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课堂,培养家国情怀论文_陈晓红

立足语文课堂,培养家国情怀论文_陈晓红

摘要: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除了学习一些基础的书面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比如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学生开始向往语文课本上所描绘的大千世界,却没有立足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就现代化的高中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太强的家国情怀,对于自己的家乡认知也没有特别深刻。由此有的语文教师开始以《乡土中国》这部作品作为示例,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乡村地区的面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语文;家国情怀;《乡土中国》;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语文作品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我们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目时,我们可以了解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与此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推翻自己传统理念中狭隘的认知。《乡土中国》这一部社会学著作,主要的描述重点是对中国农村的研究。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学生们所拥有的教育环境也更加优渥,为了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学生们会渐渐到更大的城市里面去进行学习,因此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不太了解当前的乡村基层社会。因此在语文课堂之上,教师可以通过《乡土中国》这一本著作的介绍,增加学生们对乡村的了解和认知,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本文由此展开,立足当前的语文课堂,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简述家国情怀概念

其实家国情怀是中国优质传统文化的一大基本内涵,包括了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以及仁爱之情,让当代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可以增强学生的意识,形成更加积极正面的思想,让学生更具责任和担当。“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更加了解自己的小家,兼顾大家,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让学生们在了解自己的家乡之外,能够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了自己的家乡而不懈奋斗。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来就不应该着眼于规定的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真真正正的去了解现代化的中国社会,让他们明白家国本就是一体,拥有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学生们的书面成绩,因为学生们在高中阶段需要面临高考这一大难关,所以在高一的时候就需要打下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不在于学生们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体会,而在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培养家国情怀方面,很多教师都没有产生深刻的认知,仍然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面。比如作为当代的高中生而言,为了增强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教师其实应该让学生们广泛阅读,扩大知识储备,了解各类文化性的知识,然而教师在这一阶段更多的是局限了学生们阅读的类型,仅仅以学识性的内容作为重点。就当前的高中生而言,很多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比较充分,然而对于家国情怀这类概念却没有任何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让学生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着重于简单的书面意识,让学生们学习一些词句或者是说段落,应该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们明白不同著作的深刻内涵。

三、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更加正确的认识了家庭、国家和社会,具备更加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品格,教师就可以以经典的著作作为示范,来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培养起学生的家国情怀,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利用《乡土中国》这一部优质作品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加强文章挖掘,形成正确认知

最开始教师让学生们阅读《乡土中国》这一部作品时,很多学生可能不会有太多的兴趣,因为一旦涉及到了“土”这一字眼,很多人就觉得没有任何阅读的必要性,甚至很多人会觉得乡土就是指的是乡下人的土气,所以这类作品很难符合当前高中生的实际性审美,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的时候,不能着眼于字面,应该深入挖掘。首先可以让学生们猜测这本书将要描绘的内容,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对于某些城市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乡村的了解不够深刻,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书本里面学生的未知领域来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而在真正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渐渐了解当前中国乡村农民的实质状况,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比如在乡村地区,很多农民都是靠种地谋生,所以土地对于他们而言至关重要,或许现在的学生没有亲身见过粮食的生长和制造过程,但是他们却依然享用着乡村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利用文章的描绘,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山村人民的生活不易,改变他们对于传统乡村地区的认知,燃起他们内心的奋斗欲望。

(二)利用视频对比,培养健康价值观

教师让学生们阅读《乡土中国》这一本著作,是很多学生可能体会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些深刻的想法和观念,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浓缩《乡土中国》的文字性内容,并借助视频加以转化,让学生们的体会更加深刻,毕竟学生们对于动态性的内容感触会更加深刻。比如在《乡土中国》里面提到了一些经典的例子,如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虽然每个人都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然而在面对更加严重的问题时,居民们更多想到的是以大局为重,也就是牺牲小家,成全大家。利用这样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树立起家国情怀的理念。我们每一个人虽然都是一个小小且独立的个体,但是当我们共同团结到一起时,就会迸发更加强大的力量。在现代化社会中,人情冷漠,许多道德类的事情层出不穷,很多人都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什么大仁大义或者大爱之类的情感,更多的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而在乡村社会中却没有这么多的尔虞我诈或者勾心斗角,生活在熟人社会里面,许多居民都是相互熟知的,他们更加热衷于互相帮助。通过现代化社会和乡村社会之间的深刻对比,让学生们形成更加健康的价值观,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正能量的态度去面对现代化的世界,以自身的能量感染周围的人,形成更加强大的力量。

(三)借助作品内容,抒发个人情感

与此同时,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们除了让学生们阅读不同的作品之外,还需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阅读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写作,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增强体会和感悟。如果阅读仅仅是学生们读完就结束,却没有进一步的进行体会和感知,那么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任何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乡土中国》里面的内容,让学生选择从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创作,加强他们对家国情怀的感知和体会。比如从乡村的熟人社会到现代化城市的法治社会,这个过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者是说这两种社会存在的具体差别在哪里?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不管我们来自何方,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也有自己恋恋不舍的地方,那么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让学生们描述家乡的美好,表达自己内心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代的高中生而言,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够仅仅是一些基础的书本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更多的是让他们树立更加正确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当代社会的具体现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很多学生没有作为一名社会公民的自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家,共同凝聚到一起才是真正的大家,所以在当代的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们内心的家国情怀异常重要,可以激发学生奋斗的热情,为家乡和祖国的发展而不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晓庆. 立足语文课堂 培养家国情怀[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22).

[2]王建民. 找回"社会"的自然和神圣维度——以《乡土中国》为例的文本解读[J]. 社会学评论, 2019(3):3-13.

[3]夏旭彦. 回望乡土——再读《乡土中国》[J]. 山海经, 2016(9).

论文作者:陈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立足语文课堂,培养家国情怀论文_陈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