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自然灾害教育论文_石丽进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自然灾害教育论文_石丽进

石家庄市第五十五中学 石丽进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害种类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其给人体造成的死亡、伤残等生理伤害,以及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将许久难以弥补。中小学是灾害中未成年人最密集和最难立即疏散的地方之一,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也相对薄弱,他们的生存状况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心。所以加强中小学自然灾害教育责任重大,刻不容缓。初中地理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并做好灾害的预报预警机制以及灾后救助途径,使我们在大灾面前不会显得那么被动无助,同时也可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 自然灾害 灾害意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害种类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其给人体造成的死亡、伤残等生理伤害,以及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将许久难以弥补。中小学是灾害中未成年人最密集和最难立即疏散的地方之一,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也相对薄弱,他们的生存状况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心。所以加强中小学自然灾害教育责任重大,刻不容缓。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实施自然灾害教育,我简单的谈以下自己的作法:

一、深挖教材,把初中地理课本中的自然灾害内容讲清、讲透

初中地理中有很多自然灾害,但它是零散的,不系统,有时一笔带过,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学生根本不了解它是如何产生,分布在那里,会带来那些危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深挖教材,把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讲清、讲透。如七年级地理下册中讲到印度的气候为热带季风,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及大危害。学生不知道季风是如何产生、性质如何,如何预防。因此教师在讲到印度的气候时,把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也就是说印度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较大的洋印度洋,冬季时陆地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区,海洋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区,即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少;夏季时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区,而海洋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区,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即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湿润,降水多。这时教师在讲什么是季风,季风分为冬季风和下季风,它的性质不同,学生容易理解。紧接着教时讲季风进退规律的反常,也就是夏季风(西南风)进退规律的反常,西南季风强,来的早,退的晚,雨季长,水灾;西南季风弱,来的晚,退的早,雨季短,降水少,旱灾。在画印度季风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印度的水旱灾害,这样学生对印度的水旱灾害理解较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带来的危害,最终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中讲到日本,活动设计了这样的内容,读图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减灾措施。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找到日本,然后分析日本位于那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容易碰撞、挤压,所以多火山、地震。然后教师展示全球六大板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六大板块的边界,看世界的火上、地震多分布在那里,找出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分析地震的成因及分布。教师展示5.12地震的图片,让学生自己体验地震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三、利用新闻联播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及危害

近两天,电视台播出台风彩虹最新消息:4日,台风“彩虹”外围环流触发了小尺度龙卷风,截至今天上午十点,共造成6人死亡,215人受伤。龙卷风还导致佛山大面积停电,其中海珠番禺大片街道社区停水停电、交通灯失灵、停车场拥堵。学生通过收听新闻,了解台风,分析台风如何形成,并说出台风的概念,并结合图说出台风的移动路径并分析其成因,造成的危害及减灾措施。主要危害:掀翻船只,拔树倒房,江河决堤,水库溃坝,形成洪灾,破坏海堤、港口,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危害地区:东南亚,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南部。

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暴雨、冰雹等自然现象,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教育

每到夏季,商洛就会出现暴雨及冰雹,学生习以为常,并不奇怪,他们并不知道暴雨及冰雹对人类的危害。如果突降暴雨或冰雹后,教师要抓住这以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知道冰雹是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五、带领学生野外参观,了解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学生进行灾害教育

商洛地处山区,山大沟深,有很多滑坡体,教师可以利用时间,带领学生实际考察,观察滑坡体,让学生分析滑坡是如何产生,如何预防,这样学生深临其境,容易理解。

综上所述,中小学是灾害中未成年人最密集和最难立即疏散的地方之一,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也相对薄弱,是承灾人群中的脆弱群体,所以加强中小学自然灾害教育责任重大,刻不容缓。初中地理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并做好灾害的预报预警机制以及灾后救助途径,使我们在大灾面前不会显得那么被动无助,同时也可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杨光;加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灾害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4)

论文作者:石丽进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自然灾害教育论文_石丽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