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经济学论文,也谈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3—6636(2006)03—0021—05;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刘国光教授在《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6 期发表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感到忧虑,并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学是意识形态教育还是分析工具教育、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指导等问题,作了广泛的论述。刘国光教授始终强调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的确令人钦佩。我以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对刘国光教授“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中的个别提法,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此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我们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根本上说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没有区别的。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蒙克莱田,他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以“政治经济学”为书名,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涉及到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以后,“政治经济学”一词逐渐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可见,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经济学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经济学的所有派别或流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有区别的,但是我认为刘国光教授的“把西方经济学专指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合适”的提法不够准确。他说:“习惯上我们讲的西方经济学是指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所以我们把西方经济学专指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合适些。”[1] 这种说法之所以不够妥当,是因为这种划分不够明确,不科学。我们不能因为两个事物有区别,就说这两个事物是一正一反,一黑一白。他们之间会有某些交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有别于西方经济学,但不能说西方经济学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看他是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研究。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演变出一些流派,他们的观点和理论有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但又不能把他们归为马克思主义,说他们是非马克思主义也不妥当。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出现了许多以重新阐释和补充马克思主义自居的流派,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如果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标准来衡量,他们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因为他们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是有明显不同的;但是把他们归为非马克思主义也不恰当,他们在理论上所作的积极的探索,可以理解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运用,甚至是必要的补充和发展,因而不应把他们视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异端”或者非马克思主义。比如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国迅速兴起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经济学界中的一个独特学派,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罗默对阶级和剥削问题的研究最为详细,他认为,在既定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初始财产权的条件下,人们的阶级地位取决于自己的最优化的行为:有产者由于有资本可以雇工剥削,从而成为剥削阶级,这是优化行为;无产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维持生计,成为被剥削阶级,这也是他们的优化行为。他还指出,阶级和剥削的概念并不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与财产权也密切相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根源是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剥削归根到底是由财产关系决定的。据此,他还引申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剥削的结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从理论上说,不存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从而废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但在这种社会中,人们因劳动技能的高低不同,因本人或家庭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导致的机会和收入的差别等,都会造成剥削。他明确地认为,剥削并不都是坏事,从实证的即技术的角度来说,剥削有时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因为在现实的社会中剥削与激励往往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消灭剥削的同时也可能消灭某些激励因素。这种剥削是“社会必要剥削”,过早地、人为地消灭它,只能使各个社会集团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我们可以看到,罗默对剥削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他甚至说“剥削”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因此不能将他们归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也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非马克思主义,因为就他们的研究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来看,它又有马克思主义的成分。他们的研究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是:1、经验理论,主要探讨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2、规范理论或道德理论,主要研究公正和伦理的问题,如异化、剥削等;3、方法论,主要阐述功能解释、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则以及博弈论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运用。
由上所说,西方经济学范围是很广的,其流派众多,观点、理论也不尽相同,把他们都说成是非马克思主义显然是不妥的。况且,我们已经习惯并一直沿用“西方经济学”这一提法,也就没有必要用“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取代之。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着许多质的区别。
其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而西方经济学则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是主观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存在及其大小是由其消费主体决定的,即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决定的。比如说,一个人渴了,那么街边卖的水对他就是有价值的;相反的,另一个路过的人刚喝完许多水,街边卖的那些水对他而言就是没有价值的。而价格的高低就由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主观评价来决定。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来,商品价格不外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它是客观的,不是人们的心理感受所决定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在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识形态下产生的理论也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引起的。人们心理上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引起消费需求不足,人们心理上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造成投资不足,人们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规律”影响利息率,从而影响投资。根据“心理规律”推演出来的结论也不用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加以检验,即使检验的结果是“理论”严重偏离实际,那也是你忽略了其他因素,并不是“心理规律”有问题。而根据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一方面要加快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使得生产能够迅速发展,而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却相对下降,从而导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尖锐化,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
其二,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看法是不同的。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它研究资源配置的方式,以及如何才能使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和最充分的利用。与此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序言中明确地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2]
其三,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层次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西方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现象的表层描述和分析。根据萨缪尔森的规定,其首要任务是对生产、失业、价格和类似的现象加以描述、分析、解释,并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分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它建立的各种经济范畴都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可能交叉。偏重经济运行分析的西方经济学,也会涉及经济制度的分析,但它把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永恒的前提去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体制和方式,从总体上说它着重研究的是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偏重于生产关系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分析经济运行,但它对经济运行分析的重点是各种生产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调整。
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对象,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和掘墓人,阐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而大多数西方经济学派以市场经济的运行为对象,通过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目的是论证资本主义市场制度是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制度,是完美的永恒的制度。从这一点上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水火不容的。
其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总结经济规律,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他们揭示的经济规律也大不相同。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经济运动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的经济规律。我们通常说的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就是说人们能够认识经济规律,并利用它来为人们服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分析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变动的规律。比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价值规律;市场竞争等各种市场经济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按比例发展规律。根据这个任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关注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关注资本积累理论所揭示的剥夺者最终被剥夺的历史趋势;关注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矛盾;关注平均利润率下降理论揭示的资本过剩和生产过剩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周期性危机;关注剩余价值分割理论揭示的不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关注资本主义总过程理论描述的信用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危机分析等等。
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时,也总结了许多规律,比如,需求规律,供给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规模收益变动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等。他们通常把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作为“经济规律”,所谓规律也常常是在一些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推论出来的,至于这些“严格条件”是不是符合实际的经济情况,可以不管。比如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条件就是生产技术不变,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其他要素的数量都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在这样的条件下,这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才是递减的。试问,哪个企业会这样进行生产呢?如果前提条件不存在,结论又有什么意义!
二、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在阶级性、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历史观、研究对象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本不同,这决定了根本不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
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而我国现在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就要以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甚至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应当看到,从来不存在纯粹的或抽象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总是与特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种不顾我国的国情和实际,试图用所谓“市场经济一般”、“资本一般”、“股份制一般”、“现代企业制度一般”之类的说法,来“规范”或评判我国经济体制的做法,是违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不同基本经济制度下的市场运行机制有共同之处,但又各有特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当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前提下,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而不是照抄照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部运行机制。这就决定了根本不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应该说,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市场经济运行方面确实是有所作为的,不承认这一点也是不客观的,他们对市场运行的规律和管理的经验总结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时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是把它作为一种方法来学习。作为一种方法,在使用它时必须受到某种理论的指导,才能取得有利的效果。例如,先进的技术是一种方法,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用于制造武器,伤害人类。在和平理论的指导下,它可以用于生产建设,创造物质财富;而在战争理论的指导下,它也可以被用于制造杀人武器,二者的结果是迥然不同的。所以我们在借鉴西方经济学对我们有利的方法的时候,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科学地吸收和借鉴,而不是不加辨别地照抄照搬。
在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的问题上,马克思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表率,他不是一概否定也不是全盘照收,而是批判地吸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就是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年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潜心研读了当时西方经济学的一切成果,以至于把图书馆的地面踩出了两个坑。马克思正是在广泛吸取西方经济学精华的基础上,才看出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精华,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我国改革开放的设计者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强调既要吸收国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同时又坚决反对全盘西化或西式教条主义。他说:“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3](P123)。 他对当时出现的某些倾向提出了批评:“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3](P44)
1983年,我国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权威学者、北京大学的陈岱孙教授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一文中,曾对西方经济学及其作用进行过具体分析,着重阐明了以下几个观点:第一,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我们的社会经济制度根本不同,从而,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个体系,不能成为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第二,“我们又要认识到,在若干具体的经济问题的分析方面,它确有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之处”;第三,“由于制度上的根本差异,甚至在一些具体的、技术的政策问题上,我们也不能搬套西方的某些经济政策和措施”;第四,“对外国经济学‘内容’的取舍,既涉及本质问题,又涉及技术问题”,“根本的原则应该是,以我为主,以符合国情为主”。他特别提醒人们,“不应该忽略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经济建设,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所以,“我们既要承认外国经济学,在其近年的发展中,在其推理分析、测算技术、管理手段等等方面有若干值得参考借鉴之处,又不要盲目推崇,全盘搬套。”[4] 若干年后陈岱孙又再次提出,“西方经济学无论如何,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在种种方面和西方实际大不相同。要借鉴、利用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分析解决中国今日面临的经济问题,我们不但要排除其在本国实践上已证明为谬误者,即使对在其本土已证明有成功经验者,我们也得详察其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5] 同时,陈岱孙教授也指出:“作为一个整个理论体系,现代西方经济学不能成为我们研究、制定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却不等于说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地方。在若干主要方面,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于促进我们经济建设现代化是有用的。”[4] 陈岱孙教授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首先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而不是一提到西方就盲目排斥,一提到资本主义就要一棍子打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学习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哪怕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更需要积极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也是这样。但是,学习和借鉴不能脱离我国国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决不能把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思想理论整体照搬过来,对于其中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也要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分析借鉴和吸收,使其成为能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而不相抵触的有益成分,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创举,是别的国家没有的,因此,它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我们目前遇到的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以及失业问题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怨天尤人,互相指责,还是深入研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呢?答案不言自明。我想,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能全部归咎于西方经济学。如果经济改革出现了问题,就怪罪于西方经济学,就要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这恐怕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我们不能无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这里边有很大的成分是我们正确运用了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的结果。我们所要借鉴的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是他们的方法、工具,而不是它的意识形态。这些方法和工具就像一把双面刃,用它来于什么,用得怎么样,取决于用它的人,不能说用得不好,刀割了手,就是刀不好,就把刀扔了。所以,西方经济学不仅要学,而且要更加深入地学,不仅为了它有益于我们的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辨别其中不利的一面。如果我们对它的了解只是皮毛,或知之甚少,又何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批判地吸收呢!
坦率地说,今天我们改革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由于学习了太多的西方经济学,恰恰是由于学习得太少了。就拿我国的医疗改革为例,在“西方经济学”大行其道的许多西方国家,按说应该遍地私有化了吧,但是它们却拥有大量的国有医院,政府也实施了大量的福利项目,为穷人和老人提供医疗服务。而我国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却不适当地把医院大量推向市场,还以为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中国成为世界上医疗服务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实,最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医疗服务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需求弹性小的现象,所以不宜市场化。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究竟是因为西方经济学学得太多了,还是因为只学了一点皮毛呢?
其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不同,不存在竞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作为指导思想的,它不能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并不代表“马克思主义不行了”,因为没有一种理论是万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问题,解释具体的经济问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职责所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形态和人类历史进程演变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景。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先进性所在。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人类社会演化和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但没有回答的是,在一个社会形态处于稳定时期的状态下经济运行的具体细节。而西方经济学恰恰关注的就是这些经济运行的具体问题。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决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完全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
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学习借鉴西方经济理论,是没有意义的;一概否定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自以为是,要重新创立一套市场经济的理论,不仅没有必要,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也是有害的。因为,如果排斥西方经济学,完全依靠在实践中摸索,再慢慢地总结出一套理论的话,我们或许要走多少弯路,要重复多少错误呢。因此,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更多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精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收稿日期:2006—03—30
标签:西方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