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策略论文_孙欣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策略论文_孙欣业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南万小学 266111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有效性,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手来,更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效果,让教师在课前合理处理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了解学生、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活动中,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提高课堂作业实效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有效作业 关键属性 师生互动 激发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应该上出活力、上出特色,更应该具有实效,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一堂课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就一定要做到家、做充分,这样课堂作业才能起到有效作用。

一、课前准备

1.有效课堂作业要理解并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上课,由同一个教师教授,我们都期望学生通过相同的教学活动来学习后能取得大致相同的学习成果。实际上却不尽然,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却怎么讲解也很难听懂。这是因为学生本身存在着“个别差异”,学生基础不同、程度有别,是造成教学困难、教学实效性不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应被重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有效课堂作业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形成了对世界的构想和信念。通常这些构想和信念许多时候与教师将要教授的科学概念相冲突,因此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因此,从本质上说,人们常会以不同方式理解同一现象。但严格来说,这些不同的理解方式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高数学课的课堂实效,教师应该在课前学会假设,要找出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会有哪些不同的理解,然后考虑如何建构教学来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

3.有效课堂作业要结合学习内容的关键性。学习内容是指教师希望学生能掌握的一种能力,不单是了解一个概念或理论,还可以是掌握某种技能、态度或价值。学习内容有两种属性:专项属性,是指某种我们希望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短期目标);一般属性,即是指我们希望通过学习这门学科知识而培养学生建立及发展某种特定的能力(长期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有效课堂作业要根据课堂气氛适时师生互动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之后,便进入了提高课堂实效的操作阶段。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方式则成了影响学生上课兴趣、解决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关键要素。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将课堂取代以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互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在课堂中,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 互动的教学观认为,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生生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两种形态,合作是基于积极的相互依赖,竞争是基于消极的相互依赖。从合作的经验中,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试能力;通过竞争,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群体互动,即班级中一个群体与另外一个群体之间的互动。研究表明:同辈群体有利于消除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内疚感和焦虑。但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中,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较少。

在我们的课堂中有师个互动(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师班互动(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师组互动(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其中师个互动和师班互动在课堂中使用的较多。师生互动,是师生言语互动、情感交流、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师生互动的目的不在于为了互动而互动,而是为了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获得解放,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言语互动和内隐的情感互动,以及对两者产生直接影响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教师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的主要引导,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交流也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在课堂交互过程中,教师的言语方式、面部表情、体姿变化、视线接触等等,都能使学生获得有关自我在教师心目中的价值以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方面的无数信息。那些感受到教师对其学业发展潜力具有积极评价和态度的学生,一般会形成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积极态度,对自己的学生发展有较高的期望,并为此积极努力。数学比较注重计算、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一般较少注重言语方式、面部表情等,这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改进的地方。同时重视生生互动,数学课上很多题目通过小组内成员的探讨、交流,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并且能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提高学生思考的时间。这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刘金宝 《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柳育才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西苑出版社,2013年10月。

[3]高探望 《教育启示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论文作者:孙欣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策略论文_孙欣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