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建设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建设施工中一旦发生楼板裂缝问题,就会引起后期购买者的纷纷投诉、索求赔偿等。基于此,在建筑建设施工中对施工质量要高度引起重视。本文对当前实际建筑建设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对提高我国当前建筑建设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建设;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技术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材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较容易变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受自身和一些外在环境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裂缝现象,从而对建筑物的形态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建筑建设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严格监控每一个施工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来进行防治,以保证建筑建设施工的整体质量[1]。
1、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建筑行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混凝土结构在实际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裂缝问题时常发生,极大地影响到工程质量,也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天面层和地下室层等的裂缝造成渗漏,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所以说,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裂缝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解决和弥补是目前及今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要点。混凝土裂缝原因如下:
1.1混凝土表面裂缝原因
混凝土在土木施工建筑中的使用量是最高的。虽具有多种优势,但同时也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受外在环境等因素影响比较大。干缩、非线性温度环境中,混凝土的整体温度较高,这是引起混凝土受温度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引起混凝土表层裂缝的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抗拉度较弱,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会不断收缩和变形,致使混凝土的抗拉性能逐渐产生变化,造成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
1.2混凝土深层裂缝原因
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在低温环境影响下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梯度状”形态逐渐产生,这是促使混凝度深层产生裂缝的主要诱因[2]。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尽快完成施工进度,会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流程,因此对隔离层设置的工作会直接跳过,建筑一旦缺少隔离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2-3个月后,会导致混凝土深层逐渐形成裂缝。对比表面裂缝来说,这种情况的裂缝会严重危害建筑整体的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能,造成建筑物整体质量低下,达不到标准要求。
1.3混凝土基础裂缝原因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合适的温度。在混凝土水化热的过程高中,温度会逐步提高;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温度会随之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会由外界的拉应力而逐渐产生,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影响和断面变形问题主要是由这个拉应力而引起的。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要重视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分析,因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降低,也会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因此,对于建筑建设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浇筑问题和抗裂性能等问题也要进行重点关注,以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
2、建筑建设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2.1混凝土材料选择
建筑建设工程中所用的重要材料就是混凝土,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质量的高低都受混凝土材料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选择,在选择时要购买高质量符合标准的混凝土,同时改善、提高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加强对配置混凝土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监管力度。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节省开支,会把一些添加剂等混合到混凝土原料中,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稳固性能,导致建筑物质量低下。因此选择标准的混凝土材料和混凝土配比过程的监督是有效防治混凝土裂缝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
2.2开展混凝土层面处理
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施工操作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因此需要施工单位在关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同时,对于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流程也要制定相关有效措施,把防治工作提前进行安排。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后,要及时的对混凝土的层面进行抹面、找平等处理工作,可以极大程度上预防混凝土裂缝。
2.3控制温度
环境温度问题对预防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有一定的影响因素。要沿着建筑物结构厚度方向,工作人员要对每一排都选择5个测控温度点。通过对测温组件的检查工作,保证组件质量标准的同时,还要确保测温组件摆放位置是否合理;然后把侧围组件的时间设定为半天以此,连续测温时间要超过半个月,以充分保障测温过程中出现的温差较大问题,能做到及时的调整。
2.4对混凝土进行合理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有效防治混凝土裂缝的另一途径[3]。在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过程中,要运用合理的养护方式。通常来说,外面环境温度并没有特别高时,可以用覆盖的方式来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覆盖就是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塑料布的铺盖,塑料布的铺盖层数要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合理进行选择。当外面环境温度过高使,就要用浇水的方式来帮助混凝土降温,白天和夜晚的浇水时间要合理设置,一般在白天三小时浇一次水,夜晚则六小时浇一次。
2.5后浇带设计及结构处理
对跨度大,荷载大,反复荷载的结构,出现裂缝的机会较大。在结构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因结构的荷载大,跨度大,混凝土应力大,加上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结构的裂缝就会出现。如果在结构里使用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会对混凝土构件施加压应力,这个压应力会大大抵消混凝土里的拉应力,甚至不出现拉应力。当没有了拉应力,裂缝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后浇带的设置对减少裂缝的产生有积极效果。一般来讲,在对后浇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是将后浇带设置在结构受内力较小的位置,而且需要将后浇带保持在五十天以上。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后浇带的设置能有效的减少混凝土前期收缩裂缝的产生,对于建筑结构裂缝控制具有明显的效果。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来看,建筑结构的设计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不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疏漏导致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的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建设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引发巨大的安全问题,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裂缝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尽可能的避免由于裂缝问题而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结束语
在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就会严重影响建筑物质量,同时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因此,施工人员应加强混凝土原料的选择、温度控制和层面修补养护等工作力度,有效防治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完善施工质量,使建筑的稳固性和使用年限有效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向杰.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技术概述[J].建筑与装饰,2018(7):159-160.
[2]周明清,张军.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2851-2851.
[3]刘利.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5393-5393.
论文作者:禄金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应力论文; 温度论文; 测温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