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析_国家体育总局论文

“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一五论文,国家体育总局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项目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我国体育领域较高层次的研究项目,历来受到众多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的重视,其所立项目也被用来衡量一个单位科研实力的重要参考标准。自1991年原国家体委设立委管年度研究课题开始,在近20余年的发展中,该项目历经国家体委软科学研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个重要阶段,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对体育事业的决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研究方法和对象

以2006-2010年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课题指南和立项课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和趋势外推法等对相关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处理。

3 讨论与分析

3.1 2006-2010年期间课题指南的导向分析

课题指南体现了某一时期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也反映了当前党和国家对当前体育问题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注,它的作用在于为申报提示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实现科研对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反映了该时期体育科研的整体规划。对指南的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体育学研究内容中的一些前瞻选题,把握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热点走势。

3.1.1 课题指南的领域与结构分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课题指南随时代发展,有一定变化,日渐趋于稳定。部分指南条目相互之间有所调整和补充,如2006年的奥林匹克研究涵盖14个方向,2007年开始取消了奥林匹克研究,但将其中的个别研究方向(如北京奥运会的遗产、总结分析等)补充到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整体而言,指南口径宽泛,涵盖内容丰富,“十一五”期间逐渐形成了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体育发展战略;法制建设与体育改革;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其他领域这六大研究领域,领域内指南比例大约为1∶2∶2∶3∶2∶1。

3.1.2 课题指南主题词频数的动态统计

近5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课题指南里,研究主题(方向)累计377项(包含重复项),其中一些主题名称有所变化,但研究内涵基本没有改变,还有一些主题反复出现,体现了该领域的研究重要性和基础性,也反映出当前社会背景下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统计发现,5年间累计次数达5次(即每年课题指南中都有出现)的选题共有8项,包括国外体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编译研究、具有原创性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专著、体育保险研究、体育彩票研究、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相关研究、体育史研究、研究城乡体育统筹协调发展研究;累积频次达4次的选题有11项,包括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研究、健身气功的对外宣传与推广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兴奋剂问题研究、我国大型综合赛事改革研究、体育礼仪文化等。这些选题方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也是一直以来有待研究和解决的基础问题,需要我国体育工作者给予足够和持续的关注和重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和重要分水岭,对体育研究领域的不同需求在奥运会前后的相关研究中出现一定的变化。

3.2 2006-2009年期间立项研究的统计分析

3.2.1 立项数量

2006年至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共立项722项,其中重点课题57项,一般课题558项,青年课题96项。2008年起,开始设立委托项目,即委托国内体育社会科学领域资深专家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总局决策和制定规划提供直接参考。2008年委托课题集中在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共15项,2009年的委托课题集中在体育强国建设,共3项,2010年集中在体育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分若干子课题,共16项。整体而言,立项数量和类型基本稳定,变动不大,重点、青年和一般的比例大致为1∶2∶10,与申报总数和立项总数相比,青年项目的比例明显偏低。

3.2.2 立项分布

从2006年至2010年立项课题的承担单位来看,除国务院法制办、八一军体大队、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乔波冰雪世界体育有限公司、吉林省运动创伤医院和中视体育娱乐公司获得立项资助外,高校和体育局仍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地,这其中又以高校占据了相当比例,两者比例大约7∶1。项目申报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体育系统,包括体育科研机构,社会力量极其有限。

进一步分析得知,承担项目的高校系统基本上为各高校的体育院系部,即跨领域申报研究或跨学科交叉,从承担单位上来看,不甚明显,所谓的跨学科研究仅是从研究者自身的学术背景和学术力量出发。体育院校立项总数前6位的分别为上海体院(29项)、成都体院(27项)、广州体院(26项)、武汉体院(24项)、北京体育大学(23项)、天津体院(21项)。

此外,在对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全国高校25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占有绝对优势,5年来承担立项数目的比重占51.5%,雄厚实力一览无余。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包括25个单位。依托这些研究基地来承担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且为高水平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主要产区,已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生力军。基地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应进一步加强,也应调动地方普通院校和普通体育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在总局课题的评审和立项上,可以在保证公平,质量第一的基础上,对普通院校和科研单位适当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照顾。

对课题承担单位地域分布的分析可知,地域差异较为明显。整体而言,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课题立项较为密集,其他地区(包括西部)立项数量较小。进一步分析得知,北京地区5年来立项172项,居首位;其次为上海,立67项;江苏、广东、浙江实力悬殊不大,位列第3。其余各省均有立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尚无立项),但数量较少,差距较大。从项目地域分布和承担单位的结合分析来看,尽管地域差别较为悬殊,但课题立项往往集中在一些固定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如上海地区主要为上海体育学院和上海大学,江苏地区主要为南京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等,由此可见,地域分布的差别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教人才流动去向以及研究基地的扶持和建设呈一定正相关。

3.2.3 研究内容

3.2.3.1 立项内容所属领域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项目自设立以来,先后经历过体育软科学研究、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名称变化,直至今天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这一方面体现了项目风格和内容上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体育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需求现状。近5年总局课题指南变化不大,我们以2010年申报通知中颁布的课题指南为依据,对5年来立项课题的所属领域进行了分类整理(见图1)。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研究依然占据主要位置,5年来的立项总数都为181项,各占总数的25.1%。近年来,由于体育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水平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体育产业研究势头迅猛,5年来立97项,占13.4%。其余各领域研究较为均衡。

图1 立项内容所属领域分类图(n=722)

此外,从对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分析得知,研究项目的跨学科交叉现象日益加重。仅从立项题目统计,5年来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属于跨学科研究的约有37%,由于有些项目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跨学科的借鉴和交叉,且体育学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科学研究,仅仅从项目名称上很难断定归属于哪一具体学科领域。广泛涉猎和借鉴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传统学科乃至一批新兴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走势。

3.2.3.2 立项课题的核心关键词

在对项目所属领域进行大范围的划分之后,我们再试图进一步缩小领域,通过立项课题中某一关键词或主题词的词频可以反映出体育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即通过关键词或主题词在立项课题中出现次数的多少来确定研究热点,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归类分析,使近5年来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关联信息浮出水面(见表1)。

3.2.3.3 立项课题的研究范围分布

以立项课题的名称来看,研究对象所指向的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中外对比研究、国外研究、国内研究以及国内区域研究(见图2)。我们对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课题进行了统计,初步得出,在“十一五”期间国内和区域研究各有199项和158项,整体集中在立足国内的本土化研究。当然,仅从题目上尚不能完全区分研究的地域范围,在“其他”部分,可以肯定,仍有大部分课题瞄准国内的本土化研究。很明显,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具有更加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并加强国外和中外对比的学术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推介作用。

图2 立项课题研究对象指向范围分布图(n=72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数量合理,支持力度较大,极大促进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体育决策和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青年资助力度稍显薄弱,课题结构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调整。

4.1.2 从课题指南来看,六大研究领域分布均衡,口径宽泛、内涵丰富。部分指南方向几年来重复出现,体现出当前体育研究的需求和关注,也凸显出这一方面的研究仍为现实所需,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但“十一五”期间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开发性不强,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1.3 从立项分布来看,包括国家体育总局25个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内的众多高校系统在体育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成果的重要产地。在此基础上,项目地域分布的差别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教人才流动去向以及研究基地的扶持和建设呈一定正相关。

4.1.4 从立项研究内容上来看,竞技体育研究、群众体育研究和体育产业研究较为集中,数量明显增加,但青少年体育研究等凸显不足。研究热点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但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建树较少。

4.1.5 从研究对象的范围来看,具备国际化视野的社科研究较为缺乏,研究成果的国际交流有待提高。此外,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技术手段更新不快的问题。

4.2 建议

4.2.1 找准体育事业战略定位,服务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只有以历史的眼光,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研究成果会更具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切实加强课题指南的导向作用,立足国情,瞄准国际前沿,使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4.2.2 提高青年项目资助比例,丰富和优化立项类型结构。在总局的课题立项中,可适当提高相应青年项目的比例或增设博士基金,在提升学术热情的基础上,给予更广的发展空间和学术支持,避免体育科研中的“马太效应”。此外,可对立项结构作适当调整,借鉴相关领域课题经验,增加少量立项不资助或后期资助的项目,设立后期资助项目和开展重大项目的招标工作,分步实施、合力攻关,形成高水平、成系列的研究成果。

4.2.3 拓宽研究的学科群视野,提升跨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使体育研究从不同角度,如理论借鉴、方法借鉴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研究的内容和实质与学科间真正的交叉和融合尚有一定的差距。应当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尽可能运用其他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分析方法,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角度,避免相关学科简单的借鉴和移植,避免简单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建议。在结题评审时也可考虑送交非体育领域专家进行鉴定。

4.2.4 重视课题申报前期基础,严把中检和结项的质量关。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当重视立项的前期基础,建议在项目评审中提高课题前期成果的权重,而且要有一定程度的预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中期检查和结项检查,对送交鉴定的成果有明确限定。目前,总局课题的结项优良率较之同级别课题明显偏低,对此,应当认真总结思考,在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寻找突破点。

4.2.5 强化体育基础理论研究,扶持一批原创性科研项目。体育基础理论对体育学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基础理论研究决定着体育学科体系的构建与未来走向。不仅应该关注本学科发展中一些基本问题的阐述,如体育学研究对象、学科结构、理论基础等等,而且还应该关注本学科的方法论问题,积极扶持一批原创性的科研项目,体育哲学、体育方法论等领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标签:;  ;  ;  

“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析_国家体育总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