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中国论文,发展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前言
本报告简要介绍自1985年以来,中国成人教育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为从业人员和社会公民提供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本世纪末至下个世纪初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向。
2.中国政府对成人教育的重视和推动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加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提出了迫切的人才需求。针对着本国教育基础比较薄弱,至1982年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尚达22.29%左右, 大批未能接受完传统学校教育的人员进入社会后需要继续学习、提高,各类从业人员亟待进行文化技术方面的补习,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亦需要知识补充和更新的情况,中国政府在推动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作了一系列促进成人教育大力发展的重要决策。
——1987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它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形成好学上进的社会风气,对于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促进安定团结,成人教育也有着直接的作用。
《决定》将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确定为:(一)对已经走上各种岗位,以及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的工人、农民、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等方面达到本岗位的规范要求;(二)对已经走上岗位而没有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文化基础教育;(三)对已经从业而又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中等或高等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文化和专业教育;(四)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五)为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对成人开展丰富多采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教育。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决定同时确定了中国成人教育“一要改革,二要发展”的方针。
——1993年1月,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意见》针对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尽快提高千百万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文化素质,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已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的状况,提出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积极兴办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增加和拓宽社会成员接受高中后教育的机会和渠道的改革和发展目标。
——1993年2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4年6月,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同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关于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在于把发展经济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及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等重要指导思想。同时进一步明确“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的地位,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还将“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并列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则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扫盲规划目标的完成等提出了具体方案。
——1995年3月, 中国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提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和“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的要求,从法律上保障和推动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3.中国成人教育的体系概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这项办学体制的重大改革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为全民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目前,中国成人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办学模式,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面向社会和全体公民办学,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的体系和国家、社会各方面共同举办的格局。
3.1 成人学校及其他相关教育机构的主办单位, 有国务院部委综合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和铁路、交通、农业、林业等经济主管部门,有厂矿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集体经济组织等。还有一些成人学校、教育机构是由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
3.2 办学形式有全脱产、半脱产学习的, 也有以业余方式学习的,有全日制课堂集中讲授的,有通过提供教材、录音录像资料远距离指导自学的。按文化层次分,实施中、初等教育的有各类扫盲班、业余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成人中专学校、普通中专学校举办的职工干部中专班、成人中学和中专自学考试等;实施高等教育的有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函授部、夜大学、教师进修班)、卫星电视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此外,还有各种进修、培训、辅导性质的学校。
3.3 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 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开设了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教育、体育等科类的多种专业,以及根据求学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学习要求确定的各方面、各种程度的教学课程。以农民教育为例,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农村开展多种经营的需要,以及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要求,农村成人教育在帮助农民识字、学文化的同时,还向农民提供农、林、牧、副、渔,以及乡镇工业、商业、建筑、运输、服务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形成了综合性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3.4 办学规格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包括小学、中学、中专、高等专科和大学本科,非学历教育包括扫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单科合格证书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
4. 成人教育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
4.1 扫除文盲取得明显进展
1991年至1995年即第八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简称“八五”)期间,全国共扫除文盲2564.32万人,平均每年扫盲513万人,使全国的青壮年文盲率已降到7%以下。北京、天津、上海、吉林、 黑龙江、辽宁、广东、江苏八省(市)实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验收,已经达到扫除文盲标准的县(市、区)已达1050个。1984年以来,中国有9 个单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
4.2 农村成人教育形成网络
至1995年,全国已有80%以上的乡镇和4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人教育中心校)由1991年的36722所,发展到1995年的40459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由1991年的173623所,发展到1995年的342051所。北京、天津、上海、辽宁、黑龙江、吉林、广东、江苏等省和直辖市100%的乡和95 %以上的行政村都建有成人学校。全国初步形成了县、乡、村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八五”期间共培训2.65亿人次。
4.3 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成为成人教育工作的重点
“八五”期间,全国职员工人累计参加学习、培训及大学后继续教育达1.7亿人次以上。岗位培训工作从开展培训活动向以建立、 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的阶段发展。农业、林业、水利、石化、石油、建设、体育、铁道、新闻出版等部门、行业已初步提出各自部门、行业岗位培训制度的基本框架及内容,并在一些主要、关键岗位逐步实行持岗位资格证书上岗制度。
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化培训。上海市提出了“九十年代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象、学历、年龄不限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社会化培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天津、北京、河北、江苏、辽宁、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市和电力、机械、水利、铁道等行业也先后提出并实施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各具特色的成人培训工程。
4.4 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八五”期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通过改革管理体制以及治理整顿、增加投入、开展评估和实施计算机管理,建立起了新的宏观调控下的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向着多样化、职业性、开放型的方向发展。1995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156所,具有函授、夜大学办学资格的普通高校829所, 整个成人高等教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257.01万人。“八五”期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共招生454.18万人,毕业324.40万人。
1995年,成人中专学校4904所,在校生242.94万人;“八五”期间累计毕业309.72万人。成人中学6020所,在校生74.22万人; “八五”期间累计毕业292.50万人。成人初等学校168151所,在校生7782518 人。
4.5 成人教育科学研究广泛开展
近年来,随着成人教育的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在进一步发展。
目前,全国性的成人教育群众性学术性团体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协会、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和中国老年教育协会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下设的二级专业研究组织已达13个。以《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为代表的成人教育学术与信息交流的期刊和报纸已达数百家。“八五”期间,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加多样,计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和国家教委级重点研究课题、部委级重点研究课题、青年专项研究课题。与此同时群众性的研究活动紧密结合成人教育的工作实际,对成人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对外交流活动活跃。
一些普通高校设置了成人教育专业,并开始招收以成人教育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标志着对成人教育管理与教学人员培训的正规化。
5. 成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向
5.1
中国的成人教育近十余年来虽然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基础仍然存在着薄弱之处,需要进一步解决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适应问题;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全社会的进一步重视;成人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不尽符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要求;办学质量、效益和活力有待提高;有关法规和制度尚不完善;以及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管理部门的指导、调控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均有待加强等方面的不足和弊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革和调整。
5.2 在199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 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勾画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宏伟蓝图,也为中国的成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要求。
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的至本世纪末成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推进成人教育的制度化
成人教育在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加快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成人教育制度和各个组成部分,如岗位培训制度继续教育制度、扫盲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制度、成人学业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自学考试制度和成人教育的评估制度等,都将逐步加以完善并得到普遍的实行,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
按照规划和目前的进程,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将在本世纪内完成。此后的工作重点将转向高标准扫除剩余文盲和大规模开展扫盲后继续教育。
——继续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
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将在完善培训制度和实行多种证书制度的同时以新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发展,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等的建立紧密结合。
——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进一步向多样化、职业性、开放型方向发展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稳定规模、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在适度发展的同时,在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和效益、努力办出特色上下功夫。各类成人学校加强同普通学校、职业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远距离教学形式为中小城市、乡镇企业、农村以及边远和教育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服务。还要完善自学考试制度,逐步实行自考与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的沟通、合作,为社会成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成才的机会。
——对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
形成在政论的管理和适当资助、扶持下,社会力量办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以及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格局。
——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将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成人教育在进一步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其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将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不断地开发,用之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促进人们文明修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建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成人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
与《教育法》相配套,以《成人教育法》为核心的成人教育法规将逐步建立,以法治教、以法施教、以法促教将蔚成风气,成人教育活动将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
6. 结束语
本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成人教育司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1996年9 月份于泰国召开的亚太地区成人教育磋商会议撰写的关于1985年以来中国成人教育情况的国家报告。报告中的基本观点及统计数据均出自近年来中国政府发布的教育政策法规和统计资料。
一九九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