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设计关键技术探讨论文_陈文明,孙旭,陈柯夫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设计关键技术探讨论文_陈文明,孙旭,陈柯夫

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局 长沙 410011

摘要:耕地质量也有着高低之分,只有稳步的提升耕地质量,才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相对可靠地保证。现阶段,土地整治让耕地数量有所增加,对提升其具体的质量也有极大地帮助。本文将结合耕地质量的内涵和特性等进行阐述,重点分析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关键技术,提出在完成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背景下,加强和改进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级;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关键技术

为在确保国家发展的同时,如何养活全国14亿人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党中央从未放松的历史责任。近10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无不把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确保耕地保有量、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实现占补平衡放在重要位置。随着占补平衡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从2017年开始,全国已全面要求落实占补平衡时,耕地的数量平衡与质量平衡必须高度统一[1]。农村土地整治是我国近年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落实占补平衡的一个重要举措,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优化设计理念、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耕地质量,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2017-1-10

一、耕地的特性

耕地是人类远祖推进农耕文化后,历经漫长历史逐步开垦出来、用于促进农作物生长的载体,其具有如下特性:

1、是农作物生长和人类聚落形成的载体。人类因为通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保证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进而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游猎生活。作为农作物生长的良好载体,开垦出来的耕地可供人类长期耕作,促进了人类不断在同一区域繁衍生息,形成日益复杂的人类社会聚落,促进了各个历史阶段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发展。

2、具有相对稳定的耕地物理和生物特性。人类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同时,往往会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和耕作习惯调整耕地田块形状、土壤结构和肥力,根据耕作经验在不同历史时期使农作物尽可能提高产量,相对高产量、高生产效率的耕地形状、耕作层质地是人类改造耕地的首选,促进了耕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都具有相对均衡、一致的理化和生物特性。

3、必须经常进行维护。人类开垦耕地、进行农耕的历史是不断适应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历史。耕地历经漫长历史而不断发展,更是离不开人类治理洪涝灾害、加强农田防护、改善灌溉设施的历史。耕地的发展正是不断遭受自然灾害侵蚀→人类不断维护→再侵蚀→再维护的过程,正因为人类象呵护自己孩子一样爱惜耕地,才有现在的美丽田园。

4、必须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不同的历史时间,不同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造就了不同的耕地形态。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现有零碎分散的耕地布局已越来越跟不上生产力发展水平,成为大规模现代农业发展的阻力,有待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加以完善、改进。

二、土地整治对耕地影响

土地整治是通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且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及时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坏的土地实现有效的恢复利用,稳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及建设用地复垦等。

1、农用地整理。根据现代农业生产需要,通过土地整治工程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合理调整耕地、农田基础设施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农田水利用地结构,进行田块归并,方便农业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进行土壤改良,改变土壤微生物结构、土壤理化条件和有机质含量;优化农田灌溉水系,减少农田水利设施占地面积,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增强农田防涝能力;完善农田、农村生产、生活道路交通系统,在尽可能少占耕地的同时,提高田间机械化生产的道路通达度,方便农田生产物资、农业机械进入农田,方便农产品运出农田,同时满足居民出行的基本要求;加强农田防护,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农田生态系统保护,尽可能保留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使农田病虫害自我防治、土壤自我修复能力逐步得到加强。

2、未利用地开发。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将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进行改造,增加灌溉与排水设施,修建必要的田间道路工程,结合土壤培肥等工程,将原不能利用的土地变成优质耕地,使国家因国民经济发展不得不占用耕地的同时,能够维持耕地总量不减少,实现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大目标。

3、建设用地复垦。将已无法利用的矿山、腾退的居民宅基地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措施,结合土地适用性,恢复成林地、草地、园地和耕地,使已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为增加耕地保有量,国家鼓励将荒废土地恢复为耕地,为子孙后代留出耕地资源。

三、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提升设计关键技术

1、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耕作层土壤改良技术重点是在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过程中,结合着田块合并、条田修筑、灌溉与排水等工程,分析出改良耕作层的可行技术措施,保证良好的耕作层理化条件,及时的消除影响作物生长的不利因素,提升耕地质量整体水平,使耕作层更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而促进粮食产能提高。提升耕作层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

(1)田块布局优化技术。通过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将不规则田块进行规整,过于狭小的田块进行归并,坡度较大的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使田块保水保肥能力增强,生产更加便捷,促进耕地质量在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后通过落实耕种措施不断提升。

(2)地下水位优化技术。通过配套的沟渠等工程设计,调整耕作层及成土母质层以下排水能力,从而达到调节耕地地下水位高度的目的。尤其对于已形成的冷浸田,通过该措施可使田块被改造成高标准良田,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3)测土配方培肥技术。在当前化肥、其他复合肥、农药使不规范的情况下,土壤很容易因化肥施用过量、农药残留过多,造成地力下降,引起减少甚至作物枯死等问题,通过测土提供施肥配方,可有效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4)耕地休养生息技术。水土资源有限的北方部分区域,通过落实休耕制度,使耕地地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至于透支太大,耕地质量长期保持稳定。

2、耕地质量评估技术。针对于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质量,需要采取相对统一的评价方式,按照较为明确合理的基础评价方式及体系,才能更好客观地评价土地整治建设成效。目前国家已出台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规范,但是因为土地整治本身涉及的类型、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耕地的质量评价体系实际选择的评价因素也有不同,在单个的土地整治项目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无法体现出横向的对比性。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不可以单纯停留于单一项目的具体情况,要与历史评估项目采取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当前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及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实现有效且合理衔接,保持采用数据、评估标准、计算方法的相对一致性。

3、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技术。指在开展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时,全面考虑经济及工程可行性的原则,测算整治后耕地质量具备的可实现潜力。耕地质量可实现潜力测算基本上运用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要求,在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的建设思路,预测建成后项目效果,并有针对性地对可预测到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进行测算,对预测的实施后耕地质量等级进行划分。测算时要在众多评价单元中选取土地整治影响大的评价因子,保证选取的评价要素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后提升明显,能够真实客观有效反映整治后耕地质量提升情况。

4、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测算步骤。综合具体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实践过程,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对耕地质量等级目标确定起决定性影响,受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影响明显。耕地质量等级的提升幅度,在一定资金投入幅度内,会与经济的投入呈正比,而超过一定幅度,则资金投入对耕地质量提升幅度影响力会逐步减小。进行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测算时,应注意以下步骤:

(1)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及印证资料。整理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区域的相关自然、社会、经济指标,农田产能、耕地土壤、生产方式、耕作制度等相关农业生产指标,使测算前有对比基础数据和依据。

(2)整理设计成果,重点关注涉及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建设内容。梳理设计的建设内容,并将建设内容对耕地质量级别提升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筛选,将对耕地质量影响大的建设工程作为耕地质量测算的主要测算指标。

(3)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等级提升测算。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要求和整理的评定指标,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试评估、全面评估、数据整理三个阶段,完成耕地质量等级预期变化的测算评估工作。

(4)根据测算结论,完善设计目标,提出工程施工建议。对于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看评估结果是否符合设计制定的预期目标,如与预期目标相符,说明评估过程与结果符合要求;如与预期目标差异较大,则应分析原因,对评估过程进行回头看,并对原设计目标进行重新分析,如主要原因是原定目标太大,则应调整设计目标。

四、结语

根据国务院“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全国应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2020年前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则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力军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应重视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作为土地整治项目设计重要内容。本文在设计阶段如何加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方面提出了有益思路,但如果要落实为具体执行措施,还应在如下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重视和组织力度。目前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从不同侧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体现了对工作的重视,但如何聚合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仍然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技术手段。要从目前以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并重,过渡到以定量统计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尽可能提高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成果的客观性。

三是要研究对策,充分利用设计阶段的耕地质量等级测算成果。将设计阶段耕地质量等级建设目标测算的选择参数、计算模型、计算过程、计算结论进行信息化处理,使项目竣工后,能够针对真实发生情况,依据设计阶段测算标准重新进行测算,既方便对比分析设计成果,又方便及时归纳总结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论文作者:陈文明,孙旭,陈柯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设计关键技术探讨论文_陈文明,孙旭,陈柯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