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确诊的4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将其设为研究组,并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名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质性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浓度(HGB)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采用血常规检查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助于为糖尿病患者的确诊工作提供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常规检查;糖尿病;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033-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于一组典型的代谢性疾病,患者通常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导致高血糖可能于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其他生物作用受到损坏有关。就糖尿病而言并不严重,值得注意在于患者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继发引起的各组织,特别是眼部、心脏、肾、血管、神经等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等疾病。血常规属于临床基本血液检验项目,通过对人体血液细胞数量、形态的检测,了解有无存在病理变化[1]。将血常规检查引入糖尿病的诊断中是否具有良好效果,现阶段对此仍存在争议。本文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确诊的4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观察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其实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确诊的4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本组病例入院均执行血糖水平检验,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超过7.0mmol/L,餐后2h血糖超过11.1mmol/L[2];本组病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8.13±10.8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3±1.20)年;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名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名,女性20名,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7.79±9.9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执行血常规检查,择期检查前一晚,指导受试者禁食8h左右,并在次日清晨于空腹下完成检查,详细方法为:
(1)备齐检验物品,对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经核对受试者无误后,向其解释检查方案,以取得其合作。随后露出受试者手臂,选择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左右,扎紧止血带,指导受试者握紧拳头,保证静脉充盈,并显露[3]。
(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于穿刺部位下方处,采用左手拇指(或医护人员协助)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沿静脉走向刺入静脉。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受试者各项血常规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浓度(HGB)等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研究内产生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处理,其中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检验;P<0.05用于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浓度(HGB)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
3.讨论
血常规检查(Blood test)是临床最一般,且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技术。众所周知,人体血液主要由液体与有形细胞构成,而血常规检验则是对其血液中的细胞部分完成检测。正常人体血液中主要存在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种类,即红细胞(又有红血球之称)、白细胞(白血球)、血小板,血常规检查则是对其三类指标水平的数量变化、形态分布观察,以此判断疾病种类与程度。现临床相对常见应用于贫血、造血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炎症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并可取得理想效果[4]。但就将其引入糖尿病的诊断中,在现阶段临床有效的报道相对较少,仍需大量研究报道提出相应的证据予以支撑。
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蛋白浓度(HGB)等指标水平均为常见,且主要的血常规检验指标,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糖尿病患者的血常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人体水平,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查,有助于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而在糖尿病患者机体中血细胞数量与形态的改变可能与患者机体血糖水平的紊乱正相关,随着血糖的代谢功能紊乱继发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患者机体抗感染功能下降,白细胞计数出现趋向上升趋势[5]。此外,血糖的增高可导致人体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引起红细胞、血小板等数量与形态异变[6]。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采用血常规检查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助于为糖尿病患者的确诊工作提供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洪丽梅,张晓云.血常规检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6,4(b03):551-551.
[2]刘婧妤.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小儿糖尿病肺炎中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73-74.
[3]滕明锦.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的比较[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0):47-48.
[4]董新梅.血常规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临床价值分析[J].医药,2016,15(3):191-191.
[5]沈利洪,邵丽佳.血常规多项指标变化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7):35-36.
[6]谭群英.早期糖尿病肾病血常规指标变化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2248-2249.
论文作者:董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血常规论文; 血小板论文; 血液论文; 糖尿病论文; 水平论文; 统计学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