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风险投资 支持科技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投资论文,科技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产品是新产品,面临的市场是新市场等,决定了其投资的高风险性,这与银行贷款、传统产业投资的低风险目标是相悖的,这也决定了科技产业发展的资金依托必然有其独特的形式——风险投资。世界各国都有意识地制定各种财政、金融政策,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来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以促进本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欧盟风险投资的一些基本情况,探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及途径。
一、欧盟风险投资的基本形式
(一)欧洲技术基金
欧洲技术基金(EVROTECH CAPITAL)实际上是欧盟的一个风险投资行动计划和网络,由欧盟委员会第18总司(贷款与投资总司)负责具体实施。它要求参加该计划的金融机构在业务上必须是以对未上市公司投资为主要目标,投资能力至少为5000万埃居,而且其中最少有20%是用于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目前已有九家欧洲金融机构被认可参加了EVROTECH CAPITAL计划。
EVROTECH CAPITAL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欧洲私人机构对泛欧中小企业高新技术项目的风险投资。欧洲的风险投资事业远远落后于美国。如美国每年的风险投资规模达600多亿美元,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有2000多家,每年大约为10000项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说,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其风险投资事业的发达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欧盟为了不在世界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落伍,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EVROTECH CAPITAL的设立就是其中措施之一。该基金的宗旨,即支持风险投资,支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创业初期,缺乏发展所需的资金,加之这些企业本身的信誉较低以及所从事行业的风险性,很难从常规渠道筹集到资金。所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是最迫切的,它们也正是EVROTECH CAPITAL资助的对象。
欧盟为了支持EVROTECH CAPITAL的发展,对其成员金融机构在高新技术项目上的投资进行一定比例的资助,一般来讲,欧盟资助该项目总投资的1/25,但这种资助有一个最高限额——100万埃居。如一家成员金融机构拿出1000万埃居投资于一个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可从欧盟获得40万埃居的资助;如果项目投资总额为1亿埃居,欧盟则只资助其最高限额——100万埃居,而不是400万埃居。10年后如果该项目盈利,该金融机构应偿还欧盟的投资,并加上投资盈利增值的1/2。
另外,EVROTECH CAPITAL的成员还可以进入各种技术信息网络,以便及时确定需要私人投资发展高新技术项目的企业(如欧洲技术投资服务网EVROTECH INVEST),并获取有关高新技术产品的工艺、专利、市场等信息(如欧洲技术数据库EVROTECH DATA),以确保对急需资金的项目及时投资。
(二)欧洲风险投资协会
欧洲风险投资协会(EVCA)成立于1983年,是欧洲联盟下属一个独立性的非盈利性机构,其任务主要是促进欧洲风险投资市场的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并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增进投资者之间的合作,以及协助中小企业筹集资金,代表欧盟开展国际合作等等。根据欧盟的要求,EVCA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整体上促进欧洲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二是通过提供多种服务推动泛欧资本对尚未上市中小企业的投资。EVCA自成立以来,为欧洲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EVCA还在欧盟的支持下于1994年成立了欧洲证券商协会(EASD),充分发挥第二证券市场的作用,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风险投资股票市场,以便更好地为未上市中小企业服务。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组织等的限制,很难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所以,要发行股票以获得资金,只有到场外交易市场上去。而场外交易市场往往因为市场规模小,信息交流不够及时等原因使发行股票困难重重——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较大的投资风险往往使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EASD的成立则极大地促进了交易各方的信息交流,有助于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风险投资市场。随着EASD的不断扩大,它将与EVCA分开,成立为一个独立机构。
二、增加风险投资,发展我国科技事业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象欧盟那样依靠私人资本来支持科技发展,而主要应依靠政府资本来直接推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同时也要引导私人资本进行风险投资。后起工业国的发展道路莫不如此,如韩国在1976年政府与民间技术开发费的比值是77.9∶22.1,这个比例在1980年变为50∶50,而到1993年,则变为17∶83,随着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了民间。但我国目前的民间投资能力很弱,很难承担起投资大、风险大的科技开发、成果转让项目,必须依靠政府来建立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就目前而言,对我国科技事业最主要的资金支持是科技开发贷款。
早在1989年,中共中央就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旨在克服由我国特殊的科研生产体制形成的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技人员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等弊端。为贯彻中央的决定,支持科技改革与发展,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率先开办了科技贷款业务。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结合,科研院所活力的不断增强,在经济建设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日益增多,对科技贷款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综合信贷计划中正式设立了科技贷款科目,从而为科技贷款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10年来,科研贷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我国当前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资金相比,科技贷款的规模仍有很大的差距。如1994年仅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就需要贷款150亿元,约为当年科技贷款新增规模的2.5倍。由于受到规模的限制,科技贷款支持的强度、力度依然有限,致使转化阶段资金明显不足,造成相当一批技术成果闲置。所以,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贷款的支持力度,已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的科技贷款更多表现为一种政策性、计划性的行为,而不是一种规范的市场行为。由于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往往容易造成资金投入数额大、风险大,而使用效率却不高。所以,科技贷款只能人为的、强制性的从表面上来推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根本解决,必须从改革与此相关的各种体制和机制入手。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基本不存在人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现象(如欧盟),原因就在于社会中存在着使科技自觉为经济服务的一种自发的、不需要人为干预的动力机制。当然,这种机制的产生和完善也是人为干预的结果(如前面提到的欧盟有关政策措施),但与我国当前所实施的直接干预政策完全不同。西方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更多的是通过调节这套系统来推动社会上的技术创新,从而使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变成一种市场自发行为。这种金融支撑在西方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风险投资,从长远看,要彻底解决我国的科研、生产脱节问题,也必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建立一套高新技术投资的利益激励机制。
三、几点建议
借鉴欧盟EVROTECH CAPITAL的经验,我们可以建立风险投资保险基金,来降低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的风险性,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我国社会资金的90%集中于各个国有银行,所以,只有国有银行才有能力成为风险投资的主体,但是,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风险性和国有银行的基本职能是相悖的。所以,可以通过风险投资保险基金来对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资金进行一定比例的保险,同时向银行收取少量的保险费。这样,大部分风险投资的风险就转移到风险投资保险基金上来,银行则可以象常规贷款一样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这实际上是利用了国家资金这一高信用的无形资产,来促使银行的普通贷款转化为风险投资。同时,由于保险基金只是向银行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进行保险,并不是自己提供资金,所以只要少量资金就可以带动十数倍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这种功能通常被称为放大器的功能,一般可以放大15倍左右。
另外,我国也可以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协会,并由协会组织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技术信息市场,就象欧洲技术投资服务网EVROTECH INVEST和欧洲技术数据库EVROTECH DATA一样,向资金的供给方、需求方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以促进风险资本和高新技术项目的最佳配合。我国有“科技成果压库,生产厂家缺乏技术”的怪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过程中缺乏资金投入,但信息的馈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信息足够充分,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前景看好的技术项目找到所需要的风险投资。
再就是可以建立科技发展银行来为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要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必须有相应的风险投资机构来提供资金并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以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作为运作风险资金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掘现有科技成果的市场潜力,有效保障风险资金的合理使用。但由于我国目前民间资金缺乏,民间筹资能力也比较弱,风险投资公司很难筹到足够的资金。建立科技发展银行,一方面可以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优惠贷款,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各个方面来执行实施国家的科技金融政策,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总之,要为我国科技事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就必须建立起为其服务的科技金融机构。这种机构必须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宗旨,以科技贷款为主体,并以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建立起民间科技开发体制为目标,适应高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