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现代教育督导 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杨延从1,3黄威2
(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1;3.厦门市翔安区教育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101)
摘 要: 学校特色发展作为学校改进的基本策略,是学校基于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开发或重组区域或学校优质资源,将学校打造成具备某一领域独特风格与优势的过程。现代教育督导观视域下的学校特色发展要做到构建特色发展体系、强化特色发展实践、深化特色文化变革以及提升特色发展质量。同时,把教育督导评估视为“一把尺”,做到明确督导评估的导向性、深化督导评估的延展性、推进督导评估的过程性以及突显督导评估的价值性,持续助力学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 教育督导;特色发展;特色学校;督导评估
一、引言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指出,学校要结合区域特点,立足学校校情与文化积淀,打造彰显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以突出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1]学校特色发展对促进学生全人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意义重大,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成为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为学校的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教育督导部门也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与教育发展水平,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特色学校建设的督导评估细则,通过举办教育督导现场会,细化与调整评估指标,使之更加科学,对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与特色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追求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际诉求,也是对基层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的新课题。然而,当下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外延与内涵、实施路径与教育督导评估的理解不尽相同。本研究拟从教育督导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分析入手,探析现代教育督导观视域下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分析与推进路径,以及深化学校特色发展教育督导评估的几点思考。
二、教育督导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分析
《教育督导条例》指出,教育督导是对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与指导,确保教育法律法规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旨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各项教育事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督导工作涵盖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的“督政”以及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学”两部分。[2]教育督导代表着国家意志。在“督学”方面,它侧重评估学校的发展状况、教育质量、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效能,也实施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与身心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持续监测。
学校特色发展属于“学校改进(School improvement)”的一种有效策略,是学校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发掘或优化校本优质资源,使学校办成具有地域独特文化风格与优势的过程。学校特色发展以提升学校质量为根本宗旨,以打造特色课程体系为技术支撑,以营造特色学校文化为价值追求,以强化组织管理为保障。借鉴霍伊(Wayne K.Hoy)与米斯克尔(Cecil G.Miskel)的学校改进系统模型,现代教育督导观视域下的学校特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作为学校改进的优化策略被提高到战略输入的高度。在系统模型中,课程体系、方向目标、学校文化以及组织管理等关键要素相互作用、互为影响,最终指向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3]学校特色发展并非单一的线性发展过程,学校要结合阶段性反馈与外部影响因素,适时调整特色发展策略(诸如特色发展阶段性目标与推进路径),最终构建学校特色发展“输入—实施—输出—反馈—优化”这一螺旋上升、循环反复的回流系统(见图1)。
针对前述问题,为了查找螺栓咬死的根本原因,对螺栓及螺孔材质及硬度,螺栓拧入的过程,最后,结合咬死的理论与现场螺纹损伤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得出本次螺栓咬死的根本原因。
图1 学校特色发展内涵模型
三、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分析
现代教育督导观对教育督导提出了三大方面的变革:一是教育督导目的旨在促进学校与督导部门督导人员与被督导人员的共同发展;二是教育督导职能重在以学校自愿合作为原则,教育督导部门专业指导与评估学校的特色发展;三是教育督导模式是教育督导部门与学校以合作与和协商的方式,共同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积极营造学习共同体研氛围,这些变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一)坚定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决心
学校都把教育督导评估视为“一把尺”,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与评估意见足以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督导评估有利于学校重新思考特色建设方向,深入分析自身的办学基础与文化积淀,发掘自身的发展潜力,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与增长点,指导学校发挥办学优势,逐步提炼并形成学校特色发展项目,进一步聚焦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办学理念与核心价值观等学校特色发展核心,避免学校的特色发展走入形式化与表层化的误区。教育督导工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发挥了导向性作用。因此,建立教育督导部门与学校的合作机制,定期通过现场督查、信息反馈、蹲点帮扶、问题会诊等形式,实现二者的合作共赢、互促发展意义重大。
学校的特色发展的本质目的在于提升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也是一个不断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特色化过程,并经历一个“打造特色——狠抓质量——彰显特色——提升质量”的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一体化互为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教育督导要力促学生、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协同并进。学生发展表现在学生学业水平、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作为基础性发展目标,涵盖了公民素养与道德修养、运动与健康素养、学习与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审美与表现素养等,[8]并发展自身的个性特长与独特气质。教师发展表现在:随着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并形成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文化认同。学校发展是指学校的特色发展导致的学校课程、文化内涵以及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家长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认同感。学校的特色发展价值观与理念要融入学校的主体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共享,并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方式,进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这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追求。
(二)指导学校树立特色办学思想
学校特色发展成功的关键是特色发展理念与实践的一致性。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要防止学校出现理念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切忌让学校的特色理念体系成为“摆设”。首先,要确保课程体系与学校特色发展体系的一致性。要保证学校特色发展体系充分体现办学理念、特色方向、核心价值、育人目标的发展需求,以满足学校的特色发展需求。因此,要指导学校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甚至将育人目标与特色项目也列入校本课程开发之中,将国家、地方与学校课程三者有机结合。同时,指导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育人目标的达成,并在学校特色理念体系下形成特色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甚至教学主张。其次,要确保组织保障与学校特色发展的一致性。教育督导要侧重指导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与教师以学校特色发展体系为参照,深化教育教学活动,并将理念体系转化为学校治理实践的能力,它涵盖了管理队伍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领导力,教师队伍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执行力。同时,要指导学校深化评价机制建设,强化课程评价机制、教师评价机制以及学生评价机制三者对保障学校特色发展理念与特色实践一致性所起到的导向、制约与激励作用。
(三)助推学校内涵式均衡发展
学校的特色发展也是全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英国学校的特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颁布了教育白皮书《选择与多样性——学校新框架》,提出了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学校办学理念,追求学校办学类别与学校课程的多样化,也基本确立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框架。90年代末期,英国确立了综合学校与薄弱学校全面向特色学校转型的教育规划。走向21世纪后,英国的特色学校政策升华为全国中等教育体系变革的战略地位,构建致力于教育资源共享的特色学校体系,近90%的初中校升格为特色学校,促进了教育公平与办学特色的统一。[6]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重视学校的多样性发展,突出了学生与家长的教育选择权,出现了大家熟知的学科专门学校(Specialized School)、磁石学校(Magnet School)以及特许学校等,[3]这些学校以多样化特色课程与特色学科设置吸引学生,突显了课程在学校特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四)顺应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是保障学生教育机会均衡的关键,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推进教育公平的发展方向。在当下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背景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与生源条件,走特色发展之路,对整体盘活与优化教育资源、培育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与水平意义重大,也为教育均衡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学校的特色发展要经历培育特色项目、打造学校特色、建设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这也要求教育督导部门在引导、监督与评估过程中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力争在在学校治理、课程整合、师资建设、课堂教学、生涯规划等方面培育特色,长期且持续助力学校内涵式均衡发展。
三、教育督导助力学校特色发展的推进路径
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是学校特色发展生命力的源泉,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督导要“导”出品位,即指导和督促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学校文化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学校全体教育同仁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魅力的办学理念与行为范式,彰显了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规章制度与行为范式。”[7]学校的特色发展要以学校文化变革为核心。首先,要协同多主体参与学校文化建构。校领导、师生、专家、社区人士与家长等形成建设共同体,大家各司其职。校长作为学校文化领导者,要有强烈的特色意识和独特的教育思想,构建富含教育哲学的学校文化。其次,要指导学校文化多维与立体建构。一是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作为学校特色文化支撑系统的特色课程,是师生在合作与协商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源头”,也是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二是延续学校制度文化。学校治理体制、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管理常规以及文化交往礼仪、规则与行为范式等构成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要通过组织程序不断完善学校制度,确保学校特色发展的延续性。三是形成学校共同体文化。引导学校在理论的指引下形成共同愿景,完善心智模式,构建共同的信念与价值标准,使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进而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构建学校特色发展体系
学校在特色发展进程中要整合社会资源、文化传统、物质条件、师资水平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在立足本土化传承与吸纳外部养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创新,进而提出蕴含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化办学理念,统领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学校的本土化传承是学校的文化取向与核心价值和社区文化长期融合的过程中经验积累与情感互动的积淀。这种历久弥坚的文化传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宝贵财产。学校的自我创新则是借鉴外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发掘本校强项资源并提炼特色项目,并寻求一个支点明确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进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当然,学校毕竟是以追求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组织,其办学理念、特色方向与核心价值最终还得转化为具体的育人目标。学校的特色发展体系就是办学理念、特色方向与育人目标的完美统一,教育督导要侧重“导”,与学校共同解读学校特色评估指标,从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全面成才的角度确定特色项目,指导学校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特色发展方向,制定好中长期学校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
(二)强化学校特色发展实践
学校的特色发展要建立在全面贯彻党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而非为所谓的创新而搞标新立异,发展假大空的特色学校。教育督导的作用旨在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正本清源,指明发展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议,完善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各校在执行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同时,应结合学校传统与学情现状,开发或遴选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5]学校的特色发展与课程改革一样,体现了在学校自主的基础上实现对学校课程多样化与特色化的追求。学校的特色发展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教育督导部门既要不断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确保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走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之路,又要强化服务意识,指导学校遵照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特色建设各项指标,引导与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学校。
(三)深化学校特色文化变革
学校特色建设要借力教育督导,教育督导部门要与学校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指导学校认真对照教育督导评估指标,抓好学校的特色发展建设。
(四)提升学校特色发展质量
教学任务是数学教学的载体,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受任务的影响.在创造性数学课堂中,教师选择的任务类型及教学策略不仅影响学生如何感知数学这门创造性学科,还影响学生数学创造性潜能的发展.
四、对教育督导评估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教育督导评估的导向性
时下,不少校长担心学校的特色发展会阻碍学生综合素质与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对学校的特色发展心存迟疑。其实,分析北爱尔兰第三方评估数据,特色学校的办学质量都远远好于非特色学校,主要在于特色学校为学生们开设了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课外活动、更多的学习经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业发展。美国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的研究表明,特许学校学生的数学与阅读素养水平的升幅空间很大[4]。实践证明,学校特色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业水平提升。教育督导评估作为衡量学校特色发展的“标尺”,评估意见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评估力度也足于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执行与整改力度。因此,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的特色发展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的明确定调,有助于学校坚定迈出特色发展这一重要步伐的决心。
(二)深化教育督导评估的延展性
《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试行)》与《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两份文件只涵盖了7项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基础性指标以及宏观内容要点。因此,在落实基础性指标的同时,研发出能准确反应学校特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及教育质量提升的发展性指标尤为重要。[9]基础性指标为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展性指标更关注学校的价值追求,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找准定位。鉴于此,教育督导部门除了关注学校的基础性指标外,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加发展性指标,这种发展性评价会减少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中的共性内容,增加个性化内容,有利于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文化积淀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当然,学校不能让教育督导评估材料在评估结束后束之高阁,要坚持写真式描述,增加反应学校特色发展的个性化内容,为特色学校建设积累好素材。
预习的过程是粗略,还是精细,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而定。数学和语文的预习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语文可能就是读读课文,标出生字,查查字典即可。数学则不同,涉及一些概念,需要我们理解,涉及一些推导过程,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因此,学好数学,需要进行比较精细的预习过程。
(三)推进教育督导评估的过程性
有些学校对特色发展的本质内涵与重要性认识不足,特色发展的战略架构与准确定位缺失。因此,强化以特色化战略促进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多元人才发展的需求就显得至关重要。尽管许多地方将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目标列入教育督导评估的过程性指标,然而结果性指标仍占有不少的比重,且对学校的特色发展评估影响深远,也难免导致学校领导为获得评估佳绩而追求短期效益。学校的特色发展不是申请一项特色项目、举办几场特色活动就能达成。因此,教育督导部门要整体设计督导评估指标,结合学校特色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制定过程性与发展性成果的评估标准,借力国家政策分阶段推动,引导学校深化特色建设内涵、走实特色发展之路。
最后我只能顺着我妈给的地址找到了这户人家。他们家里是高档小区,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这无疑给我的压力又大了一重。
(四)突显教育督导评估的价值性
教育督导评估具有治理、评价、指导与优化等作用,它彰显了学校的价值追求。首先,确保教育督导评估与校长价值领导的一致性。校长领导力体现在对办学思想与治校方略的总结提炼,对督导内容与评估体系的效能分析,校长要善于提炼学校特色发展中的理论精髓与实践战略,大力实施价值领导。其次,确保教育督导评估与学校高效治理的一致性。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办学行为,提升依法治校、道德领导与监督水平。例如,可实施多主体广泛参与的多元教师评价制度,探索增值性与发展性评价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的激励作用,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引领作用。再次,确保教育督导评估与学校育人特色的一致性。学校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倡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监督实施与治理评价的全过程,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育人为本的学校特色发展理念与教育督导评估高度融合。
步骤2 通过式(3)求出目标回波信息值H(Ai),若dIJ≤α,|H(Ai)-H(Aj)|<ε的条件成立时,通过H(Ai)=H(Aj)+H(Ai), H(Ai)=H(Aj)对满足该条件的目标回波信息值进行积累,并把积累结果作为该区域目标回波异常程度计算权值wi;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712/t20171211_321026.html.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EB/OL].http://www.gov.cn/flfg/2012-09/17/content_2226538.htm.2012.
[3]范涌峰,宋乃庆.学校特色发展:内涵、价值及观测要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2):44-48.
[4]Center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 Outcomes.National Charter School Study 2013[EB/OL].(2013-2-6)[2016-11-20]http://credo.stanford.edu/documents/NCSS%202013%20Final%20 Draft.pdf.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2002.
[6]倪小敏,张源源.特色学校:英国中等学校的转型——基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2(10):154.
[7]藏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基本理念、目标和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5):14.
[8]熊德雅,王海洋,余明海.质量与内涵:学校特色发展的系统整体性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5(9):23.
[9]孙河川,金蕊,黄明亮.英国2016年优秀学校督导评估指标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1):78.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884(2019)09-0111-05
收稿日期: 2019-01-21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153042752);福建省2018年度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Z180263)。
作者简介: 杨延从,男,厦门市翔安区教育研究中心高级教师。
标签:教育督导论文; 特色发展论文; 特色学校论文; 督导评估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文; 厦门市翔安区教育研究中心论文; 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