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德尔菲法论文

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德尔菲法论文

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活动中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活动是创造知识的活动。伴随着世界科技活动竞争的日益激烈,全球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扩散成本正在迅速提高,这意味着对科技活动的投资暗含着更高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为了减少知识生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需要政策制定者或决策者以科学的手段跟踪和预见未来较长时间的科技发展趋势。因此对科技事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及其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与研究机构一直在探索的论题。

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作为一种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已日益引起众多国家、众多机构的关注。

技术预见的目的及收益

技术预见的本意就是“系统地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以选择那些能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技术”。简而言之,技术预见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在通过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体化预测”的基础上,“系统化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利用市场的“最优化配置”手段,最终实现其经济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这样认为,技术预见活动能够在实现对未来需求的变化作出更好预测的基础上,为制定公共和私人的科技政策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可对那些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大范围监测;提供与可能出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相关的高质量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提供一种早期预警信号;评估和预测与目前规划相关的重大科学突破和技术发明实现的时间,这是在捕捉某种行动紧迫性的信号;根据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作出科技政策的重大调整,包括根据新技术竞争对经济竞争力的重新定位,以及修改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研究与开发战略。

技术预见方法

从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是技术预见的先驱者,同样也是开发技术预见方法论的先驱者,他们在使用自己在活动初期开发的两大方法论范式时,即在使用“探索法”(又称“能力导向”)和“规范法”(又称“目标控制”)时,也将其重心移向前者,并且围绕着该范式又开发出一系列用于“趋势预测”的新方法。他们的这一做法又影响了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倒是日本在另辟蹊径,最终将技术预见引入正轨,并创造性地开发了“德尔菲问卷调查法”。

技术预见方法经日本的改进和实践,于1990年代在世界众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尤其是继日本德尔菲法之后,韩国、德国及其他国家也纷纷形成了自己的德尔菲法体系,并积极服务于本国关键技术的选择和科技政策的制定。

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被命名为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使每一位专家独立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组织人员发生关系。在收到专家的问卷回执后,将他们的意见分类统计、归纳,不带任何倾向性地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供他们作进一步的分析判断,提出新的估计。通过二三轮次专家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技术预见的结果。

跨国技术预见活动

随着科技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地区或全球性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多。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之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足够充分的资源支持自身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预见也同样如此。在技术预见活动中,国际合作是必要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在扩大技术预见活动范围的基础上,使技术活动更具代表性和适用性,而且,还将进一步促进技术预见方法的推广和技术预见范式的形成。

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所预见的技术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范围,它往往涉及到某一区域的几个国家,其所解决的主要内容也往往是某一地区若干国家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这就构成了跨国技术预见活动的重要特征。

首先,通过跨地区的技术预见合作,可以跟踪和确定能够让更多国家受益的技术机会。技术机会与预测的内容密切相关。技术机会可以是地区性的,也可以是某国特定的。在对技术预见进行价值评估之前,在解决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问题而制订的战略计划出台之前,这是一个必要的步骤。一般性的技术预见活动很难对某国特定问题指明“如何去做(How to bo)”,因为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每个国家所做出的行动都应该是对其他国家竞争态势的呼应;同时,限于整个地区内各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了各个国家在技术预见中所获得的技术机会将会有所不同,这容易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机会上的“鸿沟”。通过跨国技术预见的合作,形成技术机会的协调机制,可以缩小各国在技术机会上的差距。

其次,通过跨国技术预见调查所形成的专家网络和其他科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成员国资源稀缺的困境,达到了共同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其发展变化一改以往技术预见的模式,即由单一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指示器”,转化为多个国家或整个地区的“指示器”。跨国技术预见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学习与交流的过程。这种知识传输及学习效应的结果或许不能被轻易地测量到,但是它必将刺激成员国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活动,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正如马丁(Ben Martin)观察到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技术预见活动带来的利益之一,就在于在研发机构、大学、工业界之间创建积极有效的网络。同样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在整个地区内更加有效地利用科技资源。这样,通过地区合作,可望在技术预见活动之后对其进行战略评估,可借鉴其他成员国的科技政策要领,增加科技活动对成员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并积累如何发展科技、经济的方法论方面的经验。

各国政府以及有关组织一直在技术预见领域努力探索一种跨国协作、多国合作的技术预见模式。1990年代早期,在联合国的扶持下,国际技术评估与技术预见研究协会成立,该组织旨在推动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与此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Development,OECD)也举行了一次国际性会议,寻求可能的跨国技术预见合作伙伴,但当时在该领域进行国际合作还为时尚早。1990年代中期,日本和德国在技术预见领域进行合作,开创了世界技术预见跨国合作的先河。该组织每半年举行一次国际性会议,旨在推动跨国技术预见活动的广泛开展。

1998年,亚太经合组织(Asia Pacific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产业科技工作组成立了APEC技术预见中心。该中心是第一个跨国技术预见中心组织。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组织多国技术预见专家进行技术预见活动并发布信息,管理技术预见项目,关注项目动态及在成员国中网罗技术预见专家。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国际科学与高技术中心于1999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基于因特网之上的技术预见网络平台,即信息网络联合组织(the UnitedInformation Network,UIN)。

跨国预见活动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

首先是方法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德尔菲法是常用的对许多领域进行长期预见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没有可资参考和调查的历史资料,外部因素的影响超过了技术的内部制约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民族、伦理道德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这些情况下。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技术预见工具,德尔菲法基本上被技术预见专家所接受和认可,而且其使用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

目前,在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德尔菲法应用较为典型的是APEC技术预见中心开展的两次调查,一次是探讨“自来水供应与管理”,另一次是“推动知识和文化发展的技术”。

在具体活动中,德尔菲法的应用的确体现出了一些优点。因为在跨国合作中,参与德尔菲法调查的各成员国集中了各国的相关资源,如人才、资金,这样容易将技术预见调查的结是及整体步骤广泛地传播开来,参与调查的各成员国专家把技术预见调查结果转移到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中去。使用德尔菲法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间接地把各国专家联系起来,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通道。

当然,德尔菲法自身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德尔菲法对技术预见专家的协调工作要求近乎苛刻,这一点在跨国技术预见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在跨国合作中,组织者很难对不同国家的专家实施有效控制。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国家的专家对德尔菲法理念的理解、对某个技术专题的专业背景、专家所代表国家的支持程度以及各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如在“自来水供应与管理”技术预见活动中,APEC技术预见中心很难对专家施加有效控制。

其次,德尔菲法调查问卷的设计基准直接影响着技术预见的效果。在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德尔菲法调查问卷设计基准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两难问题。如果设立统一的基准,由于各国文化和经济背景不同,对德尔菲法问卷调查中涉及的技术内容的认可和追求的目标都不尽相同,这又失去了设置统一基准的意义。鉴于此,跨国合作中,德尔菲法调查表中往往不提供统一的基准,即该技术内容适用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现在实现还是永远不可能实现,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还是为了创造财富等方面均存在着模棱两可的问题。这又造成了德尔菲法的使用效果不到位的后果。

最后,德尔菲法调查问卷对回答者反馈率的强依赖性影响了整个技术预见活动的进行。反馈率越高,德尔菲法调查的精确度就越高,得出的依据就越具科学性。在一个国家内部或某个地区所进行的技术预见活动中,由于语言和沟通不存在问题,德尔菲法调查往往能保持较高的反馈串,效果也较为明显。然而在跨国合作中,考虑到某些国家和整个地区的复杂性,技术参数往往被有意识地压缩到最少。由于各国语言之间有巨大差异,因此参数的设置问题往往被尽量简化。只有少数反馈者回答得比较清晰,不少人根本就没有弄明白需要回答什么问题。正如德国国家技术预见组织者在进行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所感慨的那样,“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如果能有15%~20%的反馈率就应该算是成功了。”

过程收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技术预见的过程收益,马丁等人认为,技术预见研究所产生的收益除了从正式的研究成果中可以体现之外,还可以从预见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体现。他们把过程得益归纳为5C原则。

沟通(Communication)原则 目的就是要增进这些不同部门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的信息流动,就科技、经济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达成共识,以形成合力。

聚焦未来(Concentration on the Longer Term)原则开展技术预见活动将有助于促使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将他们的注意力适当地集中于中长期战略问题,以利于他们能够着眼于整个国家和所在部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协商一致(Consensus)原则 技术顶见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未来世界的发展图景是理性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选择的结果。正因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就塑造怎样的未来世界问题,通过相互协商以达成一致就变得非常必要。

合作(Co-ordination)原则 技术预见的结果就是要让每一个组织,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具体而言,如果不同组织或成员之间有合作的意向或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双方就可以通过协作共同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或共同发展的目标。

承诺(Commitment)原则 参与技术预见活动的都是些有一定知识背景、有热情冲动的各界专家,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必将就相互间的项目合作或协作做出承诺,使有创意的想法尽可能转化为具体行动。

5C原则较好地归纳了技术预见过程收益的基本条件,也得到了技术预见专家的普遍认同。然而在跨国技术预见实践中,上述某些原则也面临一些挑战。

承诺原则由于跨国技术预见组织者的权威而受到影响。承诺原则是技术预见工作成功的基本要求,它很大程度上依较于组织者的权威。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技术预见活动,由于政府部门具有足够的权威,技术预见活动的参与各方均能够自觉,甚至自愿地“承诺”各自的责任,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某些创新的做法,由此促进技术预见工作并增强活动效果。如日本的技术预见活动往往由日本科技厅去组织和实施。而在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组织者不具有行政等权力资源,对技术预见各方的控制属于“弱控制”,很难要求参与各方对其具体行为“承诺”相应的责任。鉴于此,APEC技术预见中心最近正在努力吸引APEC组织官方机构的注意,以期他们的支持。

合作原则由于成员国的多样性和不同的利益而难以贯彻到底。合作原则是跨国技术预见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目前,跨国技术预见由于某些原因直接影响了合作原则的执行。

其一是各成员国在技术预见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对跨国技术预见活动,各成员国表现出来的热情也截然不同。如在技术预见项目“自来水供应及管理”中,由于自来水供应密切关系到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地正在实施的市政工程,因此这些成员均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这三地调查问卷的反馈率普遍较高,均在20%左右;与之相反,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的反馈率几乎为零。

其二是由于各成员国的语言及地域文化的多样化,这就构成了合作的障碍。语言差异除了影响调查问卷的执行和绩效以外,最主要的还影响到参与方对技术预见基本理念的把握,对执行者意图的领会,以及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配合。这一问题成为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跨国技术预见方法论的认识

通过几次跨国技术预见的实践可以看出,目前使用德尔菲法所暴霹出的某些缺陷可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还没有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法来支持跨国技术预见合作,而且现有的技术预见所涉及的调研框架设计、专题及研究仍局限于以往在一个国家进行话动的范畴,还没有上升到国际组织层面。

基于国际技术预见活动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跨国技术预见方法将在这些方面进行改善:跨国技术预见中的语言差异、地区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经济差异、科技差异等一些因素将被列入改进跨国技术预见方法的重要参考依据;跨国技术预见调查中不应只局限于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应结合“情境模拟法”等其他技术预见方法,尽量避免德尔菲法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应及时研究跨国技术预见调查过程的控制方法,即能够实现技术预见每个阶段的任务,能够使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预见成果付诸实施;需要提高各成员国专家的推荐层次,以更好地实施跨国技术预见计划。和在一个国家进行技术预见不同,跨国技术预见更需要创建高素质的工作团队,要求其不仅没有语言障碍,而且对他国的文化及技术预见的理念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些人才往往属于国际性人才。

对过程收益评价原则的认识

针对跨国技术预见过程收益的5C原则所面临的挑战,安德森(Joe Anderson)等人提出了第六个C:理解(Comprehension)。其原意被认为是对科技变化及动态的一些反应,我们认为这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这里的理解应该是置于国际区域,甚至置于整个世界背景之下去把握。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科技的发展应该为整个区域提供最大化福利,而不单纯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福利,这里包含着一种对弱势成员的支持和宽容,也包含着对强势成员的一种配合与交流。即跨国技术预见应该具有一种区域性、甚至要有全球性的关怀,而非狭隘的地方主义情结。这既是跨国技术预见的出发点,也是跨国技术预见的最终归宿。

针对过去跨国技术预见过程收益评价原则中的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可能沿着下述方向发展和调整。

建立有权威的、合法的和可信的组织机构。此类机构便于组织专家;具有理论上的权威性,利于技术预见理念在专家群中的传播和接受;具有一定的法律强制性,使从事技术预见活动的专家对自己的行为自觉承诺预见责任。这些均可以支撑承诺原则。近来,有的跨国技术预见组织也开始在此方面投入不少精力。如APEC技术预见中心在方案组管理工作上聘请有丰富经验的约翰斯顿(Ron Johnston)教授担任方案建设组顾问,确保了技术预见组织的权威性和可信性,而且该组织有的技术预见项目还在努力争取APEC产业技术小组的授权,以取得合法地位。

本着跨国技术预见区域性关怀,甚至是全球性关怀的情感,促进各方理解和交流。由于长期从事单一国家技术预见活动,使跨国技术预见活动的成员具有一种地方情结,这种情结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使技术预见活动的整个收益最大化,并导致了跨国技术预见合作原则失去了它的基础。正如马丁所述,“……在技术预见领域开展国际合作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其优点是可以共享方法论上的经验和预见结果,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技术预见的活动绩效。然而,就这一阶段的技术预见而言并不适合于在多国进行。”

关于跨国技术预见应拥有区域性情怀,甚至是全球性情怀这一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它也许是一个摆在跨国技术预见工程面前的一个永恒的人文问题。但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预期,即在跨国技术预见方法完善的前提下,在科技、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当人们的视野在不断走向开阔的时候,这一问题就会变得易于解决了。

标签:;  ;  ;  ;  ;  

跨国技术预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德尔菲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