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人民医院 158400
摘 要: 消化性溃疡属世界性多发病、常见病,该病以呕血、黑便及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目前,临床上多采用H2受体拮抗剂、抗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治疗消化性溃疡。本研究分析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应用新进展,以期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 临床应用;治疗进展
消化性溃疡( PU) 通常指上消化道由于自身消化作用产生的深达黏膜下的损伤。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两者发生率之比约为1∶3。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消化性溃疡的自然人群发生率约为15%,约占我国住院患者的5%,占胃镜检查患者的三分之一,好发于20~60岁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本文介绍临床治疗该病的常见药物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新进展,对促进患者健康、促进家庭幸福、促进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1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1.1 H2 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H2 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选择性阻断外源性组胺及内源性组胺与其相关受体结合,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西咪替丁是1976 上市的首个高活性H2 受体拮抗剂,然而,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该药具有两大缺点: ①需持续用药,中断用药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较高;②该药不仅可抑制细胞色素酶,还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长期用药,可出现男性女性化现象。应用呋喃环替代组胺咪唑环后,研究出了安全性更佳、疗效更好的雷尼替丁,该药因其长效、速效、高效、无抗雄激素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法莫替丁、罗扎替丁、尼扎替丁等H2 受体拮抗剂相继上市,与西咪替丁相比,这些药物动力学更优秀、作用更强、安全性更佳。它们在抗酸强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抑肝药酶等方面各有所不同,但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其中以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在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
1.2 抗酸药的应用
抗酸药多属于碱性,其作用机制为中和胃酸、减轻胃酸刺激。小剂量抗酸药物可缓解疼痛,大剂量抗酸药物才具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抗酸药物无法从根本上抑制胃酸分泌,因此,临床上很少单独应用此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多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拟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但尚未确诊的患者,可先应用抗酸药物缓解症状,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痛苦,又不影响后续治疗。目前,临床常见的抗酸药物多含可引起便秘的铝、铋、钙以及可引起腹泻的镁,严重限制了抗酸药物的应用。近年来,随医学发展,复方抗酸制剂( 如镁加铝及铝碳酸镁等) 因其不良反应小、缓冲能力高等优点,备受患者青睐。
1.3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
H2 受体存在于人体胃壁细胞及脑细胞,质子泵只存在于人体胃壁细胞,因此,与H2 受体拮抗剂相比,质子泵抑制剂专一性及选择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研究者对奥美拉唑吡啶环及苯并咪唑环进行结构改造,相继得到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及雷贝拉唑一系列质子泵抑制剂。其中,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药物可与人体H + /K + -ATP 酶结合,产生不可逆性抑制;雷贝拉唑等可部分可逆性结合H + /K + -ATP酶;由于长期不可逆性抑制或者部分可逆性抑制可抑制人体胃酸分泌,引起高胃泌素血症,因此,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
现今,研究发现存在完全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该药打破了质子泵抑制剂不可长期使用的缺陷,有望成为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趋势。然而,此类药物尚处于研究阶段,具体效果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应用
幽门螺杆菌( HP) 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复发密切相关,其可能原因为: HP 尿素酶分解产生氨,氨刺激消化道黏膜从而致病。据报道,根除HP 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可降至10%以下。现今,临床尚无单一抗生素可有效根除HP,多采用联合用药。根除HP 的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以铋剂为基础的方案及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方案,两者HP 根除率高于80%。
1.5 其他
1.5.1 前列腺素衍生物前列腺素E 具有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然而,天然的前列腺素E 不仅代谢快,而且不良反应多,并不适用于临床治疗。合成型前列腺素衍生物不仅作用时间超过3h,还可促进胃黏膜黏液分泌,促进胃及十二指肠黏膜血液循环、增强黏膜表面活性磷脂及含硫化合物,促进黏膜RNA、DNA 合成,从而强化胃黏膜防御功能。有报道指出,应用前列腺素衍生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促进强化胃黏膜屏障功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溶酶体稳定。
1.5.2 硫糖铝硫糖铝虽无抗酸功能,但是具有细胞保护及抗溃疡作用。该药可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并覆盖在溃疡表面,从而起到阻止胆汁酸、胃蛋白酶、胃酸损伤渗透溃疡的作用;此外,该药还可通过吸附胆汁酸及胃蛋白酶,而抑制两者活性。最新研究发现,硫糖铝除了具有显著细胞保护作用外,还具有促进胃黏膜分泌生长因子、重碳酸盐、黏液,从而起到保护局部黏液层及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此外,该药还可通过对抗氧自由基及白三烯,而起到抗溃疡的作用。硫糖铝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可偶见低磷酸血症,安全性及经济性均较好。该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多年,但近年来随医学进展,我们对该药的抗溃疡作用机理又有了新认识,该药临床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
2 消化性溃疡治疗新进展
2.1 消化性溃疡治疗现状分析
现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原则为: 在酸抑制、酸中和、调节胃动力、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临床上,一般采用二联、三联或者四联用药,主要包括以铋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 抗生素二联疗法、以铋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者H2 受体拮抗剂的四联疗法等。
2.2 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分析
近年来,临床上涌现出许多新型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且取得不俗疗效,现进行简要分析。
①雷尼替丁胶体铋剂( RBC) 二联。RBC 属新型H2 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RBC ( bid,400mg /次) 及克拉霉素( bid,500 mg /次) 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两周后,HP 根除率超过90%。该疗法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是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新途径之一。②联用MI 受体拮抗剂及去酸剂。据报道,联用哌仑西平及胃舒平治疗消化性溃疡,6 周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此外,近年来,中成药及中药、中西药联合疗法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中也崭露头角。
3 结语
H2 受体拮抗剂、抗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已在临床应用多年,随临床药物不断研发及治疗方法不断的优化( 从单一用药到联合用药) ,消化性溃疡治愈率不断提高、复发率不断减低,某些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得以根治,给消化性溃疡患者带来了福音。现今,尽管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尚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的要求,但是,复方抗酸制剂、完全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研发及应用可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途径、创造新突破。
参考文献
[1]蔡佳莺.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应用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9):184-185.
[2]田旭东.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门诊用药分析[J]. 海峡药学,2012,24(04):235-236.
[3]史桂兰. 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应用现状浅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10-311.
论文作者: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消化性溃疡论文; 药物论文; 质子论文; 受体论文; 抑制剂论文; 拮抗剂论文; 作用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