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长青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的7月~2016年的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分文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低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岁稍高于高剂量组,但两组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FSH、P、E2、LH水平均低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已逐渐受到肯定,低剂量应用米非司酮无疑效果更加,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属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癌变几率虽低,仍需给予重视,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药物,用药效果获得了更方面认可[1]。本文重点分析了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旨在提高治疗效率与用药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自2014年的7月~2016年的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进行全面检查,其病情符合子宫肌瘤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证实。②患者的病历资料相对完整,便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③患者均对治疗有一定耐受能力,无相关药物的过敏史,近三个月内为系统性应用激素类药物。④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及严重并发症。⑤患者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方面无障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能够配合治疗。将此67例患者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分文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有患者34例,年龄为24~40岁,平均年龄为(32.3±6.7)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2±1.5)年;其中属肌壁间肌瘤22例,浆膜下肌瘤8例,多发性肌瘤4例。高剂量组中有患者33例,年龄为23~41岁,平均年龄为(32.7±6.8)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2.3±1.7)年;其中属肌壁间肌瘤21例,浆膜下肌瘤9例,多发性肌瘤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明确诊断后根据诊断情况及患者意愿制定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选择药物治疗,治疗药物为米非司酮,两组用药剂量并不相同。低剂量组药物用法与用量如下:米非司酮,口服,每次用药剂量为12.5mg,在月经的1~3d每晚睡前用药,每天用药1次,持续用药3个月。高剂量组药物用法与用量如下:米非司酮,口服,每次用药剂量为25mg,在月经的1~3d每晚睡前用药,每天用药1次,持续用药3个月。
治疗期间给予所有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用药时间,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定期进行血尿常规和肝功能检查,若患者出现不适或检查指标异常,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卵泡刺激(FSH)、孕激素(P)、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随访结束由同一组人员评估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
治疗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B超检查结果判定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月经无异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肌瘤已消失或缩小超过80%,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已有所减轻,月经基本正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肌瘤缩小程度超过20%但不足80%,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B超检查结果提示肌瘤缩小程度不足20%,为无效。显效率及有效率相加等于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项临床检测指标对比
低剂量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FSH、P、E2、LH水平均低于高剂量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低剂量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高剂量组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0%;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属女性常见且多发的良性肿瘤,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好发于生育期女性[2]。有文献指出,子宫肌瘤中有孕激素受体的存在,而孕激素和宫肌瘤发生及进展均密切相关,有一定协调作用[3]。子宫肌瘤发生后,妇女多表现为腹痛、痛经,病情严重还可能导致患者不孕,对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影响均极为严重。关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受到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患者会选择接受用药保守治疗,在子宫剂量用药治疗方面,米非司酮是常用药物[4]。
米非司酮属孕激素受体拮抗类药物,药物在进入机体后能够取代机体中孕酮和其相关受体有效结合,进而对孕酮的活性产生一定程度抑制,促进卵巢中黄体的溶解及机体孕酮、孕激素的水平下降;此外,米非司酮具有与雌激素非竞争性的抗争作用,可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进而令子宫肌瘤出现退缩,并且可以诱发患者闭经,增加保守治疗的效果[5]。本文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均可达到80%左右的治疗总有效率,证明了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而在米非司酮的用药剂量方面,有学者指出,给予患者低剂量(12.5mg)与高剂量(25mg)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性,但低剂量组对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优异。本文研究显示,低剂量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FSH、P、E2、LH水平均低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已逐渐受到肯定,低剂量应用米非司酮无疑效果更加,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淳.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78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45
[2]程雪梅.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雌、孕激素水平及受体表达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17(4):419-420
[3]江娜,朱雪琼,陈文兵.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4):5128-5129
[4]徐海英,沈春映.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2,23(24):2229-2230
[5]邱士瑜.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2012,10(7):836-837
论文作者:姜旭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患者论文; 剂量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肌瘤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低剂量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