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物资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势分析论文,物资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7年物资市场形势展望
分析1997年的物资市场形势,首先需要分析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今年后几个月乃至明年的国内经济如何发展?许多专家认为明年经济形势会比今年更好,国民经济将在稳定中实现适度增长。虽然明年宏观调控力度会有所松动,但从紧的经济方针不会有大的变化,因而经济增幅增长有限,市场需求呈现平稳上升状态。
明年经济形势好于今年,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主要依据在于:
1.前期经济调整基本实现了软着陆目标,目前已具备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一是物价涨幅大幅度回落。在宏观经济趋好,主要商品供应充足的大背景下,8月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5.8%,比去年增幅大幅度回落,预计全年物价涨幅肯定会控制在10%以内。二是今年以来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银行备付率提高,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资金供应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许多资金需要寻找有效益的投放项目。三是国家宏观调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产值等国民经济指标已基本在绿灯区运行。
2.四大因素要求国民经济适度增长。首先是政治因素。1997年香港回归以及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这两个重大政治事件要求中国经济必须稳步发展。其次是社会因素。控制失业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就要求经济必须保持适度增长。再次是企业因素。目前许多国有企业产品滞销,资金紧张,亏损严重的局面,只有通过社会经济的适度增长,才能得到缓解和改善。最后是国际因素。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太慢,中国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
3.市场需求的相对不足要求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当前对经济形势的各种看法,焦点之一是集中在市场需求是否不足的判断上。我们认为,判断需求足与不足,必须与企业改革能否深化、产业结构能否调整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割裂开来分析。如果企业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得以合理调整,以科学管理、技术进步获取效益,则坚持从紧的经济方针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改革似乎陷入僵局,一时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不能奏效。今年先后两次下调银行利率,减轻了部分企业的负担,带来了股市的一定繁荣,但成效不大,并未真正刺激最终消费需求的增长。在当前缺乏其它消费需求带动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过快回落已经影响了相当多企业的再生产,前几年膨胀起来的生产能力确实面临着需求不足的矛盾。在这种状态下,国家只能适当减轻紧缩力度,特别是增加部分行业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启动市场,解决燃眉之急。
事实上,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出现了松动迹象:一是表现为资金增加。到8月底,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6亿元,同比增长22.9%;保值贴补的取消和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降低,减弱了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强了支出倾向;前不久,国家在坚持结构调整的原则下,增加了资金的供应,其中一项措施是国务院决定对300个重点国有大型企业采取有力支持措施,下半年占全国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规模1/3的资金将流向这些企业。这些对社会资金供给的扩大效应将主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体现出来。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已经放松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限制,5月份以后固定资产投资有了较多的增加。国务院决定继1995年和1996年上半年分别安排50亿元国家安居工程贷款后,1996年下半年再增加50亿元安居工程贷款。还有消息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可能投放500亿元人民币,作为启动居民住宅建设及消费的资金,此举是回应中央把房地产业列入国家支柱产业的政策,并形成中国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最后,由于宏观环境逐渐宽松,预计外资投入将有一定幅度增加,并且随着出口退税的加快和降低关税的进口刺激效应的减弱,贸易顺差将有所扩大,外汇储备继续增加,所有这些,都为明年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考虑到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如果明年物价涨幅继续回落,那么,国家的宏观政策就有可能采取“紧中有松”的方针。即在继续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紧”的力度会有所松动,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急需的项目以及效益较好、生产紧缺产品的企业的资金的松动会更大一些。这样,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肯定会好于今年。
当然,尽管今年后几个月和1997年的经济走势趋向回升,在稳定中保持适度增长,但由于目前物价涨幅回落主要依靠行政措施和财政补贴,回落的基础并不坚实,还可能会出现反弹;明年新的涨价因素还不少,物价形势仍很严峻,这样就使得国家将继续实行较紧的宏观经济政策,银行信贷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不会有太多的松动,因而不会出现经济增长的大幅度跳跃。
此外,许多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一轮周期,特点是由大升大降转为缓升缓降。由于前一个经济周期的谷底偏高,达到9%-10%左右,这就使得后一周期面临的上升空间狭小,预计下一周期的波峰上限不会超过13%。大多数的预测表明,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为10%-11%,只能是保持平稳增长。
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继续保持适度增长,1997年物资需求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特别是与基本建设有关的物资产品需求增幅更高一些,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总体形势好于今年。但是,又由于1997年国民经济只是平稳增长,投资政策的重点是调整结构,适当增加总量,不会出现大的高涨,因而明年总体物资需求增长的幅度亦为有限,并将被迅速增长的生产能力所填补,不大可能出现全面性的卖方市场局面。明年利库潜力下降虽然可以增加部分市场购买,可是受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影响,作为消费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出口需求明年不容乐观。有专家分析,明年国际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需求将会减少,对于出口的增长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反,世界上许多工业生产大国将千方百计扩大对中国的出口,这必然会加大国内市场的压力。因此,国内物资生产和经营企业面临的依然是一个价格趋于下滑的国际市场和进口产品的激烈竞争,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国内市场环境,限产、压库、促销和严格控制进口,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不可松懈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7年宏观经济形势好于1996年,投资政策和生产资料市场都会比今年有利,但并不意味着物资系统企业一定会同步回升,籍此扭转物资系统亏损局面。在当前生产企业直销和系统外“群雄竞争”及竞争手段多样化的局面下,物资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深化改革、振奋精神,有新思路、新办法,巩固老阵地、开拓新领域,积极占领新的物资市场,采取新的服务方式,满足新的服务需求,否则,物资企业还是难以“翻身”。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现将1997年一些主要物资的供需形势与价格情况预测如下:
钢材价格有所上升。今年以来,虽然国内钢材产量平稳增长,但受钢材过量进口的影响,国内钢材市场再次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预计明年钢材产量8800万吨左右,大约增长5%,消费需求1亿吨上下,全年进口量应控制在1000万吨以下水平,这样,有利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推动价格稳步上升。明年普通住宅的建设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升温,固定资产投资也会高于今年水平,各钢材品种中,建筑用材特别是大厂6.5MM线材、定尺螺纹钢等市场前景看好,但这部分品种国内生产能力较大,国际市场亦货源充足,因而不会出现全面性供应紧张;部分生产用材,如优钢、普通中厚板、中型材等因机械需求不旺,继续保持宽松局面,市场价格相对平稳;部分进口专用生产材,如薄板、不锈钢板、马口铁等因目前国内积压较多,上半年价格难以上扬,下半年供求关系改善后,价格稳中有升。
铜价趋于稳定。由于今年国际铜价下跌和国内消费需求趋淡,国内铜价大幅度下滑。预计年内铜的市场供应宽松,铜价难以大幅上扬。1997年国内铜的消费需求大约100万吨左右,即使铜的进口大量减少,通过国内企业增产和利用库存,铜的供应也不会紧张。明年国际市场上铜的总体形势是供求平衡、价格走稳,因而国内铜价大幅滑坡的可能性不大。
铝价下滑空间有限。受国际市场铝价大幅下跌影响,今年国内铝价亦急剧滑落。由于目前国内外铝价均已跌落到了较低的水平,因此只要明年搞好市场供求平衡,铝价就不会再次大跌。预计1997年全年铝的需求约为180万吨左右,全年进口量应控制在10万吨以下,这样国内产量可大体满足需求。
煤炭价格趋于平稳。今年上半年,煤炭市场价格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进入6月份后,煤价出现下跌。有关专家反应,八月下旬开始,上海港库存资源有所减少,压船现象已消除,秦皇岛港又出现大量船只排队等煤装船。从这些迹象来看,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状况已趋缓和。四季度随着气候转冷,煤炭的疲销状况会趋于好转,但不可能恢复到今年初那样供应紧张,价格大涨的程度。预计1997年煤炭资源供给完全可以满足消费增长,总量供求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明年煤炭系统继续贯彻执行不交钱不发煤的“三不政策”,保持煤炭生产与购买需求的大体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价格将保持平稳。
化工产品价格缓缓下跌。今年以来国际化工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同时国内化工产品因为资源供给大量增加,库存积压严重,导致价格迅速下滑。预计明年国际化工产品市场不容乐观,价格有可能还会下滑。受其影响,国内化工产品价格亦会缓缓下跌。但不同种类的化工产品差别明显。其中有机化工市场行情回落较为明显,无机产品将趋稳,而一些用于农资生产和造纸行业的化工原料,如硫酸、烧碱、磷矿、硫铁矿等市场将继续趋旺。
橡胶市场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全国橡胶资源继续大幅度增长,供求关系基本呈现买方市场格局,年内现货市场不容乐观。预计明年全国橡胶消费量约为160-170万吨,国内产量可以达到110万吨左右。由于今年橡胶进口量过多,库存积压严重,如果明年进口量控制在50万吨以下,市场可保持大体平衡。
木材价格可能回升。今年以来,全国木材需求下降,生产减少,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疲软和清淡局面。预计明年木材需求有可能抬头,销售逐步走出低谷。受其影响,木材价格,特别是优质、大径和适销对路材种的价格会有小幅上扬;进口胶合板由于库存减少、打击走私力度加大,进口成本提高,价格亦会逐步走高。
水泥价格稳步上升。预计1997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同时铁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利建设和住宅建设等方面均会有较快发展,水泥需求会有较多增加。我国水泥生产能力很大,明年即使出口有所增长,国内生产能力也可以满足需求,但大水泥、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受生产成本提高影响,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机电产品市场仍旧疲软。一年多来,机电产品始终未能摆脱购销清淡、市场疲软、价格下降的态势。预计明年机电产品市场仍将保持目前运行态势,继续呈现买方市场。不同机电产品中,国家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机床、施工机械等销售情况难有好转;汽车中载重汽车竞争激烈,小汽车由于国家限制进口,生产和销售可能会有好转;今年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加之国家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市场前景继续看好。
二、实现明年物资供求关系平衡的几点对策
实现物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为经济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资保证和广阔的销售市场,是我们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
针对今年供大于求的物资市场形势,要实现明年物资市场关系的大体平衡,根本的办法只能是双管齐下:即在增加需求的同时,抑制过多的资源供给。
(一)增加需求,必须是增加能够真正启动市场的有效需求
增加需求,必须是增加有效需求,即真正能够启动市场,激活企业再生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最终需求。在缺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仅仅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只会形成新的积压,并不能达到启动市场、促成再生产循环的目的。
相对而言,涉及物资产品的最终需求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出口需求;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去年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口增长较快,但今年钢材等物资产品的出口大幅度下降,因此,要增加物资领域中的最终需求,实现物资市场的供求平衡,就需要适当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物资需求增长8%左右,大体实现物资市场的供求平衡。
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在控制或压缩在建总规模的前提下,加大年度投资力度,加快现有投资项目的工程进度,而不是继续新铺摊子,将基建战线越拉越长。
当然,在增加年度投资的同时,还要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将资金主要投向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农业、能源、铁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行业;要向重要原材料工业和短缺产品倾斜;向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出口、增加效益的技术改造倾斜;向城镇居民住房方面倾斜,一句话,要大幅度提高投资质量,向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能够及时收回投资的项目倾斜,决不能一哄而起,重复建设。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只要投资水平不超过同期投资品的供给能力,就不会刺激通货膨胀。这是因为:
1.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品价格,消费品总体来看供大于求,许多消费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据内贸部测算,上半年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的消费品占多数,只有少数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缺口,相当多的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产品积压所困扰,如果因为投资增加而刺激了这些消费品的销售,对经济增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消费品中存在供应缺口的主要是部分农副产品,这也是导致前期社会物价大幅度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些农副产品的消费数量在正常经济条件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如人们每年的粮食、蔬菜消费数量,主要受人口数量的制约,并不直接受投资规模大小的影响,因而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也不会大幅度增加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拉大供需缺口,刺激其市场价格的较多上扬。近两年来尽管固定投资不断下降,但居民生活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扩大物资出口,亦是增加有效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加物资的出口,除了需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服务外,还要求国家在贷款等方面予以适当优惠,要求有关部门在打击骗税的同时,及时、准确、合理地完成退税。
(二)控制过多的资源供给,需要在调控进口的同时,遏制部分企
业的盲目生产。
控制过多的资源供给,首先是搞好进出口的宏观调控。今年以来,物资方面的进出口形势发生逆转,特别是钢材、铜、铝、橡胶等重要生产资料进口数量明显增加,出口大幅下降。如1-5月份钢材净进口(进口减出口)达到484.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5%;铜净进口7.9万吨,增长6倍多;铝净进口11.6万吨,增长34倍;天然橡胶进口18.4万吨,增长64%;聚乙烯、硫酸进口分别增长54.3%和33.1%。这种逆转的进口形势使得供需已经基本平衡的国内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再次转向了供大于求。
控制过多的境外进口,需要在降低名义进口关税的同时,严格控制并逐步取消各种减免进口关税。从今年海关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物资都是通过可以减免税的非贸易方式进口的,而正常纳税的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数量并不大。事实证明,只要取消了大部分的税收减免,扩大纳税基础,即使再次较大幅度地降低名义关税,也不会产生过量进口。
大规模的走私放私,也是近年来物资进口屡次失控的重要原因。目前物资走私不仅规模大、品种多,而且在许多方面受到地方上不同程度的保护,因而走私屡禁不绝。对此要加大打击力度,将其提高到保护民族工业、保护国内市场的重要地位上来。走私一旦查获,无论对何单位、何人,都要坚决严肃处理,没收其所有货物、处以巨额罚款,对事主及有牵连者还应予以刑事处罚,决不能姑息手软,予以少量罚款放行,否则,走私必然会愈演愈烈。
其次要遏制部分企业的盲目生产。据统计,1-8月,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销率又比全年同期下降,其中重工业品产销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产销率下滑的局面,为此,对于目前市场上严重积压、销售不畅的产品,要坚决减产限产。国家在企业流动资金的投放上,要实行择优扶植、重点倾斜,决不能搞“水漫金山”,利益均沾。对于不管市场需求,盲目生产积压产品的企业,银行要减少或停止贷款,而将资金投向生产畅销产品的企业。
标签: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适度原则论文; 铝价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 进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