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审计教学现状与改进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论文,本科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本科审计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科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没有落实。本科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审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及要求,具备对复杂、重大、隐蔽性强的财务舞弊行为作出合适的审计判断、侦察、确认及处理的实战能力。审计教学目标定位的出发点很好,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审计知识还是审计技能,学生均没能很好地掌握。
(2)师资招聘仅强调学历。近年来,本科审计师资的来源主要是审计专业毕业的博士和少数硕士,而对教师的审计实务经验基本上没作硬性要求。
(3)教学上偏重理论。本科审计教学普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基本拘泥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
(4)审计课程的课时偏少。大部分学校的本科审计课程,教师在讲授《审计学》时,由于课时紧张而删减掉财务审计的内容,造成《审计学》与《审计学原理》所讲授的知识相差无几,致使学生对审计实务仍是一无所知。
2.成因分析。
(1)本科审计课程测试的内容和方式容易误导学生。目前本科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检验手段主要是“试卷式”考试,考核形式基本上局限于期末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然而,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对实务要求较高,参加此考试的学生人数有限。而审计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大多采用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体现具体审计环节的内容很少,审计实务性要求偏低。
(2)审计师资队伍的实务经验比较缺乏。就审计师资队伍而言,无论是刚毕业的审计博士还是硕士,都比较缺乏审计实务经验。即使一些教学时间较长的审计教师也存在“偏重理论教学,脱离实务操作”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储备现实中大量鲜活的审计案例,根本无法将“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等审计术语的概念向学生讲解清楚,更难以带领学生进行“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填写”等具体审计实务工作的练习和操作。
(3)教材编写、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课时安排中存在的不足。本科审计教材基本以CPA财务审计内容为主,偏重审计理论而忽视审计实务。由于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眼睛紧盯书本、忽视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将难以保证。另外,对实务性要求特别强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具体审计环节,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讲授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那么学生学过后了解的只是零碎的知识而不是系统的体系,条条框框记得不少,但对其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的确切使用方式、具体体现形式却是茫然不知所以。很多学生在审计课程结束后根本不会填写最基本的审计工作底稿,而只是大致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要素,更不知道审计工作底稿设计这些内容的真正作用。
审计课程的课时安排没有结合知识密集性和审计流程连贯性的特点,而只是和其他会计课程一样,仅仅依据教材章节的数量。相对审计课程而言,其他会计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为块与块之间的衔接,去掉一块对大局基本无影响或影响较小。而审计课程章节之间则是连环相扣的,去掉任何一环都不行。
(4)本科会计院系的教师普遍不愿讲授审计课程,原因在于:①讲授审计课程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比讲授其他课程的要多。审计课程由于其综合性强,审计课程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规等知识,而且必须紧跟会计、审计准则和国家相关经济法规变动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并密切关注审计实务领域的动态。相对其他会计课程而言,备课和讲授的劳动量都较大,就同样课时来说,要比讲授其他会计课程多付出几倍的劳动。②审计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较繁杂。最让审计课程教师头疼的是,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时需要运用前期学过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这些相关知识学生原来只学没用或已遗忘,审计课程教师为排除审计教学障碍,还必须先讲授相关知识的运用方法。例如,就分析性复核而言,就牵扯到管理学、理财、税务、会计以及内部控制等知识。③审计课程教师高强度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目前,在全国本科院校中,没有一个会计院系对审计课程教师的这种额外付出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具体的激励计划和措施。④审计师资力量薄弱,日常教学任务繁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各高校审计教师的数量有限,一般审计教研室的教师数量也就是3~5人。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校生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热也逐渐升温,审计课程的学习不再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专利。应学生的要求,财经类专业大都开设了审计课程,从而使审计教学的任务加重。
二、加强本科审计教学的对策
1.注重落实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审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对审计课程的教学方向、方式以及审计师资的配备和要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整个审计课程的教学中举足轻重。开设审计课程到底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会计知识体系、应付相关考试,还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审计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审计工作,答案不言而喻。建议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审计课程教学的现状,设计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譬如,审计程序的教学,是让学生简单了解审计程序的种类还是对每一种审计程序都能准确使用,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要对审计课程教师的授课和测试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监督。
2.提高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本科审计课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把本科层次审计教学所要求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本科审计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学历高未必讲课效果好”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审计课程而言,多数教师反映第一遍讲解时由于找不到较好的角度和切入点,学生接受效果普遍较差。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经历过相关审计实务操作训练,教师自己都没有搞清楚或不太清楚相关的审计实务情况,自然在教学上难以把握,更不可能向学生讲解得清楚明白。为此,笔者建议:
(1)本科院校在招聘审计课程教师时,可以考虑打破常规,招聘受过相应专业教育并具备审计实务工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专职或兼职审计课程教师,尤其要对具有上市公司审计实务操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加倍重视。
(2)结合审计准则的变化,定期(如2年一次)鼓励审计课程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业务操作实践,为审计课程的教学做好丰富的一线案例储备。
(3)在确保审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审计课程教师的待遇。在具体做法上一定要区别于基础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任课教师,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必须要对审计课程教师的高强度付出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其从事审计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审计课程教师的流失。
3.改革审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选用或自编适当的审计课程教材。本科审计课程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讲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科审计课程教材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审计课程教材的选取就成为审计课程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由一线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来选取或者自编审计课程教材。
(2)力避“满堂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该讲的要讲到位,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法,把审计课程教师的首要任务定位在合理组织、点拨和引导学生上,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课程教师要努力推敲,琢磨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最佳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少讲多练,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通过审计实验课或者到审计机构进行实践来掌握审计实务知识。
(3)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确定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审计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受篇幅所限,不可能把相关知识和内容全部囊括进去,所以教师在讲授具体审计知识和技能时,必要时要对教材做些新知识的补充和旧知识的删减,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教材。
(4)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审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储备大量的相关知识。针对将要讲授内容所需的相关知识,审计课程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对预习效果进行课堂抽查,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并计入学生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减轻审计课程教师的课堂压力,并为审计课程的顺利讲解提供保障。
(5)适当增加审计课程的课时数量。前已述及,由于从事审计工作的特殊要求,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牢固、综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且必须让学生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再加上审计工作的连贯性以及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因此,审计课程的教和学都比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难度要大得多。在确定审计课时数量时,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势必有失妥当。只有适当增加审计课时数量,才能避免由于课时紧张而导致“教师无法讲、学生无法学”或“教师讲不到位、学生学不明白”现象的发生。
(6)审计学科带头人和审计教研室主任要经常收集汇总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及时反映,以求动态改革审计教学方式、方法,迅速弥补审计教学安排上的漏洞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资源。
标签: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工作底稿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