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兼职辅导员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为例论文_朱 宁

新时期背景下兼职辅导员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为例论文_朱 宁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随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令第43号)相继出台后, 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新了部署和要求,对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了要求[1]。一直以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高校编制的制约,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与学术比例远远超过1:200,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较大,于此同时,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选配研究生、青年教师为兼职辅导员,补充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以缓解专职辅导员工作压力。本文以A高校为例,以问卷、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点面结合,对该校兼职辅导员工作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为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兼职辅导员队伍基本情况:

1.规模与构成:目前全校兼职辅导员338名。兼职辅导员队伍组成主要包括专业教师、党政骨干、学生骨干,其中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专业教师及党政管理干部有85名、所占比例为25.1%,在读博士生55名,比例为16.3%;在读硕士研究生132名,比例为39.1%;高年级本科生66名,比例为19.5%。从兼职辅导员政治面貌来看,兼职辅导员队伍中有中共党员有279名,所占比例为82.5%。担任兼职辅导员男性占总数的 57.1%,女性占42.9%,性别比例基本持平;从年龄构成上看,90后兼职辅导员占总数的70.4%,兼职辅导员队伍总体呈年轻化趋势。

2.工作内容与开展情况:目前,46.2%的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以配合专职辅导员相对独立地分管某块思政工作或学生事务,如党建、心理、档案管理、学生组织(社团)指导等;36.9%左右以辅助性工作为主,工作内容听从专职辅导员的布置与安排。例如,配合专职辅导员分管某一年级的思政工作和学生事务,协助专职辅导员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和学生助理相似。专业教师与党政管理干部主要承担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在对兼职辅导员每周工作时间与强度进行调查,55.6%兼职辅导员每周工作时间在8-16小时,即两个工作日时长左右,工作时长在8小时以下占22.2%,工作时长在16-24小时占16.7%,超过24小时以上的占5.5%。

二、存在问题

1.立足思政工作现状,专兼配备比例有待优化。以目前全日制学生人数总体规模稳定在5万名,本科生人数2.5万名、研究生人数2.5万名。以研究生辅导员情况为例,按照学校现行组织人事制度,以1:200配备辅导员,其中配备30%的专职辅导员、70%给予岗聘津贴计算配套兼职辅导员。那么,全校应配备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约37.5人,兼职辅导员87.5人。但在实际中,目前全校从事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同时分管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政教育。从兼职辅导员总数看,数量已远远超出87.5人,且不同院系些配备情况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甚至有院系兼职辅导员超过10以上,数量比较庞大。

2.思政工作意识不强,队伍选拔存在一定困难。兼职辅导员选聘有自愿报名后面试选拨与院系推荐两种方式开展。在这支队伍中,73.6%兼职辅导员以自愿报名后面试选拔,26.4%经由院系推荐,通过层层选拔,选出最为优秀的人选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这批同学都曾担任过主要的学生干部,在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心理素质、文化和专业素养等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更为复杂,影响大学生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新潮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对辅导员工作提出来进一步更高要求与期望。而绝大部分兼职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方面缺乏相应的工作技巧,缺乏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特性的认识以及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在缺乏系统培训和实践的情况下,总体业务水平与专职辅导员存在较大差距,较难主动开展工作,绝大部分需要在专职辅导员的带领和指导,甚至以工作分配的形式开展工作[2]。

同时,在队伍选拨中也存在一定困难。院系兼职辅导员的选聘倾向于招聘自己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兼职辅导员没有管理、教育等专业知识。研究生学业科研任务相对比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担任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其次,跨校区的办学与兼职辅导员要求党员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聘难度。

3.队伍流动性比较大,工作传承衔接较难保障。目前, 63.2%的兼职辅导员任期年限为一年及以下,且以低年级担任为主,存在往往刚熟悉业务工作和办事流程,刚摸索到一些经验,就要结束兼职辅导员的工作。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兼职辅导员基本一年一轮换,影响工作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从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院系、专职辅导员对其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从长远角度考虑,流动性大将间接导致今后辅导员新手较多,不利于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与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调查中发现,兼职辅导员每周工作时间普遍在8-16小时,即两个工作日时长左右。由于兼职辅导员原本已肩负一份工作,学生兼职辅导员需要完成自己的学业、科研任务,参与导师课题,在专业学习,科研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青年教师有着自己的科研、教学任务及党政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保证正常运行。

4.身份定位不够清晰,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支撑。学生对兼职辅导员的身份认定直接关系了兼职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在调查中,58.3%的学生对兼职辅导员身份"比较认可","一般认可"占38.9%,"不认可"占2.8%,说明我校学生对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的认可仍存在一定差距,与学生骨干、学生助理的区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走访,了解到存在部分兼职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工作职责不清晰,将自己的工作仅定位在处理日常事务。

5.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培训激励机制亟需完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要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多科目知识的应用。目前,我校兼职辅导员专业分布较为广泛,文、理、工科等呈现不规则状分布。在胜任程度调查中,58.3%院系认为兼职辅导员总体工作能"比较胜任"、30.6%认为"基本胜任"、8.3%认为"完全胜任", 2.8%认为"勉强胜任",说明兼职辅导员队伍的胜任程度较为集中和稳定,出现的极端情况不多,但仍有待提升。

经了解,各院系间津贴发放存在较大差距。培训工作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持和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兼职辅导员对工作培训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工作中,兼职辅导员除按要求参加校组织的一些培训外,尚无设立单独培训机制,兼职辅导员交流与沟通有待提高,一大部分兼职辅导员希望能建立交流平台,相互学习,借鉴经验。

三、对策和建议

1.调整专兼比例以及兼职辅导员内部结构。目前,辅导员除了要完成各项思政管理工作任务外,还要完成就业指导与管理服务、党建工作等多项事务,工作任务量大,因此学校可适当调整专、兼职辅导员的配比,重新核算,定编定岗。针对兼职辅导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延长兼职辅导员聘任期,积极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博士生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研究生担任本科生兼职辅导员,提高工作承接性。从专业背景上,打破只招收本院系学生作为兼职辅导员规律,吸纳思政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

2.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培训管理。目前,全校较高比例的兼职员曾担任过学生干部,自身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但很多学生兼职辅导员依靠过往的学生干部经验在做学生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还有待加强,加之对业务的不熟练,需要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兼职辅导员比较系统地了解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掌握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二是工作方法和能力,组织安排培训课程,如辅导员技能方法培训,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人际沟通技巧培训、危机事件应对处理培训等,提供兼职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独挡一面[3]。此外还可多组织兼职辅导员群体的沙龙、经验分享交流会、素质拓展等活动,积极搭建兼职辅导员交流平台。

3.建立专兼职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协同机制。协调好专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分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建立专兼职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协同机制。或以学生为载体进行年级分工;或以专业为载体进行专业归类分工;或以学生工作的内容为载体来进行分工。比如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他们在专业教学方面富有经验,为此可更多的担任思想教育、学术引领、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兼职辅导员则可担任档案管理、团学活动指导等工作。专兼职辅导员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利用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协同机制[4]。

4.完善兼职辅导员队伍保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诸多院系深切地感受到了兼职辅导员越来越成为开展学生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理论,完善兼职辅导员的队伍保障机制也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基于目前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兼职辅导员保障体系。首先,严格把关兼职辅导员经费使用,给予各院系足额的经费保障。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提高评选年度优秀兼职辅导员、津贴奖励、就业推荐等方式。设立兼职辅导员选拔准入"门槛"、强化兼职辅导员对自身的定位和认知意识,加大评估和考核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公正、操作性强的考核细则;建立与兼职辅导员工作强度相匹配的薪酬体系,营造关心重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兼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1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www.gov.cn/xinwen/2017-10/05/content_5229685.htm.

2、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工作研究-基于对江西省五所高校的调查[D].李佳.江西农业大学.2013

3、对研究生担任高校兼职辅导员的认识与思考[J]. 郑可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学生骨干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对策[J] 赵甘,高珊.高校辅导员员.2015(03)

论文作者:朱 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新时期背景下兼职辅导员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为例论文_朱 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