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不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程安排中也缺少相关的阅读能力训练内容,导致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就没有打好语文能力的基础。同时,在锻炼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时也缺少具有科学性指导的方法与手段,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预期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1-018-01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课上所学知识
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其自己的独特性,其句子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词语的构成方式以及习惯用法等都有其规律。而阅读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上所学文字、词语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力。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力是在其认读文字的基础之上,根据其头脑当中原有知识,在经过对文章当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判断、比较等一系列的头脑思维活动之后,达到把握文章词句的含义、领会文章思想及内容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力的高低是衡量其阅读能力最为基本的标准。
2.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语文教学中,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时机让学生以口头形式来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对文章各段落及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并采取课上讨论的形式,来让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将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则是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1.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就是凭借书面的语言,认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字面上的意义,知道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作者在文章中肯定了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情感。从字里行间领悟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从而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要进一步弄清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角度地阅读,多角度的思维作品情景,并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懂文章并对阅读有兴趣。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段落,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深入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有助于根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3.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阅读知识,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报刊、杂志,快速掌握所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读懂文本所传达的涵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如动笔找出关键句,而关键句一般是在段落中的首句或末尾,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适当摘抄自己认为优美或者有启发性的句子,不断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鼓励学生写阅读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自身的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以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病房里的故事”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吉姆是如何描述窗外的,然后思考从吉姆的描绘中能够看出吉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学生从用词上揣摩人物心理,如窗外的树木发芽了,湖水碧绿,蝴蝶飞舞,花儿盛开,从发芽、碧绿、飞舞、盛开这四个动词,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憧憬,由此可见,吉姆是一个乐观、对生命的向往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阅读方法,如从词语中揣摩人物心理,找关键句了解中心思想等,在遇到疑惑时用笔记下,然后反复阅读,得出答案。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在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兴趣作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使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自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与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反思和探究自己的阅读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和课改的原则,让我们的阅读教学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以不同的阅历和经验去感受阅读的无穷魅力。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体验,有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保国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文章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吉姆论文; 之义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