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能力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把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阅读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延伸,成为中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中学数学阅读的现状与缺陷
现阶段中学生是如何理解数学阅读的?数学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如何?对新教材中富有创意的阅读内容和课外书籍是如何看待的?本人对初中2个班的10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重视数学阅读的比例只有28.9%,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阅读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
从表中可看出:46.2%的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不够重视,只有20.2%的学生还比较重视.
可见,初中生对数学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很好,大部分对数学阅读不够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数学阅读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学数学课堂上“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学生不喜欢阅读数学课本,依赖老师讲课、按布置的作业习题的情况比较严重.学生对数学阅读的不够重视,反映出我们数学教学上存在着问题和缺陷.一些教师课堂教学观念上存在着偏差,有的教师整节课上不让学生看课本,认为学生阅读课本后,就没多少可讲授的了.一些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预习,有的教师虽然也布置了阅读预习作业,但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却很少检查,多数学生不能回顾自己阅读预习的收获.也有的学生自以为阅读懂了,课堂上就不再认真听老师的讲课.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把教材中的要点整理出来,通过自己的理解讲授给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数学课本和其他数学资料的能力和习惯,认为研读课本教材和其他资料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只要听懂老师讲的、会作题就行了.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丧失教与学的活力,导致教学效果的不佳.目前,中学的数学阅读教学在我国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这与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是很不相适应的.
二、中学数学阅读的必要和作用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类认识世界、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有着不同于其他一般阅读的特殊性.数学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准确理解原文,较快的阅读速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语言学习的现实要求
数学是与日常语言不同的一种语言,“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思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学生智力发展诊断研究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也较差,思维转换较慢,从而造成了知识接受的质差量少.学生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掌握“数学语言”特点及数学术语的水平.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较差,理解问题时常常会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其独特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二)中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信息化及社会的“数学化”,要求人们具有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本领.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对人们收集、整理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仅占一生工作中所需知识的10%,90%的知识是要靠毕业后自学获得.未来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人们不仅要有必备的基础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去获得新知识.自学能力已成为每一个未来社会人必备的生存能力,而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了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就为高中阶段和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终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奠定了基石.
(三)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课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是: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并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学和教学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围绕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性,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课题.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仅靠课堂的集体教学是难以实现的,有效的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的个别学习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数学交流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数学阅读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是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方式.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谋合一的.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加强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实现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中学数学阅读的探索与策略
阅读策略是解决阅读理解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恰当的策略知识介绍和策略培训是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学习情境调整阅读策略方法,帮助学生较快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这不仅有助于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拓展数学教师的视野和知识结构,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将促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形成以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教学风气.
(一)根据年龄知识层次,安排数学阅读内容
新的数学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阅读内容,形式多样.有知识引申拓宽、知识应用及数学发展的小故事,有绚丽多彩的图片,有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编好导读提纲,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引导和启发学生认真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使学生养成阅读课本“阅读材料”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努力做到:(1)阅读目录:解读教材编排顺序,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2)阅读概念、定理、公式,准确理解字、词、句,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3)阅读例题:分析解题的关键,学习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的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规律,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
根据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可将初中学段分为三个阅读层次:七年级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和同步训练的习惯;八年级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有关数学参考书的习惯;九年级则培养学生数学综合阅读能力的习惯.当然这三个层次的阅读安排不能完全分割开,应有机地联系与结合.
(二)利用数学问题情境,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严密逻辑性,数学教学有着设疑激趣的优势.课改后的数学教材不仅在内容上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多样化,而且在编排的形式上新颖活泼,构建了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与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能够很好地诱发和保持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数学教师要做的是:(1)确定这部分内容是由学生自己读还是由教师讲?如章节的“引入”部分内容较少,尽可能由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再补充一些素材.(2)对少部分学生进行点拨和鼓励,帮助他们解疑释惑.(3)在学生阅读之前,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数学知识的发展线索,创建一些大小错落、层次相联的问题情境,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的效果,带着一定的问题和欲望去阅读,就能促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使学生感到学数学的亲切、自然、具体、乐趣,领悟数学阅读的价值和愉悦.
(三)注重阅读形式多样,增强数学阅读活力
数学教材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数学阅读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认真细致地阅读并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通常是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常常要进行三者的互译,灵活地转化阅读内容.数学阅读不像读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便可知故事梗概.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需要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数学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的过程也常简略.数学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需要用纸笔进行演算推理,以便顺利阅读.重要的概念、原理、公式,需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增强记忆.
课堂上数学阅读教学,可采用先读后讲或先讲后读两种形式.例题、应用题等的阅读适合于先读后讲,而概念、定理、公式等的阅读适合于先讲后读.例如,本人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一课时,通过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在总结完教材安排的两个问题情景后,把两个式子:书写在黑板上,再联系一次函数的定义给反比例函数下定义,学生能说出,但对条件是x不为零,要不要写出来会产生异议,这时教师就要讲解这个问题.讲完之后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概念,更好地达到阅读目的.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学生在做习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同学在做题时,还就没把题读懂就动手解答;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漏字、添字或关键词没找准,导致理解错误题做错.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读题时从整体入手,找出关键性词句作上记号,准确、深入理解题意,逐步提高阅读应用题的能力和经验,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打好基础.
(四)合理控制阅读进程,提高数学阅读水平
中学生数学阅读时间安排过长,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安排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数学阅读也就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情和学情,合理有效地控制数学阅读时间和阅读进程.采用提问、练习、讨论等方式加强阅读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阅读信息,检查阅读效果.这对学生准确理解教材,提高数学阅读速度和水平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生对教材内容阅读、思考后,教师可以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和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适合于学生阅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阅读,阅读完后由学生自己对阅读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来回答.若全班学生都回答不了或回答不全,再由教师进行讲解、补充.本人在讲授九年级下册中二次函数y=a+bx+c的图象“求根公式”一节中的例题时,是这样进行的:
例:求二次函数y=a+bx+c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学生阅读后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为什么把a变成2a?
②是怎么来的?
③是不是只适用于y=a+bx+c的形式?
很显然,前两个问题是程度一般的学生提出的,而第三个问题的质量就比较高,是通过认真阅读思考后提出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轨迹.在阅读后把部分学生的思维暴露给全班同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思索,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使阅读思索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捕捉疑问、引导比较,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的质疑是学生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和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数学阅读和教学中,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有疑问,教师的任务是要在学生中捕捉疑问并向大家展现出来.如果出现学生没有捕捉到疑问点,教师也应及时点出来.阅读质疑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观察问题更仔细,思维更深刻,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抓住关键问题,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阅读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也可以是同类问题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数学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和内在的联系.例如:在讲分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分数内容的复习,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来学习分式.类比的思维方法是研究分式全章内容的基础,在课堂上能否把这个思维方法渗透到位特别重要.通过阅读分数概念形成的材料,让学生感知思考分式概念的形成,体会类比的数学思维方法,学会用数学阅读去学习和解决新问题.
(六)加强数学课外阅读,延伸数学阅读空间
学校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课外数学阅读.课外阅渎不仅能将课内阅读延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教材以外更为广博的数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要准备一些有趣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阅读资料,提供给学生使用.要有计划地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做到要求详细、具体,及时检查、督促.要指引学生查找课外阅读资料的途径,教给学生“做学问”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些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师还应自己动手搜集、制作一些学生少见和没有见过的数学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如能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一些以阅读为载体的数学课外活动,组织数学阅读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启迪思维.这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既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实践中进行,其实践性是很强的.要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和机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和表达的欲望.由于中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性的特点,教师既要探索数学阅读的一般规律,又要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等个性因素,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要把握契机,有步骤地、有策略地指导中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努力开发、生成并利用国内外的教育资源开展数学阅读教学.还要建立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质量的有效评价方法.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加强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较快地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推进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