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与“自然”相关的诸范畴的界定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畴论文,自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辩证法界对人工自然或人化自然的探讨,以及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展,在理论界出现了许多与“自然”相关的范畴,包括人工自然狭义人工自然、广义人工自然、人化自然、狭义人化自然、广义人化自然、天然自然、纯自然、自然界、狭义自然界、广义自然界、“我们的自然界”、“我们的宇宙”、“宇宙岛”、世界、宇宙等等。在理论界由于各位学者的背景知识和研究角度的不同,致使他们在使用这些范畴时,或相互交叉,或相互包含,或相互对立,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差异或不一致之处。笔者认为,不论是从理论教学需要的角度,还是从学术研究需要的角度,都有必要对与“自然”有关的这些范畴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作出进一步的界定。本文拟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 对学术界关于人工自然、天然自然界定的诸类观点的考证分析
面对近几年理论界提出的与“自然”相关的众多范畴,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首先从对学术界关于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界定的诸类观点的考证分析入手。根据近几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人们一般将自然界划分为两大领域,即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并且认为人工自然是“相对于天然自然而言”〔1〕的,天然自然是相对于人工自然而言的。 由于人们各自背景知识的不同,导致对这两个范畴的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进而对这两个范畴作了不同的界定〔2〕, 概括起来有以下三大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人工自然就是指那些按照主体的意愿,由主体创造出来的为主体的一定目的服务的并且能体现主体本质的“器物”或新客体。“例如,机器、机车、铁路、电报等。自然界没有制造出这些自然物,它们都是人类工业的产物即人类智力的物化”,是“人所创造的自身存在的物质条件,或者说是具有社会性的自然物。”〔3 〕持此类观点的同志认为,不能把人工自然“理解为人所改造过的一切自然”,并不是“人所改造过的自然,所创立的对象世界都是人化自然”或人工自然,“只有扬弃人的本质的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才能有人工自然”〔4〕。而与人工自然相对应, 天然自然则是指排除人工自然或人化自然之外的自然界的其他部分。这类观点将人工自然界定的非常狭窄,而将天然自然规定的很宽泛。
第二类观点认为,可以“把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产物,把经过人类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叫做人工自然。”〔5 〕并且认为:“在人和自然界之间还存在着‘控制、变革、改造、创建和加工’的关系,这就是人工自然所涉及的领域”,而把“在人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可以设想、推论,但不能影响或直接影响’的关系”或“在人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发生影响,但不能控制或未被控制’的关系”排除在人工自然的范围之外〔6〕。换言之,只要是主体有目的的改造、创造、加工、控制的客体即实践客体就是人工自然,但并不认为主体认识到的客体也是人工自然〔7〕。简言之, 人工自然就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8〕。与此相对应, 排除人工自然以外的自然界的其余部分便是天然自然。这类观点与第一类观点相比较,对人工自然的界定稍微宽泛一些,而对天然自然的界定则相对狭窄些。
第三类观点认为,凡是主体活动(包括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涉及到的客体,既包括实践客体也包括认识客体都是人工自然或人化自然。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自然既可以作为人的实践对象而‘人化’,也可以作为人的认识对象而‘人化’。被介于劳动过程进行了物质改造的自然界……是人化自然;同样,进入了人的理论活动领域,即认识领域,成为科学和审美对象的自然界,也是人化自然。”〔9 〕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不仅那些经过人的实践改造过的自然体现了人的本质,就是那些没有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如日月星辰,也和人发生一种属人的关系,成为人化自然。”〔10〕而与此相对应,天然自然是指排除了人工自然以外的自然界的其余部分,是人们没有改造和认识的自然领域。这类观点与前两类观点相比较,对人工自然或人化自然的界定是相当宽泛的,而对天然自然的界定则很狭窄。
通过上述考证分析可见,以上三类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界定了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但人们对人工自然界定的后一类观点总比前一类观点更加宽泛,而对天然自然的界定正好相反,后一类观点比前一类观点狭窄。笔者认为,上述三类观点对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界定尽管有差异和不统一之处,但这三类观点为我们系统地研究与“自然”有关的众多范畴奠定了基础。
二 自然界的四大层次与有关“自然”诸范畴的对应关系
通过上述考证分析所概括的学术界关于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界定的三类观点,表面上看是矛盾的、有差异的,但实质上又是统一的、不矛盾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不同层次的划分〔11〕。在此,我们在上述三类观点的基础上,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改造程度为依据,将自然界划分为以下四大层次,并进一步考察它们与有关“自然”诸范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自然界的四大层次与有关“自然”诸范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第一层次的自然界,是学术界关于人工自然界定的第一类观点的内容,是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自然规律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器物”,是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它既包括主体控制、改造客体所创造的物质手段,也包括主体创造的新客体等。这是人的“智力的物化”产品,是人工自然的核心。尽管它不是人任意创造的,但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人的主体属性或主观因素〔12〕,它对社会、人所起的作用最大,不妨称之为狭义的人工自然〔13〕。
第二层次的自然界,是学术界关于人工自然界定的第二类观点排除了第一类观点的内容之后所余部分,是不完全的“主体化的客体”或“物化的智力”,如人工培育、改良的新品种的动植物,整修和改良的农田系统,疏浚了的河道等,尽管其中带有鲜明的社会属性、人的主体属性或人的主观因素,但是它仍然“保留着深刻的自然属性”〔14〕,而且自然的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人工自然的外围。正是因为在人工自然的外围中也体现了鲜明的人的主体属性或主观因素,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人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广义的人工自然”〔15〕。
第三层次的自然界,是学术界关于人工自然的第三类观点排除了前两类观点的内容之后所余部分,主要是指人的“对象化”的认识活动的结果,即指到目前为止主体所认识到的客体,微观上包括分子、原子直到基本粒子,宏观上包括地球及其上的所有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直到人类今天所认识到的距离我们约200亿光年的类星体, 这是人工自然的“拓展带”。尽管人工自然的拓展带已经“进入了人的理论活动领域,即认识领域,成为科学和审美对象的自然界”〔16〕,“也和人发生一种属人的关系”〔17〕,但是它们毕竟没有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的改造、加工,其中自然的属性和客体的特征占居绝对优势,因此它们只是人工自然进一步拓展的自然领域或“自然地带”,故我们称之为人工自然的拓展带。如果将前两个层次的自然界统称为狭义的人化自然(因为二者都是不同程度的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的产物),那么人工自然的拓展带就是广义的人化自然(因为它毕竟“与人发生一种属人的关系”)。
第四层次的自然界,是自然界排除了学术界关于人工自然的三类观点的内容之后所余部分,是指人的“对象性”活动(包括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没有涉及到的自然界,即指自然界中人类既未改造过也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这是自然界中还未“与人发生属人的关系”的领域,是纯自然界或称之为天然自然。
三 对有关“自然”诸范畴及其关系的进一步说明
依据上述对自然界四个层次的划分,为了使人们在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中避免概念混乱,遵循同一律,有必要对与“自然”相关的几个重要范畴及其关系作进一步说明。
1.人工自然。它是狭义人工自然(人工自然的内核)和广义人工自然(人工自然的外围)的统称,因为二者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不同程度的主体智力的物化,或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的产物。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人化自然”的主要所指,即狭义的人化自然,是马克思通过对“对象性活动”的论述所揭示的“由人的本质力量所创造并为社会的人所占有的对象世界。”〔18〕进一步说,人工自然是指主体依据一定的目的按照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控制、加工和改造自然界或自然物的变换形式而创建出来的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并且能够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新客体,即“主体化的客体”或“物化的智力”〔19〕。
2.人化自然。它是狭义人化自然(即人工自然)和广义人化自然(即人工自然的拓展带)的统称。换言之,人化自然就是指主体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产物,既包括人的实践活动所涉及到的自然界,也包括人的认识活动所涉及到的自然界。因为这两部分的自然界有其共同特征,二者都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使它们成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成为人化的自然界〔20〕。因此,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相比较,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一个更为宽泛的范畴,它不仅包括了人工自然,而且也包括了人工自然的拓展带;换言之,人化自然不仅包括了人的实践的“作品”,而且也包括了人的认识的“作品”。
3.自然界。它是狭义的自然界和广义的自然界的统称。狭义的自然界即人化自然,它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提出的“宇宙岛”、“我们的宇宙”等范畴是同义语。广义的自然界是指天然自然或纯自然,它是人类未曾涉足的自然界,从目前来看,宏观上包括200亿光年以外的宇宙, 微观上包括“夸克”“层子”以下的基本粒子世界。这些都是人类既没有认识到,更谈不上实践改造的天然自然界,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从一般意义上讲,自然界与哲学上讲的“宇宙”、“世界”是同义语。因此,自然界与人化自然相比较,在一般意义上是更加宽泛的范畴,它不仅包括人化自然,而且也包括天然自然;换言之,它不仅包括人类的认识、实践“对象化”了的自然界,而且也包括人类的认识、实践未涉足的自然界。
这样,与“自然”相关的诸范畴及其关系便清晰了,在此用图二概括如下:
(图二、与“自然”相关的诸范畴及其关系简图)
标签:宇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