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应用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利用相关的实物或学具进行摆、剪、拼、测量,或对数量关系、空间图形进行列表和图像的操作活动,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的相互作用,这就是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存在教师准备不足、过程形式化以及学习深度不够等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动手操作学习的价值认识不够,对动手操作的内涵理解不深,以及对动手操作运用的条件把握不住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动手能力的应用,需要教师本着解决问题的教学观点,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材料设计、动态备课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表现进行捕捉,并重视学生操作后的反思与梳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的操作准备活动过少
操作材料是教与学操作的对象,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操作材料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对操作材料进行加工而获得学习经验。但是,材料的准备与选择,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其中。二教师主要选择的还是教材配套的材料,对学生个性的针对性不够。这些设计多数偏向成人化。小学生动手之前很少能够概括出数学道理,操作过程也是探索数学道理的过程,这样就与探索发现存在很大的差距。
2.形式化的操作过程
实际教学中,操作活动主要依赖教师的引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兴趣关注不够。动手操作应该落实到学生的困惑与好奇处,而不是从教材开展。如分数乘法的学习中,教师提出“两个3/7的和是多少”,很多学生都能用口算算出,但是教师还是按原来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涂一涂,算一算”的操作活动,并进行讨论,很多学生就会在准备的纸条上直接涂上6个小方块。这样的操作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是教师指导性操作凌驾于学生主体性操作之上,从而使学生失去操作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操作主要集中在细则和操作程序上,从而无法保证操作的实效。
3.操作学习深度不够
动手操作是在学生个体经验上进行的学习,超出个体经验的局限,就需要把操作学习与知识学习、交往学习相结合,但在现实教学中,这些做得远远不够。操作过程中学生对操作分工、计划、结论商讨有限;操作活动结束后,缺乏时间进行相应的交流与反思等,另外还缺乏对操作活动意图、操作过程和有关算理的交流与反思。
二、原因分析
数学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动手操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进行思维再创造的过程,而很多教师认为动手操作是学习知识的辅助手段,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会导致“过程与方法”把握得不准,进而导致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够。动手操作的选用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无论是促进知识的理解,还是基于数学经验的丰富,都能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需要与其他学习方式进行结合。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需要动手操作与其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三、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的解决问题数学观
学生作为数学知识的发现者,也是数学问题提出者和解决者,教师需要让学生去感知、操作、思考和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就是进行操作和探索,进而保障学生的有效操作,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让学生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辅导学生思考和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将问题的解决融入到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的探索空间更广,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依据学生特点,设计个性化材料
动手操作包含了感知、观察和思维等认知成分,并融于整个动手操作活动中。教学中如何操作,都要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基础,对教材和操作材料进行开发和利用,对操作材料进行合适的调整,对操作材料蕴含的认知功能进行挖掘。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材料等,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操作空间。
3.培养求新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操作
创造性操作主要是指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创造性地设计操作过程而得到相关的结论,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创造性操作是操作中要求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在具有一定操作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而来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到很多方法,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重视学生操作后的反思与总结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需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后用“实物情境、教具模型、图形或图表”表征的数学知识逐步向口语化和书写符号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加强学生的数学元认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反思任务进行操作并形成反思报告。如反思自己是如何完成操作过程的,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与策略,这种思考方法对今后学习有哪些启示,操作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其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等。总之,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操作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新。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进行操作活动和材料的设计,在操作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引导学生操作后进行反思,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四、总结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促进学生学习,与此同时,还能在无形之中为数学课堂增添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总之,驱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运用自主动手操作探究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素惠.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学周刊,2019,(25).
[2]须燕.动手操作让智慧之光在指尖闪耀——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操作”的有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19,(18).
[3]张国臣.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
[4]黄丽娟;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J];江西教育;2011年Z6期
论文作者:杨先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操作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材料论文; 促进学生论文; 操作过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