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与构想--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思考与探讨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与构想--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思考与探讨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初探索与构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的思考和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述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最初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与困境。邓小平同志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历数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第一、管理问题需要着重解决;第二,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第三,新产质与效率看,突出的问题是,品种、质量太差,规格不合国际上的要求,效益很低;第四,领导班子思想僵化。这些弊端致使我们的工业企业“陷入困境”。

二、改革原则与总体思路。邓小平同志在“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的原则下,提出了一些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主要有:1、改善党对企业的领导。2、扩大企业自主权,下放权力。3、以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4、“生产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

三、措施与步骤。邓小平同志当时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包括:1、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采取多种方式与渠道筹措资金。2、银行拨款的制度必须改革。3、经济立法,企业立法。4、调剂编制,裁减冗员。5、培养专业人员,提拔年轻干部。上述措施的实行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还必须辅之以阶段性的配套工作,才能逐步见效。

四、方法论特点与当代发展。邓小平当时思考国企改革所具有的一些方法论的特点:其一,辩证看待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既要看到问题的普遍性,困难的长期性,后果的严重性,又要相信问题一定能解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前途要充满希望和信心。其二,国有企业的改革既要积极、大胆又要稳妥、协调地进行。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国有企业仍处在困境中,因此国企改革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央的这些指导思想以及所提出的基本任务是对邓小平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标签:;  ;  ;  

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与构想--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思考与探讨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