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乐山 614200)
【摘要】 目的:了解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效果与感染率情况。方法:选取2011-2015年每5~7月对IDU和FSW两类高危人群共3910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给予一定的宣传干预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效果,并通过采血检测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的感染情况。结果:3910例中80例(2.05%)血液检查结果为HIV阳性。在暗娼人群中,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占0.26%,接受同伴教育占90.52%;接受安全套发放和宣传知识与检测占97.07%;在吸毒人群中,接受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占96.5%,接受同伴教育占91.9%;接受安全套发放和宣传知识与检测的占94.8%。3910例研究对象中,有3698例的调查问卷全部答对,占94.58%。结论:吸毒人群是流通人口中感染艾滋病的主要人群,通过有效的宣传干预措施,能大幅度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378-02
艾滋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共同关注的疾病。根据我国艾滋病预防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感染或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大约为42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达到12万人[1]。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流动人口是艾滋病感染的多发人群。为了对本市流动人员进行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的感染率,故本人进行此次调查,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910人作为研究对象,暗娼有1910人,吸毒人员有2000人。暗娼中≥25岁1160例,不满25岁750例。文化程度:文盲32例,小学文化180例,初中文化1066例,高中或中专539例;大专或大学及以上93例。吸毒中有男1712例,女288例;未婚626例,在婚612例,同居192例,离异或丧偶570例;文化程度:文盲19例,小学227例,初中文化1096例,高中或中专561例,大专或大学及以上97例。
1.2 方法
采用血液检查,对患者进行HIV检测:使用美国雅培InstantCHKTM—HIV+2金标快速诊断试剂。
对所有研究对象给予宣传干预,加深他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随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情况。发放3910份调查问卷,回收3910份,回收率为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艾滋病感染情况
3910例中有80例(2.05%)血液检查结果为HIV阳性。其中20例为暗娼人员,占1.05%;60例为吸毒人员,占3%。吸毒人员艾滋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暗娼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宣传干预方式
研究对象接受三种宣传干预方式,即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和宣传知识与检测。在暗娼人群中,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的只有5例(0.26%),接受同伴教育的有1729例,占90.52%;接受安全套发放和宣传知识与检测的有1854例,占97.07%。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或交换针具的宣传干预方式在暗娼人群中并没有得到效果,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吸毒人群中,接受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的有1930例(96.5%),接受同伴教育的有1838例(91.9%);接受安全套发放和宣传知识与检测的有1896例(94.8%)。
2.3 宣传干预效果
3910例中有3698例的调查问卷全部答对,占94.58%。暗娼人群中有1762例(92.25%)全部答对;吸毒人群中有1936例全部答对,答对率为96.8%。
3.讨论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2]。因此加大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从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可以了解到,从事暗娼或吸毒人数受到教育程度与婚姻情况的因素影响。在暗娼从事者也吸毒人员中,同居者的数量都低于其他婚姻状况的人数,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暗娼从事者与吸毒者的人数也明显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的人数,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处于同居状态的人员均属于恋爱关系,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于共同生活还拥有一定的向往。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一般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
从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吸毒人群是流动人口中感染艾滋病的主要人群。大多数吸毒人员都有注射吸毒和共用针具的习惯,如此加大了艾滋病血液感染的机率。并且大多有用伴侣或固定性伴侣时不会使用安全套,认为没有必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艾滋病性传播的机率[3]。
本市实行了接受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同伴教育、安全套发放和宣传知识与检测等宣传干预方式。发现暗娼人群接受区药物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的人员非常低,在2012年~2015年几乎没有人接受这种宣传方式。其原因是由于暗娼人群并不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感染其他性方面的疾病就则比较多。相较吸毒人员,接受该宣传干预方式的人员占比是最大的(96.5%)。其原因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有注射毒品的习惯,因此对针具是有一定的需求。在暗娼人群与吸毒人群中,同伴教育与发放安全套并接受宣传知识与检测的干预方式均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人群对这两种宣传方式的接受度也是非常大的。
在3910例研究对象中,问卷答对率为94.58%。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吸毒人群是流通人口中感染艾滋病的主要人群,结合流动人口的特点并通过有效的宣传干预措施,能大幅度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田翠翠,王华东,李辉,等.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01(13):35-38.
[2]何旺杰,崔留欣.南阳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02(25):105-108.
论文作者:吕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暗娼论文; 艾滋病论文; 流动人口论文; 知识论文; 人群论文; 人员论文; 安全套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论文;