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建政校区数学组 杨如群 530023
【摘 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感觉数学难学,老师觉得学生对数学日益厌学。因此,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今天,如何转化那些“非智力型”的数学学困生就成了广大数学老师所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以心理学为主线对形成数学学困生的主观主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教师角度分析了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客观原因,并从这些原因出发探讨了这部分学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新课程标准;转化策略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量的学困生涌现?针对学困生又有哪些具体的措施使他们转化呢?作为一个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变得尤其重要。
1、学困生及其特征
定义:数学学困生是指对数学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以及由其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能够很好理解,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和进行简单的推理,不能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学生。
特征: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数学的情感出现障碍,学习目的不明确,无心向学,学习敷衍了事。
(2)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差,有明显的厌学心理。
(3)意志力薄弱,学习遇到困难即退缩,过分地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有自卑心理。
(4)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数学无用处的心理,把本来不多的数学学习时间转到其它学科的学习,或者根本不学习。
(5)学习方法掌握不当,多是记忆型的,有过分焦虑心理,处于数学学习的紧张状态中,预料自己会失败,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持否定态度。
(6)数学的抽象、概括能力低,思维呆板。
(7)运算、推理能力差。
2、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2.1 主观原因
从“多元智能理论”上看,学困生是不存在的,但是现实社会中又存在着一大批的学困生,其中学困生的主观原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1]
2.1.1 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自暴自弃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再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再加上家长埋怨、老师的指责和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他们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心理定势,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1.2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过学习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导致了这部分学生的学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数学知识系统混乱
数学知识强调一个系统性,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地转换思想、更新方法、提高能力,因而使数学知识信息中断,对进一步的学习造成阻碍。
2.1.4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差,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他们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题目的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2.2 客观因素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这些不良因素也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困生的形成。
2.2.1教师因素
(1) 教师缺乏对他们的关照
我国的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的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而由于这种传统的观念作祟,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缺乏对差生的关照,使他们受到冷遇,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2]
(2) 不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
这样,同样的提问、同样的作业一部分学生理解得快,记得牢,能轻松完成,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理解得慢,忘得却快,形成了沉重的负担,他们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3.1 诱发学习的内驱动力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诱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使其产生长远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设法克服困难,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3.1.1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师要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爱心、诚心、耐心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随时注意学困生的积极变化,及时调整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同时,让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教师的期望和关爱,这种关爱会投影到学困生的心灵上,唤起他们对教师的热爱,从而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反应,促使学困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1.2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习基础上,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遵循发展性原则,通过教师帮助和学困生自我分析相结合,制定出高于他们的原有心理智力与能力水平,经过主观努力能达到的目标,就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3.1.3重视并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学习动机
教师要重视运用课堂语言艺术、课堂管理艺术、课堂设计及实施艺术等,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要小而具体,要新而有趣,富于启发性,要有适当的难度,经过努力后可以解决的。
3.2 为学困生多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要为生困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困生都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和展示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2.1作业分层照顾学困生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每课作业分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三层。采用“欲高先低,欲快先慢”的措施,要求学困生做作业时要踏实认真,静心独立思考,知难而进,力争完成基础题,并鼓励他们多做,以培养学习数学的毅力。[3]
3.3 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不灵活,不会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晓得重难点,不会做笔记,课后不知怎样去巩固和思考。老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导他们如何学习。[4]
结束语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是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我们应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去帮助学困生。通过各种方法的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依据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灵活巧妙地运用,一定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肃霜.学困生真能转化吗?[J].班主任,2005年第12期
[2] 刘晓娟.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引进与咨询,2006年第5期
[3] 张瑞金.数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措施[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 雷益钧.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初探[J].时代教育,2008年7月
论文作者:杨如群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学困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原因论文; 作业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