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合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
——基于m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李浩楠,齐春宇
(临沂大学商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 文章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动态监测数据,利用多元logit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各类社会融合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的影响。将研究变量分为自身素质融合、社会关系融合、经济融合和制度融合四个方面,选取核心解释变量作为度量社会融合度的维度,以居留意愿中的“不打算”分类组作为基准组,实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身份越高、拥有本地朋友越多、家庭月总支出越多、本地健档情况越好,社会融合度就越高,他们的居留意愿就越强烈。
关键词: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居留意愿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迅速增长。大规模流动人口(其中主要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末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目前,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
虽然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但在建设和运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关键的观点相对一致。特别是在梳理了大量的国内研究成果后发现,国内在建设运营财务共享服务时,更多的考虑到了国内法律、制度、文化,更多的结合了国内实际的发展环境和企业的自身特点。
任远和邬民乐认为社会融合是个体之间、群体之间、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是迁入人口逐步接受与适应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并以此构建良性的互动交往。也有学者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外延模糊的理论概念与现实问题,是一个动态、渐进、多维度和互动的概念。还有学者认为,社会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相互认可、渗透、交融、互惠、互补的良性社会生态。
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根基。流动人口在所居住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影响到其生产生活行为的方方面面。笔者将从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多角度来衡量,实证分析其对居留意愿的影响。
本段文字,结论句是上文的一种小结,显然,这样的结论句是水到渠成的小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蛇足”。第二句是论据句,举了鲍叔牙式朋友的例子,第三句至第五句分析了“真正的朋友”应当是怎样的状态,第六句(结论句)则在此基础上分析“真正的朋友”对于你的重要意义。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自身素质融合、社会关系融合、经济融合、制度融合四个维度为框架,选取以下变量作为度量社会融合度的指标,如表2所示。
根据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和政策研究的需要,按照随机原则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流入地抽取样本点,开展抽样调查,使调查结果对全国和各省具有代表性。调查对象为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15周岁及以上流入人口。结合我们的研究需要,剔除后的样本量为164,316人。
三、样本特征及变量说明
(一)被解释变量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将持续增加。面对规模庞大且持续扩张的流动人口群体,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地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而社会融合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互动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效融合。因此,本研究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总的来说“打算长期居留”的比“没想好的”的个体在各类融合因素上边际增加更多,融合程度更显著。
表1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统计情况
(二)解释变量
为掌握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分布及流动迁移等情况,自2009年开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国家人口计生委)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
四、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由3可以看出,在控制变量下,大部分变量的系数和符号都符合预期而且显著,Pseudo R2也非常合理。随着融合维度的增加,拟合度越来越高,说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由多方面决定。以模型一为例,模型一显示受教育程度每上升一个层次,相对于居留意愿中“不愿意”,提升到居留意愿“没想好”的几率比(odds ratio)上升大约4.8%(exp(0.047)=1.048);相对于居留意愿中“不愿意”,提升到“打算居留”的几率比提高的更多,达到23.9%(exp(0.214)=1.239),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素质融合程度越高,居留意愿越强烈。模型二说明就业身份越高,社会关系融合程度越好,居留意愿越强烈,但“是否拥有本地朋友”的变量回归结果显示拥有本地朋友反而居留意愿越不强烈,这与我们的预期不符。模型三说明家庭边际月总支出越高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经济融合程度越好,越打算在本地居留。模型四可以看出已经建立健康档案的人比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人在制度融合上融合程度更好,更愿意长期居留。而且打算居留的意愿相比“没想好”的几率比高出64.2%(exp(0.496)=1.642),我们可以推测流动人口流入地的福利制度是影响他们长期居留的更主要因素。
我们选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实证中,将核心解释变量逐步纳入回归模型中,依次加入自身素质融合、社会关系融合、经济融合和制度融合变量,以反映流入地的社会融合度,进而说明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回归结果呈现在表3,其中报告的系数为原始回归系数。
第一,受教育程度每上升一个层次,自身素质融合就相应提高,打算居留的比没想好的个体提高得更多,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素质融合程度越高,居留意愿越强烈。
表2 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
(5)柱体高度H和直径D之比小于2,不仅比国外规格的煤用浮选柱(如美国VPI浮选柱H∶D=3)短,而且比相似规格的喷射式浮选槽的安装高度还小。
五、结论分析
由表1的描述性统计可见,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总体上比较强烈,占到调查总体57.14%。有12.69%的流动人口更愿意保留户籍地原籍,仅将流入地作为临时工作地,或者在面对更好的机会时会随时离开,或者无法完全融入所在地,只能在户籍地与流入地之间循环迁移。
氧化石墨烯材料表面富含多种活性基团,如羧基、羟基、羰基以及环氧基等基团,该特性使其拥有超大比表面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优异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常见制备类型有Fe3O4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薄膜类-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TiO2-氧化石墨烯等。
第二,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融合对其居留意愿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流动人口的就业身份是社会关系融合的显著变量,就业身份越高融合程度越高,身份为老板者,居留意愿越强烈,远高于员工的居留意愿。而拥有本地朋友对社会关系融合的影响与预期相反,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不同。对于本地人际交往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不同影响效应,则有待进一步考察与研究。
表3 控制变量下对核心解释变量的Multinomial logit模型估计结果
第三,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合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显著,家庭月总支出越高的人,越愿意长期居留。
第四,流动人口的制度融合显著。打算居留的个体比没想好的个体高出三到四成,所以全面普及流动人口流入地的福利政策,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所在地。
总之,各项因素对个体居留意愿决策存在差异性影响的原因在于:经济因素主要是短期效应,更多影响城乡流动人口的居留(工作地)选择;流动人群是否长期居留,则更关注自身的长远利益,包括能否享受居住地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制度福利,同时,社会因素决定个体在居住地的社会资本,从而成为决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关键。
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建成后,江湖关系变化带来的“水少”问题日益显现。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长江入湖水量年均约1 331.6亿m3,但自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间,年均入湖水量仅490亿m3,衰减幅度达63.2%,其中枯季(10月至次年3月)入湖水量从500亿m3减少至80亿m3,减少了80%以上,见表2。另一方面,上游控制性水库建成运行后,长江中游河道清水冲刷下切,平均纵向深度达2.1m,洞庭湖出流加快,9—10月份湖区水位消落加快,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水期间洞庭湖成为“地上悬湖”,低枯期水域面积仅500km2左右,蓄水量不足20亿m3。
参考文献:
[1] 任 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2006,30(3):89-96.
[2] 杨菊华,张 莹,陈志光.北京市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研究——基于不同代际、户籍及地区的比较[J].人口与经济,2013(3):43-52.
[3] 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33(1):17-29.
[4] 周 皓.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12,36(3):27-37.
[5] 郭云贵.就业与社交状况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6(8):97-103.
中图分类号: C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13X(2019)02-0054-02
收稿日期: 2018-11-12
基金项目: 临沂大学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452158)
作者简介: 李浩楠(1997-),女,辽宁朝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齐春宇(1969-),男,山东蒙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微观计量。
[责任编辑:金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