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综合性学习”便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课的设置,对新课程下的义务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性课的活动是最受喜欢的一项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及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停留在口头上。具体来说,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必须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综合性学习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时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整个过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是对长久以来形成的“静听为主,教师中心”这一教学方式不可或缺的补充。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近一年的实践探究,我们发现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较好的整合知识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因此,综合性学习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然而,在看到综合性活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深感开展一项活动的不易。其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综合性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多个学科的交叉中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交际运用”,这一特点使综合性学习必然要和其他学科结合。如八年级下期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要开展这一活动,就得把语文课与阅读课、微机课、美术课、音乐课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强调的跨学科。然而,在学生学习如此紧张、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为开展一项活动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势必影响到相关学科的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时间会发生严重的冲突,开展一项活动往往会花去数月时间进行准备,这无疑给学生、教师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与此同时,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教师已经一改“唯一”的模式,鼓励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上出现了偏颇,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活动,把综合性活动组织为“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次,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能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指导人格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既能提高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实验中,我们看到不少综合性活动通过指导开展演讲、辩论、小品表演、合唱等活动让学生领悟到某些道理,关注到了人文性,重视了培养人格个性发展、合作创新精神等。比如培养听、读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为与人聊天、看电视、有关资料的收集等;培养说的能力,收集材料后进行组内讨论,对此材料进行筛选、梳理,以及在班会上交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写的能力,将筛选后的材料编辑成集,同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文章等。然而,活动内容丰富,课外学生查资料、沉思默想、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等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做保障,否则无法进行。
最后,综合性学习活动重方法、重体验、重归纳。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如在学习九年级上期“雨的诉说”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雨的形象,等待下雨的天气,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的不同角落倾听雨的声音。其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利用阅览室、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身边实例,讲讲雨的功与过,开展辩论赛。第三,收集文学作品中关于雨的描写,把握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雨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从“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中选取感兴趣的写一篇文章。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句,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然而,从亲自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到收集资料开展辩论赛,到最后的写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做保证,尤其是要开展一次成功的有深意的辩论赛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做保障。
近一年的实践与摸索,综合性学习“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的是我们看到综合性学习的确有许多优点。忧的是,一次综合性活动就会花去一个月或数个月的时间去准备,如果想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势必与别的学科在时间上发生一些冲突。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也会因为时间问题而深感仓促。综合性学习又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工程,必须以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因为它的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也不是短期的显性目标,它关注的是活动的实施过程、长远的隐性目标。综合性学习的着眼点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在育人的熏陶上。
论文作者:廖峥嵘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综合性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时间论文; 这一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