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生无声点亮心灯-基于破窗理论下儿童行为障碍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润生无声点亮心灯-基于破窗理论下儿童行为障碍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润生无声 点亮心灯
——基于破窗理论下儿童行为障碍的实践与研究

姚丽雯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浙江 杭州)

摘 要: 行为障碍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其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此以往,进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之中。破窗理论在管理行为障碍学生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以班级行为障碍学生为例,尝试以破窗理论为依据通过不同的方法、形式,有效地与存在行为障碍学生进行沟通。

关键词: 破窗理论;行为障碍;运用策略

一、行为障碍学生常见的现象分析

儿童行为障碍又称问题行为、行为异常等,是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某些偏离正常的习惯和行为,且对儿童正常的身心发育和社会交往产生影响,极易进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之中,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对学校、社会而言也必将成为不小的挑战。笔者所在的班级中小A就是这样一个存在行为障碍的特殊学生,在对小A日常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其行为障碍主要体现如下:

【情景一】一次偶然小A忘带鞋套被信息老师拒之门外,回到教室的小A随手将班级的垃圾袋当做鞋套进入教室未被信息教师制止,此后小A每逢信息课如法炮制,当班主任发现班级垃圾袋迅速减少才知晓此事。

【情景二】课间休息时小A看见同伴的游戏觉得挺有趣的,就直接加入进去,但却遭到小伙伴的拒绝,让其走开。小A就缠着他们(抱着,拉着同学),想这样他们就会同意,谁知同学被缠烦了就开始发生口角,进而演化成了打架。

【情景三】据小A自述,上课时会出现小动作是因为有些时候老师讲的东西已经懂了,即使上课都不听,期末考试也都是优秀。老师布置的作业知道要做,但下课还是想和同学玩一会,回去再做也没关系。

二、“破窗理论”对行为障碍学生的意义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巴多进行了一项著名实验:将相同的两辆车停在贫困区及富人区,他将贫困区的车辆打开,很快车内的物品洗劫一空,而富人区的车辆却完好无损,但当停放在富人区的车辆被詹巴多故意敲出破洞后很快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停车场边坡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狮子山村6组(长安垃圾场内)。根据拟建停车场总体方案,场地边坡位于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扩建工程西侧,坡脚标高约614.0m,坡顶标高约665.0m,总体高度约51m,现阶段边坡处于自然稳定状态,该处边坡自上而下拟修建大停车、小停车场两个停车场,大停车场平台设计标高为634.0m,小停车场平台设计标高为627.0m,场地内会形成高差7m(P1边坡)、13m(P2边坡)两级边坡。

1.正面沟通,唤醒意识。对于行为障碍的孩子而言,教师的积极关注必不可少。教师的积极关注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比如在挖掘了小A身上的闪光点时,同时,还帮助孩子更多地关注自己积极正面的方向,也为接下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三、“破窗理论”在行为障碍学生中的运用策略

(一)未雨绸缪,防止“破窗”

而“破窗理论”诞生则是由1982年威尔逊根据此项试验提出的——即当出现打破的车窗未及时修理的状况时,其余的车窗也会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这是源于破损的窗户给人造成无人看管的表象,在潜意识中会让人树立破坏行为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心理暗示。

2.表格绘制,一清二楚。患有行为障碍的学生情绪体验往往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采用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中的ABC理论,帮助小A处理情绪行为,并且利用“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对别人或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

但仅从初中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没有必要再把相关概念再复述一遍。我们只需在小学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理解、熟练应用。所以变换教学应建立在小学的基础之上进行。

1.区分标准,驳斥谬误。“破窗理论”对于班级管理的启示更多的是强调从小事做起,及时修复班集体中的“破窗”,促使班级运转有序高效。针对小A所表现的自控能力弱、作业态度散漫的情况,我采用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采用三段式推论,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让小A说出自己的观点,依照其观点进行推理,最后引出观点中的谬误之处,使其自身认识到先前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听懂了就不用做作业,并对这一不合理信念下的行为进行主动矫正。

3.荣誉护照,确立意识。行为障碍学生时常由于行为规范意识薄弱,相较于普通学生更易出现矛盾纠纷,笔者对于班中行为障碍的学生推行荣誉护照,对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及时考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见微知著,修复“破窗”

将苹果白兰地酒样稀释5倍,分别取5 mL稀释后样品加入50 μL 3-辛醇内标,漩涡混匀,装入15 mL顶空瓶中,样品由TriPlus RSH Autosampler-SPME系统自动处理进样,萃取头: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条件:60 ℃吸附40 min,保温5 min。

2.防微杜渐,培养意识。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学生时常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一旦发生相关事件,教师第一时间追查相关责任人,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远高于“事后追责”。学生不经意间的细小反应蕴藏着内心的变化,需要教师“火眼金睛”,及时“耳提面命”,防止不良行为从习惯的转变,切实有效地降低“破窗率”。

(2)利用DEM、坡度、坡向3个地形因子构建地形因子宜居评价的综合指数显示,梅县区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地区居住适宜指数比较高,适合以群居为主的客家人居住。97.89%的客家人的分布坡度为0.5°~6°的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利于客家人开展一定规模性的工农业生产。

3.打卡设置,日积月累。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且易于接受的特点,利用微信小程序“每日打卡”功能,建立“个人心理日志”,教师对每周表现评价进行及时记录,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现,有效培养自制力的同时,对于行为规范的改变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深入教育,利用“破窗”

1.合理定位,改变教养。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小A家庭教育现状,在对待孩子作业问题上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家校之间达成共识,而并非学校方面单打独斗。了解适度惩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惩戒的教育是软骨的巨人,立不稳,站不牢。

2.集体帮助,营造氛围。小学高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切入点,利用班级舆论导向,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个体有效的信息反馈,使其在与班级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帮助孩子们看到他人的优点,引导班级同学欣赏他人长处。

3.课程引领,多样模式。语文课程、品德课程、少先队课程及学校校本课程中相关篇目的整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规范行为的重要性,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提高对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帮助鼓励行为障碍的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张成全.“破窗户”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33-34.

[2]王启.“破窗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J].林区教学,2016(10):73-74.

作者简介: 姚丽雯(1990.12—)女,汉族,浙江杭州,当前职称:小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 郭小琴

标签:;  ;  ;  ;  

润生无声点亮心灯-基于破窗理论下儿童行为障碍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