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论文_潘多国1,张涛2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论文_潘多国1,张涛2

1 阿拉善盟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阿拉善盟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保障中心 内蒙古巴彦浩特 750306

摘要:本文通过施工过程中,构造物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的外观质量和安全,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浅析。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一、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及现象和原因分析

1.1、 蜂窝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

2、产生的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2、麻面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3、空洞

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的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时被搁住,未振捣不到位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上离析,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高、过厚,振捣器振动不到位,形成松散空洞;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1.4、露筋

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的原因: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混凝土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1.5、 裂缝、夹层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出现细小裂缝及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2、产生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水化热,温度应力、拆模过早、外加剂使用不当、水泥用量过大、底模处理不好等产生的裂缝;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施工缝处石屑、泥土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 缺棱掉角

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的原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1.7、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

二、混凝土结构通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

2.1、蜂窝:(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2、麻面:(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2.3、空洞:(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和埋件处,应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2)将空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或同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

2.4、露筋:(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

2.5、裂缝、夹层:(1)应尽可能选用低水化热、细度不要的水泥;避免在高温以及风力较大的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改善和加强混凝土的养生。(2)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3)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2.6、强度不够,均质性差:(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三、结语: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所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的外观质量和安全,是每位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的,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质量通病,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以达到满意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小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6,(07):34.

论文作者:潘多国1,张涛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浅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论文_潘多国1,张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