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牟敏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牟敏

牟敏 四川省长宁中学 6443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072-01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某的课启发诱导有趣儿,深入浅出,味儿浓,引人入胜,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的课,启而不发,枯燥乏味,浅入浅出,引人入睡,听这样的课是一种折磨和灾难。为什么一个有“味”,一个乏“味”?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一个是“享受”,一个是“灾难”呢?简言之,因为一个具备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津津有味,饶有兴趣;而另一个却缺乏语文课堂艺术修养的缘故。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的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下面本人就课堂的教学艺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的课前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

二、教学内容的精简美

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过分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致盲目地舍弃了以"强调诵读"、"重视感悟"为特征的语文教学传统,转而陷入违背语文习得规律。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入课文后,教师以成章的文章为中心,机械地按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文采、章法等等"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序列,进行装卸肢解教学操作,十分错误地把这些知识当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唯一着眼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装卸肢解教学操作偏重于知识性教育,要么讲得过多过细,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繁琐复杂,被五花八门的字词组合和花样繁多的段落排列搞得喘不过气来,还被被动背字词、抄段意、记主题搞得情绪不高、索然寡味;要么对教材缺乏研究,对文章内容把握不够,不明目标,不分主次,不辨轻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使得课堂教学里,老师讲得口燥唇干、汗流浃背、昏天黑地、心力交瘁;学生听得茫茫然,莫名其妙、不知不所云,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整堂课重点没能把握,难点未能突破,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三、语言要富有激励性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学习过程带来趣味感,激励可以让教学活动成为体验成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一次让学生到讲台进行演讲训练,有一位同学很紧张,拿着演讲稿的手也在微微发抖,声音很小,不敢看下面的同学,头埋得低低的。我见状,连忙鼓励她说:“讲得不错,不要着急,你准备得很充分,慢慢说,一句句说出来,大家都喜欢听你讲”。这位女同学受到鼓舞,声音提高了一点,慢慢地,头也略微抬起来,过了一会儿,她逐渐进入了演讲的状态,神态自然大方了许多,眼睛看着台下的听众,讲得很投入。演讲结束后,我立即给了她很高的评价:“你很有演讲天份,经过努力训练,以后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演讲家,你这次演讲让我们大饱耳福,老师听得还不过瘾呢!”后来,我观察,在语文课的口语训练上,无论是演讲、朗读还是辩论,她都积极参加,而且胆子越来越大,讲得越来越流畅,进步了许多。可见,有时候,哪怕只给学生一句激励的话语,也会创造一个不小的奇迹

四、诙谐幽默,深入浅出。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我们不仅能够把思想概念,而且还能够把最复杂的色彩最细腻的图画用语言的表达出来……”一个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讲台上用优美而富有魅力、吸引力、感染人的语言,奏出美妙的交响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这样一来,既讲清了道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有师生共识和谐的一面,也有师生认知上矛盾冲突的另一面,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神态,留意他们的眼神,发觉学生的兴趣点与困惑点,打破按教学构想一成不变地推进,将教学内容适当的调整。事实上,在推进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生活阅历,认识能力,审美水准等方面的差异。在对文章的感受,作者主旨的揣摩以及思考的角度会产生差异甚至摩擦。这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探求真知的时间与空间,共同探究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绝对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肤浅地处理学生的疑难问题。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做一个有心人,既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又不一味地迁就学生,在粗枝根茎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细枝末节处则无需拘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勇于在课堂或课余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教训,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促使教学向深刻的方向发展。

论文作者:牟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牟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