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变革,高校也在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为社会各界输送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从当前高校教育改革进程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教育产业化、教育公平性差、教育理念滞后、教育体制僵化等,这些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希望能够为高校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问题分析;发展对策
从1998年高校开设扩招到今天,高校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教育改革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在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排名中位居第一。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文化振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其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创新改革思路、积极解决现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一、高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产业化
高校教育产业化这样问题历来备受争议。反对者认为教育应用体现出公益性,每个社会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产业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公益化发展,高校主要资金应当从政府财政中划拨。支持者则认为高等教育并不需要完全体现公益特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会从教育中受益,所以受教育者需要承担部分或者全部教育费用。当前,多数高校走产业化路线,这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克服资金困难,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而且一些经济匮乏的高材生往往因此被拒于高校门外,高等教育成为少数有钱人的特权,在产业化驱动下,高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逐利行为,这也是需要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高校教育不公平
从当前高校教育情况来看,教育公平尚未得到充分体现。首先,高等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均匀问题,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其次,高等教育区域公平性差,造成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二元制户籍政策,譬如北京户口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三)高校教育理念滞后
虽然不少高校在硬件建设上有很大发展,但是软件建设仍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功利化思想较为严重,在专业设置上强调专业而弱化同时,造成学生知识根基教材。在学校专业设置上过于追求热门,在人才培养中急功近利,继而削弱了高校的学术教研价值。由于在中学阶段学生即已文理分科,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很难体现出复合型人才特点。在学生的专业选择中,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学生会选择更容易就业的专业,进而造成学生特长和专业选择之间的偏差。教育理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社会人才发展建设的核心要素。
(四)高校教育体制僵化
从当前高校教学情况来看,教育体制过于僵化,教学过程中灵活性不足,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较少,在教学评价方面标准过于单一。一旦形成教学计划,教师就会按部就班的实施,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无论是学习行为还是创新意识都较为被动,难以真正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完善对策
(一)高校教育改革公益化
在未来高校教育改革中,要改变以产业化发展为主导的趋势突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色彩。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实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已经具备了高等教育公益化的实施条件,在2010-2020年的国家教育改革纲要中,重点提出教育财政支出比例要超过4.5%国际平均水平。从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只有充足的教育经费资金支持才能促进公益化教育的稳步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高等教育公益化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收入。
(二)高校教育改革公平化
高等教育改革必然向公平化方向发展,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诉求也会更加强烈。教育公平能够体现出社会公平,而教育改革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要切实协调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逐利行为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同时,在公平教育的发展中,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改革体制,以体制促公平,以公平发展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完善。科学有效的改革体制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公平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能够有效满足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实际诉求,这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三)创新高校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影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只有在理念上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教育改革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教学理念个性化体现在因材施教中,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第二,高校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提升人才素质。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模式与人才培养高需求还有一定距离,这就需要高校尽快建立多元课程机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再局限于专业学习中,高校要更多的为学生提供跨专业、跨学科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双赢。
(四)高校教育体制弹性化
知识经济加速了知识的更新速度,原本僵化陈旧的高等教育体制必然会被逐步淘汰。在高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中,要逐步改变僵化单一的评价方式,提高综合教育弹性,这样才能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大环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在毕业五年之后,在学校中学到的80%的知识都将过时,这一现实问题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关注,尤其需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有弹性的教学体制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主动创新创造,这样才能切实体现高校教育改革的成果。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突出“应变教育”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自我完善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此适应知识经济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总之,高校教育改革要有正确的理念和指导方向,切实关注当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善,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改革成效,协调好教育教研、人才培养、社会需求、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高等教育向公平化、公益化方向发展,增加教育弹性,真正体现高等教育改革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杨月霞.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思路[J].学园.2014(27)
[2]杜佩娟.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3]杜佩娟.关于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探析[J].电大理工.2017(03)
[4]庾泳.高校教育改革的完善及解决思路探究[J].智库时代.2017(11)
[5]陈剑,胡春霞.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及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3).
论文作者:韩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教育改革论文; 高校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公平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体制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