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路径研究
蔡永森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1506)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引进新乡贤以助力乡村治理与振兴,是时代迫切的需求。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型,面临着经济失据、人才流失、治理老龄化等新的困境。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如能完善和构建新乡贤参与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将极大推进乡村发展与振兴。因此,本文就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完善路径,目的是为实现乡村振兴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乡贤;乡村治理机制;完善路径
一、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逐渐提高,但是乡村仍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农村的产业发展问题,解决农民的就业难问题,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目前我国是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乡村的人口以及土地均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尤为重要。
2.离子交换膜对离子迁移的限制作用。如,电解池中有阳离子交换膜时,阴离子的移动就受到了限制,有质子交换膜时其他离子的移动就受到了限制。离子交换膜的这种特征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新乡贤一般是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财富、能力、声望的人,可以是在外工作退休还乡的人,可以是主动回乡奉献的教师、医生、公职人员等,也可以是立志于扎根基层的人,他们通常可以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自己的家乡。新乡贤有比较深厚的乡土情怀,有比较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比较厚实的财富积累,还有广阔的事业以及人脉,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创新思维方式,运用现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技能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1)“杨梅采摘节”,杨梅成熟刚好和五一小长假相遇。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在庐山西海及周边的地区通过旅行社、旅游公司、相关媒体等进行对该活动宣传。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摘杨梅比赛”“吃杨梅比赛”等)以促进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提高经济收益。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为乡村留住人才。新乡贤作为乡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肩负起振兴乡村的责任。用新乡贤的责任担当、知识储备、经济项目资源、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浓厚的乡土情怀,积极改善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尽快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
二、乡村治理机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执行,乡村正在创新发展模式,但是目前的治理机制仍然存在问题。
乡贤作为流动的人力资源,出生于农村,成功于都市,要想吸引他们回归故土,首先就要从文化认同上入手,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厚植新乡贤文化基因,让爱乡荣乡的朴素思想成为社会自觉,有利于为人才回流,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因此,推动乡贤文化建设是重塑乡村治理之魂的重要途径。通过乡贤文化建设,在社会中进一步形成尊重乡贤、重视乡贤、爱护乡贤、信任乡贤的文化氛围,培育乡贤文化发展的土壤,以利于乡贤的回归,以及乡贤安心地、积极地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另外,新乡贤也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带动村民素质提升。首先,新乡贤要为群众深度解读国家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政策,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强调提升乡村文明的必要性。其次,带领群众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号召村民来农家书屋看书、写字、作画等,鼓励群众组建广场舞队,利用乡村的文体广场锻炼身体,还可以带领村民组织围棋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秧歌比赛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而提升群众的精神素养,远离封建迷信以及黄赌毒,使乡贤文化深入渗透到每一位村民的心中,从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体现乡村独有的风土人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维系乡村的社会文明。
(一)乡村治理的主体呈现老龄化
目前城乡发展呈现二次元结构,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因此乡村治理必须努力打破现有的经济屏障,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保证村民的经济收入,对于乡村发展来说,农业、旅游业无非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虽然现在很多乡村有着可以开发的资源,例如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景区景点等,但是产业规划以及资源项目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单一的产业无法联合发展,不能运用互联网进行广泛的宣传,不能给游客提供比较好的体验,而且目前很多乡村发展农家乐项目,导致“千村一面”,确少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近些年国家逐渐推行文化强国政策,乡村成为重要治理的文化阵地,目前国家要求各村设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包含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多媒体设备等,但是文化设施的利用率非常低,很多农家书屋仅仅局限于挂牌成立,村民很少看书或者利用网上资源充实自己的文化储备。有些村民信奉歪门邪教,有赌博等恶习,这都是精神空虚的具体表现,甚至出现黑恶势力、聚众闹事等,村民的思想出现严重的滑坡,文化秩序存在严重的偏差,非常不利于乡村治理以及乡村振兴。
(二)乡村治理的主体党性意识不强
由于城市的生活条件更加富足,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因此乡村相比之下不占据优势,目前还有很多优质的人才留在城市之中,要想让更多的新乡贤回到家乡贡献力量,国家就要群策群力,大力推进“回归工程”,将更多的在外新乡贤“燕归来”。首先,政府是推进“回归工程”的重要主体,可以呼吁、号召优质的人才返乡创业,向各个公司的老总发出邀请函,诚心邀请他们回乡创业,并且出台相应的、具有力度的创业扶植政策以及资金。其次,退休干部是新乡贤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部分人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财富、人脉积累,因此“回归工程”的重点在于退休干部,政府相关部分要积极联系退休干部,为其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安顿好家人的生活起居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后,大学生村官为推动“回归工程”提供重要的活力,国家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降低大学生村官的准入门槛,从综合方面考量大学生村官的能力,设置容错机制,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积极推进“回归工程”,将更多的新乡贤召回家乡,为乡村治理提供新鲜的血液,助力乡村振兴。
(三)乡村治理中产业结构缺少活力
乡村治理主体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构、组织、个人,包括基层政府、村两委、村民组织等,其中与群众接触最多、最深入的是村两委,与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也是村两委。但是目前村两委以及村民组织的主体呈现老龄化趋势,原因在于城乡发展差距大,工资收入差距大,单向流动趋势严重,年轻人外出工作,乡村的人才流失严重,留守乡村的大多是老年人、妇女、儿童,年龄大的人入选村干部。他们的工作能力比较弱,现有的工作方式比较落后,思想比较守旧,很多现代科技、农业发展项目、市场经验等知识储备不足,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意识淡薄,无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四)乡村治理中文化秩序存在偏差
释义是减弱源语言特征的一种翻译方法,包括文化信息、隐喻和典故,这些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等值表达。但它也是克服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Mona Baker认为如果源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在目标语言中完全没有对应词汇,那么在某些语境中可以使用释义策略。以下是小说中释义用法的例子:
三、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路径
(一)推进“回归工程”,将更多的在外新乡贤“燕归来”
目前国家每年招聘大学生村官,乡镇政府为了振兴乡村也分配了一些工作人员入住乡村,虽然一些年轻干部留在了乡村,但是党组织服务能力有限,组织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少,政治学习和专业的知识缺少系统性的学习计划。部分乡村干部认为乡村治理的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对基层群众的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应付工作的心理。在工作之中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完全应对乡村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调节村民之间的矛盾,不能主动大胆地为乡村振兴工作出谋划策。一些村干部的民主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情节严重,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与群众沟通不畅,不能以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缺乏群众基础。总而言之,就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党性意识不强,工作作风存在偏差,所以无法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二)大力推动乡贤文化建设,重塑乡村治理之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和t检验,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主体
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并不等于废弃现有的基层民主制度,而是要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乡村治理应该是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对乡村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当前,乡村治理主体已经多元化,除了基层乡、村党委和政府、村干部、村组织之外,还包括村民,尤其是各类经济精英、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经济精英和政治精英相比,作为文化精英的乡贤更加公正,由此能更好地沟通连接基层党委政府和村民,加快形成平等参与、良性互动的协同治理网络。
完善机制,搭建平台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搭建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平台,在有条件的乡村稳步推进县、乡、村三级乡贤协会或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形成,鼓励和支持乡贤参与乡村公共建设和公益事业;积极搭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鼓励和支持乡贤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积极搭建乡贤引领乡风良俗的平台,通过乡贤宣讲员、乡贤调解员、乡贤理事会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乡村文明。
积极发育“人民”的自治组织把村民组织起来。乡村组织化程度是衡量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完善乡村的组织体系建设,改变当前基层除了党组织其他组织式微、边缘化、发展缓慢等局面。基层党组织应鼓励乡村发展各类包括社区服务组织、经济组织和文化组织等自治组织,从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以支持。做好乡村人才工作,整体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培育潜在的新乡贤。实践证明,加强民间人才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党管人才工作践行群众路线具有开创性的一项探索。通过乡村人才工作,提高了群众的尊荣感和获得感。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完善当前乡村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法。从政治方面来说,新乡贤可以深入地解读国家政策,带领村民充分领会我党的精神,进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从经济方面来说,新乡贤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以及知识储备招商引资,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人们的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撑。从社会方面来说,新乡贤是乡村秩序的守护者,可以及时地解决群众的纠纷以及矛盾,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思维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从文化方面来说,新乡贤有很高的教育能力,可以利用自己的行动和感染力影响村民,呼吁、号召村民多看书、多学习、多运动,利用本村的文化设备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总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能够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能够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季中扬.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资源[J].江苏社会科学,2019,(2):89-94.
[2]李东平,范宜彬.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与思考——基于福建省连城县壁洲村的经验[J].行政科学论坛,2018(9):53-58.
[3]李健.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理据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2):95-99.
[4]张龙.协同治理理论视域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8(28):44-47.
[5]吴立衡,黄昕.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9(7):33,73.
[6]张广锋,刘丹,陈美合,等.乡村治理中新乡贤参与路径的研究——以广西北流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5):257-259.
[中图分类号] D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46(2019)8-0185-03
基金项目: 温州市2018年基础性科研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作用研究”(编号:R20180039)
标签:乡村振兴论文; 新乡贤论文; 乡村治理机制论文; 完善路径论文;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