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欣赏教学论文_李继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欣赏教学论文_李继功

河北省井陉县南裕镇南裕小学 李继功 050302

【摘要】:语文阅读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最重要的训练,课堂又是阅读教育的主要平台,做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应当竭尽所能为学生倡导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关键词】:美术指导、中学生、激励、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人教课标版教材选编的课文,有丰富的文化内?,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语言典范生动,学生百读不厌,篇篇课文都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又有限,这给朗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能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巧妙的运用评价的语言技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朗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能够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朗读评价的语言艺术,是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表现。朗读评价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影响着朗读教学质量,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在小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技巧性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呢?

一、赏识鼓励评价,让学生敢读

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法国教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卡耐基也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在新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激发学生无限的内驱力;相反,指责性的评价语往往让学生处在自责的心理状态中,压抑、自卑,注意力得不到集中。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

在课堂上,每位老师都有可能遇到那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课堂朗读的时候总是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放不开。这个时候老师就要不急不躁,需要不断提醒鼓励,有时短短的一句话,孩子要反复多次才能不出差错地读完,老师评价可以说:“大家发现了吗?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多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在这里尤其要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一位名叫海伦的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由此可见,同伴间的激励,更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三、丰富语言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这种评价语一旦在一个班级上用久了,学生听了就会味同嚼蜡、耳根生茧,还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语言单调,评价语贫乏,是当今课堂教学的评价语存在的一大问题。有一次我在听了一位老师的讲课后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课堂评价。那位老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的评价语非常丰富、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你读出了人物的个性,真不错!”“你读得声情并茂,大家都被你的朗读折服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果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内也总是洋溢着勃勃生机。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生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四、直观形象评价,让学生乐于模仿

对于朗读,大多评价主体习惯上采用抽象评价,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评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采用,于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都无益处。有位特级教师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但几个孩子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才细细道来,如“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

五、富于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由于感情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如《夏夜多美》中有这么一句话:“蜻蜓飞呀飞呀,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地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回家了。”一个孩子读这句话时,语速较快,语调读得有点着急。老师评价:“蜻蜓飞得多快呀!你读出了蜻蜓想早点把小蚂蚁送回家的急切。”另一个学生却读得比较沉稳,语速较缓慢。老师评价:“夜间行路要注意安全,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知道蜻蜓考虑得真周全,它要把小蚂蚁安全地送回家。”

小学生有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他们站在个人感情的角度读出了自己对这些文字的理解。老师采用这样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学生独到的文字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另外,在朗读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这门艺术,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将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备受鼓舞。

六、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在低年级朗读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年龄层面上,抓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特点,遵?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地研究读评价语言这门艺术,并进行实践探索,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全面反思,从而形成自已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使语文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论文作者:李继功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4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欣赏教学论文_李继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