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油气资源依存性经济分析_储备基金论文

俄罗斯油气资源依附型经济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油气论文,经济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3/17.512 【文章标识】A 【文章编号】1009-721X(2010)03-0032-(21)

导言

俄罗斯1991年年底开始了体制转型,国民经济规模逐渐缩小,至1996年,GDP下降幅度达40%。1997年起,俄罗斯GDP开始增长,但1998年金融危机导致GDP再度萎缩。从1999年起,俄罗斯经济出现快速增长,2003年以来,GDP年均增幅更是保持在6%-7%(参见图1)。本文论述的时间背景是1999年以来的这段时期①。

图1还显示了原油价格的变动。从中可看出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原油价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实际上,俄罗斯经济衰退期(1991-1998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17.6美元;而经济增长期(1999-2006年)则达到每桶35美元。

本文主要讨论油气因素对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增长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第一部分首先说明油气产业在俄罗斯GDP中占有多大比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的俄罗斯经济研究中尚未触及的领域,是本文的一大重要成果。然后讨论油气产业通过何种方式带动俄经济增长。最后探讨原油价格高涨带来的影响。

第二部分分析油气对俄罗斯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指出俄对外贸易中的商品构成和比较优势、比较劣势的变化受到油气、特别是油气价格高涨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本部分还提及以油气阻碍经济增长为特征的“荷兰病”现象。对俄罗斯经济与“荷兰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成果。

第三部分分析油气对俄罗斯财政的影响,指出油气产业的税收增加大大改善了财政状况,同时分析了利用油气税收的一部分建立起来的稳定基金、储备基金和下一代基金。

第四部分根据以上三个部分的讨论和分析指出今后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将会产生的问题。

一、石油、天然气与俄罗斯经济增长

(一)油气产业的贡献

根据俄罗斯的官方统计,油气产业占俄GDP的比重仅为7%左右。其实这主要是由于油气的出厂价格过低造成的。如果考虑到商业贸易和运输业中油气产业的附加值,2000年以来俄油气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近20%②。这一特点和俄罗斯的油气产业结构及企业的经营模式密切相关:在俄罗斯已形成各种上下游一体化(垂直管理)石油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为了最大限度地避税,利用转移价格(关联交易价格)③将利润尽可能地转移到非上游生产企业④。由于转移价格被设定得较低,导致GDP统计里出现的油气产业的出厂价格也就较低。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广义的油气产业(计入商业贸易和运输业中的油气附加值)对实际GDP的增长产生什么样的贡献。根据我们的推断,广义油气产业的贡献率在2000年为22.3%,2001年为7.5%,2002年为14.8%,2003年为23.6%。⑤这表明1999年以来,特别是在GDP大幅增长的2000年和2003年,油气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非常大。

由于实际GDP的计算要剔除价格中的通胀因素,因此理论上原油价格上升对GDP增长没有直接影响,即上述推断反映的实际上是2000年以来原油产量的增长。而从对名义GDP增长的分析来看,广义油气产业的贡献率在2000年为32.8%,2001年为4.4%,2002年为11.8%,2003年为23.4%⑥。这与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研究表明,这受到了俄罗斯国内油气价格相比国际价格上升幅度很小,而油气以外的产品价格上升幅度较大这一现象的影响。

(二)个人消费牵引下的经济增长

如果从支出的角度看GDP的话,可以看出是什么促进了俄罗斯近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图2显示了各项支出项目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个人消费推动的⑦。仅仅是个人最终消费就使俄罗斯经济在2000年以来每年增长3.5%-6%。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总投资对增长的贡献率虽然达到1.5%-3.1%,但仅此不能说明俄罗斯经济是投资主导型的。

2000年以来,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的贡献率非常低,有时甚至为负,因此可以说俄罗斯近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内需主导的。另外,俄罗斯的贸易盈余数额非常大,且近年盈余还在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净出口对俄GDP的贡献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在实际GDP的计算中,出口和进口是通过剔除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通胀因素后的差额计算出来的。由于出口增加主要是油气等价格上涨带动的,而进口增加主要是产品数量的增加带动的,因此从实际值来看净出口呈现微增或下降⑧。

在实际GDP的基础上考虑到贸易条件改变的影响(The terms-of-trade Effects)就产生了实际GDI(国内总收入)的概念。这里,贸易条件改变的影响(TT)的定义如下:

表1显示根据上式计算出的实际GDI(GDP+TT),图1表示了实际GDI的增长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贸易条件大幅改善的2000年和2003年以来的时期,GDI增长率要大于GDP增长率。可以说,GDI这一指标使从实际值的角度理解原油价格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俄罗斯,可以说反映贸易条件变化的GDI增长率更能体现经济增长的本质。

二、石油、天然气与俄罗斯对外贸易

(一)俄罗斯经济与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一直非常大。这是1991年开始的体制转型过程中对外贸易和外汇交易等对外经济活动短期内迅速自由化的结果⑩。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在2006年达到28.1%,与西方七国中这一比重最大的德国不相上下(11)。该年俄罗斯的原油和天然气出口量分别占国内生产总量的51.8%和30.9%(12)。同时,进口占GDP的比重在2006年达到19.3%;2005年进口商品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5%(13)。这些都说明进口对俄罗斯国内经济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

俄罗斯经济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陷入衰退也受到对外贸易的很大影响:即油气产品的出口产生贸易盈余,进而导致卢布升值,从而刺激进口工业制成品,打击了制造业等国内产业。这是典型的“荷兰病”的症状。1998年金融危机中卢布实际贬值一半,这给1999年以后的经济复苏提供了契机。统计显示,1999年至2001年间制造业的产量大幅增长(14)。

此外,原油价格在1998年大幅回落,导致短期国债持有者对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也是俄罗斯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15)。2000年以后的原油价格上涨也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已在前文作了分析论述。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与具体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和卢布汇率变动息息相关。本部分将分析俄罗斯对外贸易的特征并指出对外贸易中油气的重大影响力。

(二)俄罗斯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16)

俄罗斯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石油和天然气。图3表示了俄罗斯2005年的出口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俄罗斯统计局、俄罗斯海关官方资料。

图3 2005年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矿产资源产品占64.7%,其中原油为34.6%,成品油为14.0%,天然气为13.0%;金属、贵金属和宝石占16.9%,其中钢铁(7.8%)、贵金属和宝石(2.8%)、铝(2.4%)的比重较大。相反,机器设备只占总出口的5.6%。

进口产品结构(图4)中,机器设备的比重最大,达到44.0%。其中生产用机械设备的比重为16.6%,汽车为12.5%,电气设备为10.4%。同时,进口汽车中大部分为乘用车(占汽车进口总量的68.6%)(17),电气设备大部分为家用电器;由于生产用机械设备里包括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可以推定,进口机器设备中大部分为消费品(消费资料,相对于生产资料)。进口产品结构中其他占有较大比重的是食品、农业原料和化学品。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带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单一经济(mono culture)的特征,即主要出口油气等矿产资源,进口机器和化学制成品。

资料来源:俄罗斯海关官方资料。

图4 俄罗斯2005年进口产品构成(%)

下文将利用2005年的俄罗斯对外贸易数据,根据编码协调制度(两位制)(Harmonized System 2 Code,HS2 Code)计算贸易特殊化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 Index,TSI)、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和显性比较劣势(Revealed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RCD),进而指出俄罗斯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18)。

首先,表2列出了比较优势较大的商品类型。出口比进口多得越多,TSI的值越接近1;出口比进口少得越少,TSI的值越接近-1。表2中TSI值超过0.8的共有9种,这些商品可认定为进口特殊化商品(基本上没有进口或进口量极少)。所列的15种商品类型中除燃料、宝石和贵金属之外还包括各种非贵金属(base metal),而属于制造业产品的除了武器之外有化肥、纸浆和有机化学品(19)。

RCA是比较某类商品的俄罗斯的出口结构与世界范围的出口的指数。由于在世界贸易中发达国家的比重非常大,因此这个指数实际可用来比较俄罗斯的出口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结构。如果该指数大于1,表示俄罗斯的该种商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大于发达国家。根据HS两位商品分类,表2显示的俄罗斯的前15种商品的RCA值都超过1,其中燃料、武器、镍和化肥的RCA值特别高。当然,由于近年燃料出口比重过大导致其他种类商品的RCA值变小(20)。

表3列出比较劣势的商品种类排序。表中前20种商品的TSI值都小于-0.8,这些商品可以认定为进口特殊化商品(基本没有出口或出口量极少)。相比表2中TSI值超过0.8的只有9种,进口特殊化商品的种类超过其1倍以上。总体看来,HS两位商品分类中TSI值为正(即出口量多于进口量)的只有26种,其余70种均为负值。这说明俄罗斯的出口主要集中于少数特定的商品。

表3中列出的进口特殊化商品全部为食品或消费品(消费资料)。RCD(比较同种商品的俄罗斯的出口结构和世界范围的出口结构)值大于2的有19种,RCA值大于2的只有9种,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RCD值大于1的有48种,RCA值大于1的只有15种,前者比后者多出很多。这说明虽然出口集中于少数特定商品,但进口相对分散于多种商品。在RCD值大于3的商品种类里,除去火车机车、铁道车辆和船舶之外就只有食品(21)。俄罗斯的进口额中机器设备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汽车类商品的RCD值为1.41,工业用机器设备为1.23,电气设备仅为0.71。这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进口商品中机器设备的比重还不是很大。

此外,作为席卷俄罗斯国内市场的进口商品的服装和鞋等并没有出现在表3中,这是因为提供计算依据的俄罗斯海关统计没有把握所谓“倒爷”贸易的数据。这种贸易数据没有统计在案。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的推测,2005年的该种贸易达到俄罗斯进口总额的25.6%(22)。可惜关于这种贸易中的商品结构的数据还无法取得。

(三)矿产资源与制造业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俄罗斯仍然是出口矿产资源、进口机器等工业制成品和食品的单一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特点随着原油价格上升在近年得到逐渐强化的事实已在拙著中得到揭示(23)。上述拙著还分析了俄罗斯与非独联体国家间的贸易,鲜明地揭示了燃料和非贵金属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制造业产品的比较劣势(24)。

第二,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依然很低。制造业产品中保持着竞争力的仅是以化肥等基础化学工业品和纸浆为代表的具有苏联时代遗产性质的低级加工品。制造业的竞争力没有增强的主要原因在于1990年代的卢布升值促进了制造业产品的大量进口,即通过燃料出口获得巨额的硬通货,却妨碍了制造业的发展(荷兰病)。1998年卢布的实际汇率下降,导致制造业产品暂时的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随后实际汇率的迅速上升导致制造业产品进口量恢复增长。这一点已在本部分进行了分析。因此,油气对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总起着正面推动作用。

然而,天然气等燃料能源产品的部分国内价格为政府所控制,常常大幅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这其实是政府对国内产业提供“默认的补贴(implicit subsidy)”。对天然气价格的管制帮助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度过了1990年代的经济萧条期,而且在近年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有效抑制了“荷兰病”的进一步发展(25)。

制造业竞争力没有增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积极地吸引可以促进技术革新的外国投资。而外国投资不足的原因则在于:一是外国企业认为只要将产品直接出口就可以得到预期的利润;二是腐败问题严重,投资环境恶劣;三是部分产业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京出任总统后,俄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投资环境。同时考虑到未来加入WTO的需要,俄关税征收体制得到逐步改善,非关税壁垒也在逐步消除。尽管这些措施促使2000年以来的外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大幅增加,但投资的重心仍集中于燃料产业。

此外,如表3所示,食品类中TSI值很低而RCD值很高的产品还很多,但与1990年代前期相比已有很大的改善(26)。这主要是由于对食品工业的外国投资相对活跃,而且可以运用较少的外资促进技术革新。

三、石油、天然气与俄罗斯财政

(一)来自油气产业的税收

近年俄罗斯财政状况大幅好转,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强了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截止到1999年,俄罗斯财政一直呈现赤字状态,自2000年开始转为盈余,特别是2004年以来盈余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财政盈余已占GDP的4.5%,2005年为8.1%,2006年为8.4%(参见表4)。下文将分析油气产业的税收对财政盈余形成的贡献。

俄罗斯财政部的公开资料中第一次涉及油气产业税收的是2002年以来的税收数据。表4就是据此编制的(27)。从表4中可以看出,俄财政部整理的油气税收包括企业所得税、物品税、矿产资源税、出口关税等各种税金及股票分红、合资公司收入。其中,企业所得税为直接税,增值税、物品税和出口关税是间接税(国民经济核算SNA统计中的产品税类)。矿产资源税在俄罗斯的SNA统计中2001年表示为“资产收入”,2002年以来表示为“其他生成性税类”。表4中不包含油气企业缴纳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统一社会税和企业资产税等一般税金。

从表4中可以看出油气税收在逐年增大,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大,2005年这一比重达30.1%(28)。表中除了企业所得税、成品油的物品税、原油及凝析油的矿产资源税的一部分纳入地方政府税收之外,油气收入的大部分(2005年为90.7%)纳入中央政府。2005年油气收入占中央政府收入的比重为45.7,占GDP的比重为12%。

由上述分析可知,油气收入增加对俄罗斯政府收入增加的贡献极大。比较2002年和2005年的政府收入可知,这一期间的政府收入的增加值的37.7%是油气收入的增加值(29)。其中,中央政府收入增加值的60.3%是油气收入的增加值。

油气收入中比重较大的是物品税、矿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这3种税收约占油气收入总额的90%(30)。其中,矿产资源税是在2002年1月代替以往的矿产资源储量再生扣除、自然资源使用费和原油物品税而设立的。2004年1月由于天然气的物品税被正式废止,从2004年起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成为油气收入的两大源泉。

原油的矿产资源税于2002年1月起开始征收,原油的出口关税于同年2月改为从量税并反映国际市场价格(乌拉尔原油价格)的变化。因此,当原油价格上升时,来自原油的税收大幅增加。2005年仅是原油的矿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收入就占油气总收入的65%和政府收入总额的19%。2004年1月天然气的出口关税的从价税率由5%上升至30%,同时天然气的矿产资源税改为从量税,这直接导致这两种税收的大幅增加。

可以看出,近年油气税收的增长与油气税收制度改革密切相关,特别是税率与国际市场价格挂钩的方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种方式使俄罗斯确立起油气价格上升自动带动税收增加的机制。对于原油,当价格超过每桶25美元时,价格上升额度的87%通过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被纳入政府收入(31)。

这种油气税收制度是俄罗斯体制转型10余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创立起来的,也是税务当局为了对抗油气企业的高超的避税手段而不断努力的结果。油气企业曾广泛使用转移价格促使当局废止与出厂价格挂钩的从价税。但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它们通过转移价格来避税的余地已变得非常有限(32)。

另外,油气税收制度改革还存在关于如何为油气企业界定适当的税收负担的讨论。油气企业认为现在企业的赋税负担过重,已严重影响到生产与再投资。如果考虑到俄罗斯的资本外逃规模的话,这种观点站不住脚。油气产业的企业构造已使各种逃税和资本外逃行为成为可能。

(二)稳定基金、储备基金和下一代基金(33)

俄罗斯于2004年设立了以原油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为资金来源的“稳定基金”(34)。由于俄罗斯的预算收入极大地依赖于原油价格,因此为了应对原油价格下降导致的收入减少而设立了这一基金。类似的基金也存在于挪威和哈萨克斯坦等许多产油国。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乌拉尔原油价格)超过基准价格时,超出部分所对应的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中纳入中央政府收入的部分被充入稳定基金。原油的基准价格开始时设定为每桶20美元,从2006年1月起调整为每桶27美元。假定原油价格达到每桶50美元,则对应此油价的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的税额与油价为每桶27美元时的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的税额之间的差额计入稳定基金。

从2004年初至2008年1月1日,从原油的出口关税和矿产资源税收入中计入稳定基金的额度达到48122亿卢布(参见表5)。2005年的计入额度达到中央政府预算收入的22.8%,2006年增加到26.1%。如果和财政盈余比较的话,2005年计入稳定基金的额度相当于中央政府预算财政盈余的72.6%,2006年更达到82.1%。

在稳定基金的支出方面,结余超过5000亿卢布时可以根据相关联邦法规定的用途使用。2004年的联邦法没有对用途作出具体规定,2005年的联邦法规定可以用于填补养老金基金赤字和返还对外债务。2006年和2007年的联邦法规定只可以用于外债返还。

在稳定基金设立迄今的16115亿卢布的支出总额中,最大的部分是返还向巴黎俱乐部的借款(2005年150亿美元,2006年216亿美元)。剩余的支出大部分也用于返还外债,其余部分包括2005年填补养老金基金达300亿卢布的赤字,2007年对对外经济银行达3000亿卢布的资本金注入。截至2008年1月1日,稳定基金的结余达到38491亿卢布(1568亿美元)。这相当于2007年GDP预测值的12.5%(35)。

稳定基金的另一作用在于抑制通胀。从消费者物价指数来看,俄罗斯进入2000年之后,通货膨胀率一直高达10%以上,2006年也达到9.0%(36)。近年来俄通货膨胀率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天然气、电力、铁路运输等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价格每年上升的幅度都非常大;第二,为了抑制卢布实际汇率上扬,俄央行持续公开市场操作,买入美元。俄央行为了防止“荷兰病”的发生,不得不抑制卢布实际汇率。然而,由于原油价格高涨导致财政形成巨额盈余,如果要抑制汇率上升就要不断地大量买入美元。结果,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在近年急速增长,2000年初为125亿美元,2004年初为769亿美元,2005年初为1245亿美元,2006年初1822亿美元,2007年初为3037亿美元,2008年初达到4764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和日本,位列世界第3位。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货币流通量(M2)迅速增大,1999年以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2003年的增加幅度为50.5%,2006年为48.8%(37)。

稳定基金阻止了因原油价格上升而增加的收入直接转化为货币供应。虽然俄央行的外汇冲销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的余地很有限,但是相当于财政盈余八成的资金被“冻结”这一结果具有重大意义(38)。

如果将财政部与央行视为一体的话,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有了稳定基金才使得俄央行在外汇市场的美元干预成为可能。实际上,根据2006年4月21日第229号政府令,财政部决定使用稳定基金的资金来购买外汇(美元、欧元和英镑)。通过这种操作,用卢布表示的稳定基金以外汇的方式转移至央行账户。这意味着利用稳定基金的卢布干预外汇市场和以外币的形式反映稳定基金被公开化和明确化(39)。根据上述政府令,现在该基金的结余全部以外汇的形式存储,各种外汇之间的比例与根据这一政府令而由财政部规定的比例,即美元和欧元各45%、英镑为10%,相一致。

从2008年起,基于作为稳定基金扩大版的油气收支或油气外收支等概念的新的预算制作和执行制度开始实施(40)。这个新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稳定基金概念中,原油的矿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是基金的资金来源。新制度下的油气收入还包括天然气的矿产资源税和天然气及成品油的出口关税。另外,相对于注入稳定基金的是原油超过基准价格的税收,新制度下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两种税收全部算入油气税收(41)。

(2)引入剔除油气收入的“非油气收支”这一概念,将非油气收支的赤字额度控制在GDP的4.7%以内。

(3)油气收入分别计入油气转移支付、储备基金、下一代基金等3个部分。其中,油气转移支付指为填补非油气收支赤字而转移至中央政府预算的资金。根据每年的预算法规定转移额度为GDP的3.7%(42)。

(4)储备基金的基准规模根据每年的预算法规定为GDP的10%。储备基金低于基准额度时,除去油气转移支付额度的油气收入将计入储备基金。储备基金在该年的油气收入不够支付油气转移支付时使用,也用于提前返还外债及投资外汇和外币债券。

(5)下一代基金来自于储备基金超过基准额度部分的油气收入。在2007年4月26日的总统咨文中,普京提议将下一代基金称为“国民福利基金”,并用于养老金补助和经济发展制度化。下一代基金的使用目标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稳定基金向储备基金和下一代基金的转化通过以下方式完成:截至2008年1月1日的稳定基金的结余中相当于2007年GDP预测值的10%的资金转移至储备基金账户,剩余资金转移至下一代基金账户。根据2007年5月2日发表的《2008-2010年预算和税收政策的基本方针》,截至2010年2月1日储备基金余额将达到30690亿卢布,下一代基金余额将达到4707亿卢布(43)。

如上所述,新设的储备基金从功能上来说是现在的稳定基金的继承。但是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修正的预算法典规定表6中的数值适用于上述的(2)和(3)。也就是说,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的非油气收支赤字可以超过GDP的4.7%。为了填补该赤字,可以使用超过GDP的3.7%的油气转移支付。

从表6中还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0年间的中央预算支出占GDP的比重很大,为18.1%-18.8%。与此相比,2004年至2006年间的预算支出要少2%-3%,说明稳定基金在抑制支出方面很有效果。另外,2008年至2010年间的中央政府预算收入比2004年至2007年间预计大幅减少,非油气收支的赤字规模和油气转移支付规模超过规定的原因主要在于预算支出方面。从表6中可以看出,2004年至2007年间油气收入里“储蓄”的部分,即计入稳定基金被“冻结”的部分的金额非常大,但是2008年以后这部分资金将不存在。这既与2010年原油价格将降至每桶50美元的预测有关,也表明俄罗斯正在考虑改变优先抑制通胀的财政政策。如果下一代基金账户中的部分资金果真用于支出的话,那将是财政政策的一个重大变革。

四、结论

本文揭示了俄罗斯经济发展依赖于油气生产和出口,特别是依赖于国际市场油气价格这一事实。今后的经济增长同样将严重依赖油气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当前看来原油价格不会低于每桶20美元,因此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利的整体国际环境还将持续下去。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荷兰病”问题。当下卢布的实际汇率已超过199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荷兰病”的症状在逐渐显现出来。抑制“荷兰病”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外市场间存在能源价格差,贸易条件改变的影响促进收入的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等。今后卢布的实际汇率如果进一步上升的话,部分恢复增长的制造业可能再次受到打击。

(2)通货膨胀问题。为了消除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俄罗斯正打算大幅度提高电力、天然气等政府管制价格,而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高涨也迫使国内价格要有更大幅度的上升。通货膨胀率虽然终于在2006年降到10%以下,但是今后5年里降到5%以下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的能源价格差的缩小将削弱制造业的竞争力。通货膨胀问题也会对卢布能否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产生影响。关于这个问题的发展,需要继续考察稳定基金废除后的油气收入的利用状况。

注释:

①1991年以后至今的俄罗斯经济增长参见,田畑伸一郎「ロシア経済構造の変容」『経済研究』第57巻第2号、2006年、136-150頁。1990年代经济衰退时期参见久保庭真彰(Kuboniwa Masaaki)、田畑伸一郎編著『転換期のロシア経済―市場経済移行と統計システム』青木書店、1999年。

②这是久保庭真彰和笔者经多年研究而发现的。参见:Tabata Shiichiro,"Oil and Gas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ussia",in Tabata Shiichiro,ed.Dependent on Oil and Gas:Russia's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Economy,Sapporo:Slavic Research Center,Hokkaido University.2006,pp.1-14。

③转移价格,又称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一般指大企业集团尤其是跨国公司,利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税率以及免税条件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或可以免税的分公司,实现整个集团的税收最小化(参见维基百科的相关定义,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fer_pricing)。具体到俄罗斯油气产业而言,具有代表性的利用转移价格避税的现象是在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内部,上游开采企业以低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将原油卖给下游加工企业,即将利润从上游企业里转移出去,进而减少需要缴纳的矿产资源税等与生产相关的税金—译者注。

④这是盐原俊彦(Shiobara Toshihiko)在其研究中发现的。参见,塩原俊彦『現代ロシアの経済構造』慶応義塾大学出版会,2004年。

⑤Tabata Shiichiro,"Observat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High Oil Price on Russia's GDP Growth",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Vol.47,No.1,2006,pp.95-111.根据俄罗斯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对2002年重新推算,并增加对2003年的推算。狭义油气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2000年为1.9%,2001年为4.8%,2002年为7.1%,2003年为5.6%。2003年油气之外的工矿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6%,剔除油气附加值的贸易和商业(包括零售、批发、采购、信息、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为21%。

⑥同上。根据俄罗斯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对2002年重新推断,并增加对2003年的推断。

⑦2000年库存变动的贡献率异常之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1998-1999年减少的消费库存和企业库存在2000年大幅增加。但此库存变动数据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参见,田畑伸一郎「ロシア経済構造の変容」、148-149頁注4。

⑧出口和进口的价格平减指数的变动参见下文中的表1。如果用名义值计算,则2003至2005年间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8%-19.1%。其中,出口的贡献率超过30%,同时进口的贡献率也较实际值大幅增加。而个人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即使是分析名义值,在2001年以来也达到50%-60%。

⑨作間逸雄(Sakuma Itsuo)「交易条件効果をめぐって」経済統計学会第46回全国総会報告、2002年9月21日—22日。久保庭真彰「転換点のロシア経済成長―供給サイドと所得サイド」『経済研究』第58巻第3号、2007年、246-262頁。

⑩上垣彰(Uegaki Akira)『経済グロ一バリゼ一ション下のロシァ』 日本評論社、2005年。

(11)俄罗斯和西方七国各国的比重值分别根据俄罗斯统计局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官方数据计算得出。

(12)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положение России,ежемесячный,Росстат.М.2007.№ 1.СС.93-94.

(13)Россия в цифрах,ежегодный,Росстат.М.2006.СС.292.

(14)Tabata Shiichiro."Observat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High Oil Price on Russia's GDP Growth",pp.102-103;田畑伸一郎「ロシア経済構造の変容」、148-149頁。

(15)田畑伸一郎「財政·金融制度の改革と現状」大津定美(Ohtsu Sadayoshi)·吉井昌彦(Yoshii Masahiko)編著『ロシア·東欧経済論』ミネルヴァ書房、2004年、85-106頁。

(16)这里使用的是俄罗斯海关统计数据。俄罗斯海关的商品编号是根据与日本和欧盟相同的HS制定的。下文中如出现HS27即表示根据HS商品编号第27项。

(17)Таможенная статистика внешней торговли РФ,ежегодный,ФТС.2006.СС.23,658-665.数据里不包括来自白俄罗斯的进口。汽车类里比重第二大的是汽车部件(HS8706-8708),约为13.0%。

(18)商品i的TSI(TSIi)、RCA(RCAi)、RCD(RCDi)的定义分别如下:

(19)武器类(HS93)包括火炮、枪和炸弹等军事用品;军用飞机和军用舰船分别属于航空器类(HS88)和船舶类(HS89)。其中,HS89的出口额中军用舰船所占的比例估计达到50%左右(田畑伸―郎「ロシア経済構造の変容」、2006年、145-146頁),但HS88内部各种商品的比重还不清楚。另外,俄罗斯出口的木材大部分为原木和经过简单加工的木材。

(20)Tabata Shiichiro,"Observations on Changes in Russia's Comparative Advantage,1994-2005",pp.95-111.

(21)2005年的铁道车辆设备(HS86)进口的85.8%来自独联体国家(其中来自乌克兰的进口占有压倒性优势)。船舶(HS89)进口的96.1%来自非独联体国家,其中从日本进口的浮游式和潜水式的海上钻井及采油平台的进口额(4亿3017万美元)占总额的55.7%。由于这个特殊原因,2005年船舶(HS89)进口量达到前一年的5倍。

(22)俄罗斯中央银行官网统计资料(http://www.cbr.ru/statistics)。Tabata Shiichiro,"Observations on Changes in Russia's Comparative Advantage,1994-2005",pp.95-111。

(23)Tabata Shiichiro,"Observations on Changes in Russia's Comparative Advantage,1994-2005",pp.95-111;田畑伸一郎「ロシアの市場経済化とエネルギ一貿易」、2008年。

(24)根据Konno的分析,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间的贸易中,特别由于天然气的交易价格被人为地压低,燃料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是十分显著。同时,由于部分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间的分工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制造业产品中有的也具有比较优势。(参见Konno Yugo,"Russian Oil and Gas as Part of Trade Relations with CIS Countries")

(25)Tabata Shiichiro,"Price Differences,Taxes,and the Stabilization Fund",in Michael Ellman,ed.,Russia's Oil and Natural Gas:Bonanza or Curse? London:Anthem,2006,pp.35-53.

(26)Tabata Shiichiro,"Observations on Changes in Russia's Comparative Advantage,1994-2005",pp.95-111.

(27)Методологи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нефтегазового баланса бюджета России.Минфин.2006.http://www1.minfin.ru/off_inf/1895.htm.(2006年8月28日公布)

(28)田畑伸―郎(「ロシァの市場経済化とェネルギ一貿易」)的研究中利用物品税、出口关税、自然资源使用费、矿产资源储量再生扣除(于2001年废止)和矿产资源税等5种税收来推断和分析1993年以来的油气税收。此外,2004年增值税税率由20%下降至18%,2005年统一社会税税率由35.6%下降至26%。这是由于政府预计油气税收逐渐增大进而削减油气以外的赋税征收额度。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油气税收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增大。

(29)由于2005年俄罗斯国家预算统计的定义发生变化(将社会保障方面的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家预算),因此不能直接比较2002年和2005年的数值。

(30)俄罗斯油气税收制度的变迁参见田畑伸一郎(「ロシアの市場経済化とェネルギ一貿易」)。关于更加具体的变迁过程,1990年代前期参见Sagers Matthew J.et al.,"Resource Rent from the Oil and Gas Sector and the Russian Economy",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Vol.36,No.7,2007,pp.389-425.1995年至2002年参见Tabata Shiichiro,"Russian Revenues from Oil and Gas Exports:Flow and Taxation",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02,Vol.43,NO.8,pp.610-627.2003年至2005参见Tabata Shiichiro,"Price Differences,Taxes,and the Stabilization Fund",pp.35-53。

(31)Tabata Shiichiro,"Price Differences,Taxes,and the Stabilization Fund",pp.35-53.

(32)根据盐原俊彦的研究,尤科斯事件之后转移价格在俄罗斯国内基本不再使用,只有TNK-BP在2005年仍在利用转移价格。塩原俊彦『ロシア資源産業 の「内部」』アジア経済研究所、2006年。

(33)田畑伸一郎「ロシアのマクロ経済と財政状況―『凍結』されるオイルダラーによる財政黒字」『ロシァNIS調査月報』2007年5月号、22-38頁。本节前半部分对数据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34)根据2003年12月23日第184号俄罗斯联邦法,在预算法典第13章-1里补充进“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并于2004年1月1日生效。

(35)GDP的预测值见俄财政部2007年5月2日发表的报告:Пояснительная записка к показателям проекта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бюджета на 2008 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10 года.Минфин.2007.http://www2.minfin.ru。

(36)俄罗斯统计局官方网站资料,http://www.gks.ru。

(37)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数据出自俄罗斯中央银行官方网站资料,http://www.cbr.ru/statistics。

(38)Кудрин А.Реальный эффективный курс рубля:проблем роста//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 10.СС.4-18.外汇冲销干预指中央银行为了抵消在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交易而导致的货币供应量变化而采取的措施(比如在债券市场的买进卖出)。

(39)Гурвич Э.Т.Макр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оценка роли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нефтегазового сектора//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 10.2004.СС.4-31.

(40)根据2007年4月26日第63号联邦法,预算法典中第13章-1“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被废止,加入第13章-2“联邦预算的油气收入的使用”,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油气收支的概念是财政部于2006年8月26日向政府提出的(财政部2006年资料)。表4所表示的油气收入是作为这次提案的资料而公布的。关于这次提案,详见田畑伸一郎「ロシアのマクロ経済と財政状況—『凍結』されるオイルダラ一による財政黒字」、2007年。

(41)在2006年8月财政部的提案(财政部2006年资料)中,表4列出的企业所得税和物品税等包括在油气收入中。在同年12月4日财政部的修正案里成品油的物品税被排除在油气收入之外。最终将油气收入限定为矿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的原因还不清楚。

(42)非油气收支赤字超过GDP的3.7%时,超过的部分通过油气转移支付以外的方式来填补。

(43)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бюджетной и налогов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а 2008-2010 годы.http://www2.minfin.ru.c.7.(2007年5月2日公布)

标签:;  ;  ;  ;  ;  ;  ;  ;  ;  ;  ;  ;  

俄罗斯油气资源依存性经济分析_储备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