伊斯兰现代主义是一种以宗教改革来实现民族复兴的社会思潮。其创始人是哲马路丁·阿富汗泥的学生穆罕默德·阿卜杜。在其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提倡泛伊斯兰主义,反对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殖民统治和封建君主制。19世纪末,他出任全埃及大穆夫提之后,继承了阿富汗尼的有关改革思想:与社会改革相结合,有指导地改革伊斯兰教,从而使伊斯兰教达到现代文明。依此他致力于宗教改革,他的主要改革思想内容包括:革除繁琐的宗教习俗,简化宗教礼仪,提倡“伊智提哈德”(即“独立裁判”,但只限于有法定资格的人来执行),制定适合于现代社会的伊斯兰法律制度,鼓励穆斯林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但不得盲从等等。他的改革思想反映了埃及人民要求摆脱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愿望。他的学生拉希德·里达把他的思想推向极端,认为复古重于改革。他对“乌里玛”结构和公正的专制君主深信不疑,认为“乌玛”的真正代表不能出自外国统治下的穆斯林国家,不能出自古老的伊斯兰学府,更不能出自西方文化人物。介于各端之间,应有一个中间团体——“伊斯兰进步党”,但这个党至今仍未出现。有人认为他开始了当代伊斯兰教旨主义的先河。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原教旨主义”一词来源于1910年在美国出版发行的一系列有关基督教的小册子——《基本原理》中,其意为一些基督教徒因拒绝自由主义的神学和对《圣经》的批评,坚持逐字逐句地理解《圣经》,并认为《圣经》绝对无误,而从主教教派中分离出来的运动。用这个词来类比伊斯兰运动,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伊斯兰运动被贴上这个标签后,似乎可与思想偏狭、盲目排外的极端思潮同日而语,但把它作为极端主义、激进主义和狂热主义现象的代称是不正确的,用哈桑·巴纳的话说:“这一运动不是从一种盲目的狂热中推动的,鼓舞它的是对伊斯兰价值的强烈尊重。它的价值同现代思想所发现的社会上最崇高、完好和经过考验的一切相吻合。”实际上,这一运动是一种以宗教文化为基础的政治复兴主义,同时也是处于困境之中的穆斯林对历史与现实危机所作的一种回应。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之所以被世人误解很深,相当大的原因在于它号召穆斯林履行古老的义务——“吉哈德”来解救伊斯兰世界面临的困境。阿拉伯文的“吉哈德”一般被理解为“圣战”,但实际上它要比“圣战”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得多。它是指为促进和保卫伊斯兰事业而做出的各种努力。确切地说,它的范围既包括暴力和战争,同样也包含非暴力的坚持和传播伊斯兰教教义等活动。美国穆斯林联合会华盛顿地区的领导人哈利勃·阿卜杜勒·阿利姆说,拂晓即起进行祷告,也是“吉哈德”。因此某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以“吉哈德”为口号进行的各种暴力事件,应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主流区分开来,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它的本质。

现代社会存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萌芽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伊斯兰复兴主义,其倡导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布,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认为伊斯兰世界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脱离伊斯兰教的正道,主张伊斯兰教要重新回到穆罕默德时代的原旨教义,提出了“恢复正教”,“回到《古兰经》去”的口号。受他的思想的影响,在阿拉伯半岛掀起了近现代第一个以振兴伊斯兰教为旗帜的社会运动——瓦哈比教派运动,具体体现了瓦哈布复古主义思潮。一战后,哈桑·巴纳承袭了他的思想,提出了原教旨主义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伊斯兰是信仰和崇拜,是祖国和民族,要求在《古兰经》的基础上恢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40年代他提出:《古兰经》是我们的宪法,先知是我们的先导,为真主而光荣献身是我们最崇高的理想。”自哈桑·巴纳被杀到80年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一直处于低潮,因这一时期随着一系列伊斯兰民族国家的独立,这一思潮暂时性地与世俗民族主义和平共处。加上50—60年代在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中,世俗化的发展较快,而传统的伊斯兰势力受到排挤。但到了80年代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又重新崛起。国际格局的剧烈震荡也波及到了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海湾战争,美国的强权政治,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以及四次阿以战争的失败,这些新仇旧恨无一不激发起中东人民对霸权主义的憎恨,他们要求洗刷耻辱,从而使伊斯兰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又一次被推崇,他们把民族的振兴紧紧地与伊斯兰教联系在一起。而中东伊斯兰国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80年代油价的下跌已使产油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而陷于困境;政治腐败更使人民忍无可忍。伊朗的重新崛起指引了人们前进的方向。从而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以排山倒海之势登上了中东政治舞台,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伊斯兰复兴的浪潮,对中东局势,甚至整个国际形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强调国家体制伊斯兰化,要求实行伊斯兰统治,主张建立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神权国家。正如霍梅尼所说:“宗教领导是我国独立与自由的真正基础。”“谁不相信乌里玛的领导,谁就是革命的敌人。”坚持法制伊斯兰化,建立伊斯兰的世界体系,彻底摧毁非伊斯兰的“不合理”的国际体系。

综上所述,各种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潮,无一不是针对西方列强对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入侵这一民族危亡之时的回应。它们在号召人民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我们也应看到有些思潮的极端派走得太远,以致“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

三、世俗民族主义

西方对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殖民统治,一方面对中东人民进行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掠夺,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上的渗透,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通过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赴欧洲学习等途径,输入和渗透到这些国家。这些人学成回国夺取政权后,开始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世俗化统治,实施最早的、影响最深的世俗化国家是土耳其。

1923年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他决心遵循欧洲的模式创立国家。于是他实行了一系列世俗化的宗教改革:1924年取消哈里发制度,把哈里发本人驱逐出国;取消宗教基金部,合并到教育部,关闭宗教学校;废除伊斯兰教法代之以西方的法律——民法、商法和刑法等等。1928年,从宪法中删除伊斯兰教为国教的规定。1931年—1932年,限制清真寺的数目,裁减拿政府薪水的教士,并要求他们在星期五讲道时,除讲教义外,还要传授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给妇女以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5年,重新选举“大国民议会”议员时,有17名妇女入选;取消阿拉伯字母,采取拉丁字母书写土耳期语,用呢帽取代以前的非斯帽,禁止妇女戴面纱等等。

经过在不断克服宗教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改革,土耳其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向现代欧洲世俗文化的转型,为政教分离的现代土耳其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二战后,一些新独立的原伊斯兰国家,如埃及、叙利亚等,同样也按西方世俗民族国家的模式立国,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伊斯兰教基本上脱离了政治,成为个人的私事。

四、两类民族主义的矛盾

伊斯兰民族主义与世俗民族主义的矛盾,主要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世俗民族主义的矛盾。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与西方殖民主义的斗争上,它们都要求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利益,保卫国家主权,并致力于现代化等等。在一定历史时期和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共同的目的,也不能排除它们会和平相处。40年代中期,“穆斯林兄弟会”因其规模大,纪律性强等特点,博得了埃及政府的好感,政府允许它们在1946年创办一份报纸。前土耳其救国党领袖杰米丁·埃尔巴特在1973年上台后,出于对其政治有利的缘由,实行了一系列倾向于伊斯兰教的政策:禁止收利息,禁酒,禁赌,取缔体育场,禁止非伊斯兰主题的戏剧、超短裙和外国游客等等。一般说来,不论伊斯兰教是不是被定为国教,它在中东地区国家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象土耳其最早实行世俗化的国家在二战后也开始陆续支持和利用伊斯兰教作为它实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它们又是对立的,这主要表现在它们在如何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

1.国家体制问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强调国家体制伊斯兰化,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神权国家,任何世俗化倾向都是违反《古兰经》的,都会破坏穆斯林的统一,使其成为西方的牺牲品。而世俗民族主义主张政教分离,认为信仰伊斯兰教是个人的私事,用萨达特的话说:“宗教中不要政治,政治中也不要宗教。”

2.法律依据问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认为,当代伊斯兰之所以处于困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世俗法律取代了伊斯兰教教法,坚持以伊斯兰教教法取代世俗民族主义国家的刑法、民法等各种法律。

3.领导人来源问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认为,只有掌握伊斯兰教教法全面知识的教法学者才能有领导“乌玛”的权力。但在世俗民族主义国家中,操纵国家机器的大多是西方化的上层人物。他们的西方背景也是遭到伊斯兰民族主义反对的一个重要依据。

伊斯兰民族主义与世俗民族主义是近现代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中两类主要的政治意识潮流。在中东的过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在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民族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当今的中东,它们也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中,一些伊斯兰民族主义政党已夺取国家政权,粉墨登场亮相,它们执行的对外政策影响着中东地区的局势。而一些极端组织频频制造暴力事件,对这一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构成了威胁。虽然世俗化已是时代潮流,但世俗民族主义在其发展道路上仍是困难重重,其何去何从也是今后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但由于历史的积怨和现实的矛盾,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将会继续存在下去,并将随着伊斯兰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发挥重大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民族主义_原教旨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